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封面故事
【封面故事】 2022年-12期
  • 悲伤以外……
  • 从过往的经历来看,航空器事故的调查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 找寻黑匣子答案,需要艰难过程
  • 即便寻找到了黑匣子,空难调查仍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 飞在山头,更易出事吗
  • 本次事故发生后有人回顾历史,广西上空曾发生三次飞机坠毁事故,时间分别在1982年、1992年和2022年。有人提出,某些地方是不是发生空难的概率高于其他地方?比如山区。
  • “侵扰悲痛”之问
  • 在追求流量的当下,如何在灾难发生后保持客观、理性并且有温度的报道,在不断逼近新闻事实的同时遵循新闻伦理,仍在不断考验着新闻人和媒体机构。
  • 奇迹中的英雄,悲情中的伟大
  • 如若奇迹未能降临,那么起码也想要知道事故的起因,不要让生命,白白地牺牲……
  • 三重困境下的国际民航业
  • 从全球范围来看,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给出了比较乐观的预计:2022年全球航空客运量将达到疫情前的83%,到2024年将超过疫情前的水平。然而预计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一回事。
【封面故事】 2022年-11期
  • 上海没有退路
  • 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今天不封城、不停摆是被‘逼’出来的,上海没有退路。
  • 邬惊雷和他的朋友们
  • “蛤蜊炖蛋”“惊‘宏’一瞥”“全员‘阴性’”“文‘邬’双全”……网友们自创热词,发布会有了追剧弹幕的效果。
  • 为了城市血脉的畅通
  • 在机场、在地铁、在公交……无数抗疫者用努力、牺牲与付出,用自己的担当与责任,保障了国际通道的顺畅,保证了城市交通血脉的畅通。
  • 为什么上海市民都等着听600号发言?
  • 经历新冠疫情对于公众来说就像是一次“教育”,不仅是行动上的教育,也是一次反观自己心灵、重新看待生命的教育。“接纳自己才能真正接纳家人,安顿好自己才能安顿好家人。人生中这样的陪伴时刻其实是不太多的。最终我们留给家人的,都只有各自的背影。所以,要珍惜!”
  • 普通人守护普通人
  • 其实无论是“老外”,还是高校教师、医护人员,或者其他不同职业的人们,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上海市民。在2022年新冠疫情带来的“倒春寒”之中,正是许许多多普通人的理解与奉献,托起了这座超大城市面对突发状况时最基层的底气。
  • 最专业的志愿者,最温情的守候
  • 身怀专业技能的“高端”志愿者们的支援,让上海分区分级差别化的抗疫筛查得以顺利开展。
  • 疫情下的上海隔离日记
  • 决赛圈越来越小、马路愈来愈空、高架不再拥堵,一切都仿佛梦回2020年。疫情之下的上海人,有着各自不同的感受与故事。
  • 高校抗疫有“奇招”
  • 疫情高压之下,上海各高校为筑牢防疫关卡,保障师生们稳定地生活,可谓“奇招”频出。
  • “艺”起抗疫,一起“屏牢”
  • 为了让市民朋友在家也能看到高质量的文艺演出,沪上各文化文艺单位“艺起前行”,推出云演出、云展览、云美育,让这个“倒春寒”也有一股文艺范儿。不仅如此,有才的上海市民用画笔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用琴声带给大家鼓励和安慰,通过一根网线将正能量传递到了每个人心中。
  • 魔都,防疫关怀一个都不能少
  • 越是疫情之下,越是要对老人、残障人士等有所重视。关爱——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上海这座大都市的温暖所在。
【封面故事】 2022年-10期
  • 喜剧有眼泪,也应有春天
  • 从滑稽戏、相声、小品,到喜剧题材的话剧和音乐剧、脱口秀、漫才,每个喜剧创作团队都面临“成长的烦恼”。而在上海,他们也将面对最有文化消费意愿却也最挑剔的观众。
  • 专访徐志胜:喜剧的底色
  • 我坐飞机发现飞机快飞到云层时,飞机翅膀上会落下云朵的影子。忽明忽暗,真好看。当你能观察到这些非常细小的变化时,生活就变得更有趣了。
  • 热闹与尴尬——当代滑稽人之无奈
  • “我们演的戏还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说的话停留在那个年代的生活状态,这是滑稽戏落寞的根本原因。”
  • “三狗组合”宋木子、合文俊:总想转行的背后
  • “喜剧创作需要生活的阅历和积累,它对创作者的消耗很大。而喜剧作品里藏的笑料一旦曝光过,观众看同一个作品就会失去新鲜感,这就鞭策创作者不断出新,而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很难的。”
  • 当喜剧插上短视频的翅膀
  • 抓耳挠腮想不出好段子、“特别痛苦”的时候,她也想到过放弃。粉丝量到了50万的时候,她停更过一段时间,想休息一下,考虑考虑是否要继续做下去。“我那天忍不住登上了后台,看到一堆催更留言里有个粉丝说:‘小姐姐觉得累了不做视频了没关系,我还是会支持你。……加油!’眼泪就绷不住了。”
【封面故事】 2022年-9期
  • 世界地铁城市的最新诠释
  • 九座“世界地铁城市”,诠释了当代中国的活力与进步,必然会进一步诠释未来中国之令人向往……
  • 地铁脚步里的三种上海
  • 地铁的变化,正是上海形象的不断攀升,不断追求卓越的缩影。
  • 地铁站里,看见新式浪漫
  • 当一列地铁多了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其肌理延展出的视觉设计、布局交错,所产生的新的城市景观,将会是公共空间里一种全新的开拓。
  • 不一样的小城之春
  • 鸠兹广场站向南出发,从镜湖公园穿过的1号线乘桥而上。轨交与市政桥梁中江桥同层合建,这可是全国首例。
  • 那些地铁先驱的前世今生
  • 托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福,未来的两年内,巴黎的公共交通系统将迎来大更新,从指示牌到新车厢,地铁的全面升级指日可待!
【封面故事】 2022年-8期
  • 俄军越境之后……
  • 回看俄罗斯军队越过俄乌边境,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俄罗斯攻打的是乌克兰吗?
  • 300多年后兄弟操戈:俄乌军力对比
  • 这是1654年俄乌民族大结盟以来最为惨烈的一刻。枪林弹雨中,人们很自然地关注起双方武装力量的能耐,他们的表现决定着国家的命运。
  • 俄乌冲突,真能推倒全球经济多米诺?
  • 值得一提的是,SWIFT还算不上“金融核弹”。因为相关国家已经建立了与SWIFT系统类似的系统。
  • 俄乌危机背后:美国拱火!
  • 如果美国和北约认真、严肃对待俄罗斯的安全关切,乌克兰危机本不至于发展到如此局面。但美欧没有这样做。
  • 眼见她的衰落……
  • 都说“要想富先修路”,乌克兰的公路却是出奇地差。该国的高速公路很少,而即使标了“高速公路”的路段,也整段整段全是密集的大坑,夜间行车尤其危险。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