一代人有一代人的“Labubu”
上期《新民周刊》做了潮玩话题,从眼下最火的IP——Labubu,写到潮玩的进化史、产业链等。
说实话一直不理解Labubu为何会火,但看了文章后,如果从“情感代餐”的角度来理解,就会发现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代餐”,且都不一样。
上一代人小时候,把小人书上的武将剪下来吹着玩,一张关羽剪纸的价值就可以抵两一块红烧肉;后来,又到处翻找火柴盒、集火花;再到后来,吃奇多、小浣熊集卡……这些“情绪代餐”有什么问题吗?大人们不理解,但小孩子却玩得不亦乐乎。
现在大家的经济条件改善,小孩和年轻人可以实现“代餐”的价值扩充。比如,玩具不能买街边小店的,一定要买泡泡玛特的,要具有一定IP属性的玩物,最好还是要像Labubu那样的潮玩。
我想,“情绪代餐”的特点就是“情绪”,它是一个时代的特殊烙印,只要能够满足一代人的情绪消费需求,就是合理的。就像文章盘点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潮玩”,突然发现芭比娃娃、变形金刚、奥特曼手办,我还真都有,而且不觉得比现在的Labubu差,反而更有个性。
就像我们可能不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大爷、大妈排队领免费鸡蛋?直到后来有一天你也站在某个队伍之中才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不是几个钱的问题。(应琛)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