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2022年-23期
-
种豆得豆,国家战略
- 中国人彻底告别饥馑年代的时间比发达国家远为靠后,对潜在的粮食危机,中国必须未雨绸缪。
-
端稳中国饭碗
- “百业农为本”“粮安天下”,农民是基本盘,粮食是定心丸,吃饭问题不能受制于人。
-
豆粕与鸡腿
- 作为饲料中营养价值最高的一种原料,大豆榨油后剩下的豆粕不仅不是“粗劣无用”,还与国计民生相关。
-
大豆背后的国家角力
- 1882年,美国人种下了一批从中国进口的种子,认为这是一种肯定有前途的作物。
-
粮食“搅动”世界
- 食用油短缺问题已存在一段时间,主要由气候变化和劳动力短缺等原因导致,而俄乌的争端加剧了这种紧张。
-
吃豆:最平民的分子料理
- 只要来点儿阳光的沐浴,几分时间的洗礼,一些些匠心的点染,就能“看我七十二变”。
-
豆,有几种写法?
- 豆是中国先秦时期的食器和礼器。《说文解字》曰:“古食肉器也。从口,象形。”
-
种子为什么是宝贝?
- 种子就是农业的芯片,与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安全息息相关。
【封面故事】
2022年-22期
-
“百团大战”会散吗?
- 放眼世界,社区团购堪称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这一模式的发展没有可以借鉴的市场,当下所有的参与者都是市场的开拓者、探路者。那么,曾经创造出两个月消费奇迹的数十万团长,在未来的消费以及保供体系当中,是否又会开创出新零售的新模式呢?
-
上海团长: 救民于匮乏,还是“趁疫发财”?
- 目前需要厘清的是——疫情期间的团购,团长到底是在做公益,还是在寻找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哪怕同一位团长,在疫情的不同阶段,角色可能也发生了变化——从公益团购向商业团购转变。在商言商,这些寻求新商业模式的团长,在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可能暗藏涉税风险。
-
上海团长的“团长”
- 上海团长背后的团长,究竟是些什么人,身上又有哪些隐秘故事?
-
当老字号遇上团购
- 疫情会有波动,因此团购不会立刻消失,老字号这类在人们印象里相对略微僵化的电商模式,跟团长们这种有韧性的模式相结合,就有很强的互补性。
-
“天价团购”后来怎样了?
- 疫情终将过去,大部分团长也会“卸任”。在过去的三个多月,固然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这段团长们冲锋陷阵,大家共患难的日子,一定是这个2500万人口超大城市抗疫中的一个特殊缩影,也会是检验基层社区自治能力的一块“试金石”。
-
上海的“后团长时代”
- 随着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团长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不少团购群也已经解散。我们不禁好奇,团长,这个曾经在小区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灵魂人物,又将何去何从呢?
-
社区团购兴亡史 :何时走出“N起N落”无限循环?
- 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每个企业、每个家庭以及经济社会各个子系统的运营模式,都要具有更大的韧性。社区团购这种模式,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塑性强,应变能力强,具有很大的韧性。
-
为什么是快团团?
- 作为一个SaaS(软件即服务)微信小程序,“快团团”因其针对疫情的个性化服务,吸引了一批新团长及用户。疫情之后,如何在这些方面更进一步提升,或将决定快团团能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封面故事】
2022年-12期
-
悲伤以外……
- 从过往的经历来看,航空器事故的调查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
找寻黑匣子答案,需要艰难过程
- 即便寻找到了黑匣子,空难调查仍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
飞在山头,更易出事吗
- 本次事故发生后有人回顾历史,广西上空曾发生三次飞机坠毁事故,时间分别在1982年、1992年和2022年。有人提出,某些地方是不是发生空难的概率高于其他地方?比如山区。
-
“侵扰悲痛”之问
- 在追求流量的当下,如何在灾难发生后保持客观、理性并且有温度的报道,在不断逼近新闻事实的同时遵循新闻伦理,仍在不断考验着新闻人和媒体机构。
-
奇迹中的英雄,悲情中的伟大
- 如若奇迹未能降临,那么起码也想要知道事故的起因,不要让生命,白白地牺牲……
-
三重困境下的国际民航业
- 从全球范围来看,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给出了比较乐观的预计:2022年全球航空客运量将达到疫情前的83%,到2024年将超过疫情前的水平。然而预计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一回事。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