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与疾病的抗争可以占据相当一部分篇幅。昔日古人的出生预期寿命不过30多岁,而日前我国“十五五”规划中已经提出未来五年,要将中...
从采写《暖暖FAM力:25个上海家庭幸福实录》一书,到上海智慧女性读书讲坛召开,过程中,最让我触动的是和一个个不同家庭的直接对话,以及这些家庭面...
不知从何时起,逛博物馆不再只是“隔着玻璃看文物”,而是要加上“揣着钱包买文创”。而引领这股风潮的,非故宫博物院莫属。 “入坑”第一...
上期杂志封面报道,讲述了赛艇世锦赛与上海赛艇公开赛的“双赛联动”。令我特别感怀的是赛事举办地青浦——本是江南深处的水乡,行舟绿水,是当地人上千年...
在预制菜之争前,编辑部就准备要做“危机公关”的选题了。说实话,在媒体界从业20多年,笔者很少看到企业老总和明星在今年如此密集“公关翻车”的。...
9月14日,《新民周刊》成功举办了国内首个艺术+科普沉浸式音乐会:“战痒·新生——JAK音乐会”。这一天时值2025年世界特应性皮炎日,音乐演奏...
上周封面报道《中国医疗援摩50周年》,其中讲到一个“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故事。摩洛哥女医生Imane40多年前,就出生在中国医疗队驻扎的医院,母...
新民晚报杯,是每一个热爱足球的上海学生难以忘却的青春回忆。2025年,新民晚报杯已走过了40载。 我从小就喜爱足球,读中学时,新民...
这次去了嵩山少林寺,也去了洛阳白马寺。两者距离很近,不过几十公里,其渊源也并非只是后者的方丈新任了前者的住持。 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祖...
2025上海书展落下帷幕,1267场读书活动,让上海整一周都沉浸在书香的氛围之中,这近乎一种奢侈。 而对很多出版社的编辑来说,这是...
上周《新民周刊》封面标题是三个红色大字“家春秋”,显然不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而是工人新村的变迁与荣光。提及变迁,由于篇幅所限,没能深入写一写...
年年看ChinaJoy,今年的ChinaJoy不仅动漫浓度拉满,更与上海15大商圈、主题酒店以及“痛车”“痛船”“痛机”等特色场景深度结合,推出...
从参与报道第一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到现在,最大的感受就是今年的AI大会特别热闹。之前几年加过的AI企业联系人,似乎今年都来了,每个人都...
参与《摇滚往事》这组专题采写,我脑子里第一时间跳出来的是我的大学同学陈松。大学时,陈松是我们中文系的“异类”。他迷上了打鼓,宿舍里总是能看到他手...
上期《新民周刊》做了潮玩话题,从眼下最火的IP——Labubu,写到潮玩的进化史、产业链等。 说实话一直不理解Labubu为何会火...
暑期已至,炎炎盛夏,滚滚热浪却丝毫没有影响申城美术馆、博物馆的观展热,不少家长带着孩子,顶着高温,大排长龙,只为一睹国宝级艺术珍品。...
国宝级文物——子弹库帛书5月回归祖国,结束了在海外79年漂泊。说到子弹库帛书,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李零,是必须要提及的人物。李零研究子弹库帛书40余...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气氛比往年更热烈——每家展映影院都早早地装点起来,连远在市郊的电影院,也贴心设置了打卡点。电影节的衍生品之多,今年也一时冠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