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封面故事
【封面故事】 2025年-34期
【封面故事】 2025年-33期
  • 中华涅槃,前景更光明
  • 80年不曾忘,不能忘,不敢忘
  • 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仔细回味,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中流砥柱,中国是二战东方主战场,有更多历史事实可以细说……
  • 阅兵新装备,尽显新域新质战斗力
  • 战略核导弹的这样一个集体亮相,表明我国的“三位一体”核威慑体系,现在已经变得更加的全面和强大,不仅可以实现打得远打得狠,而且机动部署在使用上会变得更加灵活。
  • 我拍阅兵
  • 民族精神重塑:大学内迁与教育坚卓
  • 大学内迁,教育坚卓,共同铸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背后的精神力量。
  • 上海抗战,不仅“八一三”
  • 上海郊县的抗日武装斗争,自始至终贯穿着中国共产党的战略引领与组织保障。
  • “淞沪抗战”中的右翼战场
  • 中国抗日官兵在战争中表现出的英勇顽强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上海人民和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增强了民众战胜日本军国主义的坚强信心,这期间,右翼战场的战斗与牺牲,同样值得被历史、被后人所记取!
  • 难民救助的“上海模式”
  • 这一学术成果终于落地,不仅让更多的中外人士了解到难民救助的上海模式,也让战火频仍的世界看到“保护区”的起始,或许从中汲取养分,为人类未来的和平之路寻求走向……
  • 我聆听过的抗日志士传奇
  • 而李培南和陈修良,就是对我抗战研究启迪、认知和帮助最大的革命前辈!
  • 亲历“撩帘战”
  • 敌情就是命令,战士们瞬间惊醒,抓起武器,在胡同中集结。
  • 倒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 我们敬爱的邹指导员,倒在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驱逐日寇、赢得民族解放与独立,流尽了最后一滴热血。
  • 我的胶东抗战岁月
  • 尽管环境艰苦、危险重重,但老百姓们对我们游击队非常支持。
  • 1945年:奔向解放区的星夜
  • “鬼子投降啰!”消息像长了翅膀传开,同志们奔走相告,鞭炮声响彻云霄,庆祝这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
  • 燃烧的青春烈火
  • 在坚持秘密斗争的同时,我们巧妙结合公开方式,组织进步学生解决群众生活困难,通过义演义卖开展助学活动。
  • 从乳名“逃难子”说起
  • 父母没读过书,便给我起了“逃难子”这个乳名。它直白、易记,又刻骨铭心——这是逃难中降生的儿子,也承载着对日本侵略者切齿的愤恨。
  • 烽火征程
  • 此役沉重打击了敌寇气焰,此后他们再不敢轻易出来为非作歹。胜利的喜悦,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
  • 我是一名战地女卫生员
  • 那段弥漫着消毒水与血腥气的岁月里,我们用青春和汗水,在血色晨曦中守护着生命的微光。
  • 穿透硝烟的号角
  • 1945年3月,在一场激烈的反扑战中,我的右腿不幸被子弹击中。
  • 崇敬英雄 丰碑永驻
  • 不朽功勋彪炳史册,红色记忆永不磨灭。抗战老兵是民族的英雄,也是广大市民崇敬、学习的榜样。
  • 石榴花开忆英魂
  • 那一年,母亲31岁,我6岁,弟弟们一个3岁,一个刚满周岁。家中的顶梁柱轰然倒塌,生活顿失依靠。
【封面故事】 2025年-32期
  • 入门“古墓派”
  • 朔色长天,贺兰遗梦西夏陵
  • 作为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西夏考古遗存,西夏陵见证了盘踞西北近两百年的那段辉煌岁月,诉说着丝路中继枢纽的繁盛景况,仿佛一位夯土筑成的沉默史官,径自执拗地勾画险些失落的记忆线条。
  • “黄肠题凑”再现,大葆台汉墓重新迎客
  • “黄肠题凑”是西汉最高等级的墓葬制度。参与大葆台汉墓发掘的考古学家于杰翻阅了大量资料后,从王国维的《观堂集林》中受到启发,第一个明确提出,条木即是“黄肠”,木墙即是“黄肠题凑”。
  • 谁是中国“古墓派掌门”?
  • 每一座古墓都是一个故事,共同构成中华文明的物质宝库。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音符,共同谱写中华文明的壮丽史诗。它们如同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明珠,串连起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脉络。
  • 仰“墓”已久 海外探秘
  • 在好莱坞电影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里,古墓探秘也是常见的题材。现实世界中,海外的古墓同样充满神秘色彩——埃及金字塔,法老权力与永恒的象征;印度泰姬陵,一段浪漫又哀伤的爱情传奇……
  • 一手爆米花,一手洛阳铲
  • 《鬼吹灯》作者天下霸唱(张牧野)的创作灵感,与其成长经历密不可分:地质队大院长大,从小耳濡目染古墓发掘场景,后来在期货公司工作时又接触到大量风水知识。而谈到《盗墓笔记》最初的创作动机,南派三叔(徐磊)坦言是受《鬼吹灯》启发,想创作一部“更侧重人物命运”的盗墓故事。
【封面故事】 2025年-31期
  • 日出嵩山坳,少林可安好?
  • 实探少林:热闹依旧,未来可期
  • 此刻人们希望的是,“少林”IP可以继续红火兴旺;与此同时,少林“禅宗祖庭”“禅武双修”的本心,“爱国荣寺,普度众生”的精神,可以不变地传承下去。这亦是少林为中华文明、世界文明应有的坚守。
  • 走向世界的少林寺
  • 少林寺“走出去”的过程,大体上可以被视作两个层面。一方面,国内少林寺吸引大量海外功夫爱好者,包括文班亚马这样的体育明星来此参观、修行;另一方面,由寺院师父到其他国家建立海外少林文化中心,为海外训练者提供学习空间与机会。
  • 少林光影四十年:从江湖传奇到文化符号的影像变迁
  • 一份中国武术的影像记忆,一个民族对精神力量的永恒追寻。
  • 中国:当今世界佛教的真正故乡
  • 1998年,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纪念佛教创立两千年大会上说,在当今世界上,三大语系佛教俱全,圆融无碍,团结一体的,只有中国才有,这就是“中国佛教”。
【封面故事】 2025年-30期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