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瑞“三倍速”让创新药更快来到病床边
当下中国已成为全球创新药研发的重要策源地,我国在创新药管线、临床试验项目数量上,均位居世界前列,医药创新保持强劲势头。
伴随和助力中国新药研发二十年的辉瑞中国研发团队,提出“三倍速中国创新”的奋斗目标,即通过创新研发的加速,力争在2021年至2030年的十年间获得60个创新药及新适应症的中国NDA(新药上市申请)批准。截至2025年7月,辉瑞已经实际达成了30个NDA批准,这也意味着前五年辉瑞已经实现了三倍速的目标。
多年来,辉瑞中国研发中心与国内大型医院、众多临床研究PI开展长期而深度的合作,携手为患者带来凝聚着人类智慧的新药、新的治疗方法。
辉瑞研发副总裁、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陈朝华表示:“未来五年我们要保持甚至更加提速,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多安全有效的创新治疗方案。”
在新药研发策源地,创造更多“奇迹”
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在中国,肺癌高居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占80%至85%。
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是肺癌临床研究的领军人物,牵头开展了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五次荣登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他向《新民周刊》回忆,中国肺癌领域真正意义上的临床试验开始于2000年,国内团队在与跨国企业的合作中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由此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有国际视野的临床研究者。
“2010年,我们前往辉瑞美国总部进行交流时,辉瑞对中国临床研究能力的了解还不多。随着我们首次与辉瑞合作研发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获批,后续我们开始与辉瑞开展更多小分子药物方向的临床试验项目。”吴一龙表示,随着更多合作项目的推进,跨国药企也看到,中国临床医生的研究实践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
ALK被称为肺癌的“钻石”靶点,当2011年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获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后,很快成为了ALK阳性肺癌患者的“救星”,两年后,克唑替尼在中国获批上市。
作为第一代ALK抑制剂,克挫替尼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约11个月,吴一龙介绍,在克唑替尼之后,更多的探索集中在延长疾病控制的时间,ALK抑制剂持续迭代。7年后,两次“升级”后的第三代ALK抑制剂进入市场——2022年,辉瑞开发的全球首个第三代ALK抑制剂洛拉替尼在中国正式获批。
在洛拉替尼的研发过程中,吴一龙作为全球顾问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了临床试验设计,包括方案设计、适应症的选择等。“根据我们现在随访的数据,63%的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亚洲患者在5年后仍未发生疾病进展或死亡,对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特别好,这意味着肿瘤治疗逐步进入慢病化管理模式。”吴一龙说。
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中国研究者通过与国际同行合作,临床新药研发不断涌现。吴一龙表示,如今中国研究者在创新药物研发的早期就开始参与探讨,令新药更适用于中国病人,意义重大。
和多年前相比,近年在辉瑞全球开展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中,中国研究者的身影已经并不罕见。
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肿瘤MDT首席专家叶定伟教授与辉瑞在创新药物研发领域的合作已有多年。近五年来,叶定伟教授牵头参与了多项辉瑞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包括Talazoparib(口服PARP 抑制剂)、sasanlimab(皮下注射 PD1 抑制剂)、Mevrometostat(口服EZH2抑制剂)等具有突破意义的全球同步研发项目。
“参与全球同步研发的过程中,中国临床试验的重要性越来越高。这不仅意味着中国患者能更早地使用到创新药物,也让中国临床专家能够更早积累用药经验,甚至影响全球研究的设计和方向。”叶定伟教授告诉《新民周刊》,中国患者人群具有独特的疾病特征和治疗需求,包括遗传背景、疾病分期和用药习惯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只有通过在中国人群中的临床研究,才能真实评估创新药在中国患者中的表现。
创新药加速落地中国,这背后既有国家药政改革的推动,也有辉瑞中国研发团队在临床试验的各个环节努力提升效率。陈朝华表示,过去中国的临床数据更多是补充验证,但现在团队能独立完成部分关键临床药理研究,数据直接支撑全球审批,意味着能够更快地为中国患者带来前沿治疗方案。
另外,辉瑞提前布局数字化、新制药技术与AI技术在研发中的应用。正如陈朝华所说,全球药企在新技术应用方面起点相对接近,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加紧布局。
从服务中国,到服务全球

2024年,辉瑞中国研发团队提出了“三倍速中国创新”目标。
2024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工作方案》的试点政策。同年,辉瑞在北京的首个试点项目——乳腺癌二期临床项目,在各方努力下,只用了不到30天就完成了从申请至获批的流程,比原计划提前4个多月启动患者入组,为中国患者争取了更多时间。
辉瑞的另一款靶向免疫疗法易瑞欧,也于2025年3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附条件批准——对于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而辉瑞中国研发团队通过与全球团队的紧密协作,在中国独立开展了MagnetisMM-8桥接研究,并将全球MagnetisMM-3数据与中国本地数据整合,制定了滚动提交策略,比原计划提前一年上市。
今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颁布了 “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 30 个工作日完成” 的新政,在此背景下,更多辉瑞全球的创新产品将为中国患者带来更早的临床获益。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中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民众健康需求的提升以及医疗保障体系的进步,巩固了跨国药企的发展信心。
7月24日,辉瑞宣布与三生制药签署全球独家授权协议,辉瑞获得了三生制药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权利(除中国以外)。整个交易潜在交易金额超60亿美元刷新了国产创新药的历史纪录,也证明了本土公司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已获得国际顶尖认可。
“辉瑞是国际化的公司,它的研发水平也是国际一流的,而中国的新药研发想要紧跟国际步伐,那么两家企业合作无疑是一种双向奔赴,也有助于将中国的创新好药推向世界。”上海市胸科医院终身教授、肿瘤科学术带头人陆舜告诉《新民周刊》,他和辉瑞的合作从克挫替尼开始至今有十多年。
“临床研究并不是单纯比拼病人的数量,国内研究团队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推动了中国的临床研究者拥有了进入全球同期研发的能力;而国家对于新药研发的重视以及利好政策的发布,让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在陆舜看来,肺癌领域的研究在过去20年间经历了从跟随到主导的深刻转变,“中国正在更多地融入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并带来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成果,我们团队也将牵头三生制药ADC+PD-1/VEGF双抗的全球多队列研究,力争将中国本土创新药推向国际”。
让全球创新药同步落地中国,再快一点
辉瑞药物研发场景。
乐乐(化名)是一个没有头发的青春期小女孩,与众不同的“发型”曾令她无比焦虑,四处求医但收效甚微。家长告诉吴文育医生,孩子性格要强,成绩稍微差一点都会很焦虑,可想而知,这样严重的斑秃对孩子的心理打击是巨大的。
吴文育教授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他表示这类青少年遇到的斑秃困扰其实在皮肤科不少见。数据显示,青少年群体可占到斑秃人群中的12.8%,严重的斑秃可以由一块变多块,最后整个头发全部脱落,还可以影响到全身的体毛。吴文育介绍:“斑秃原本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长期使用激素副作用较大有可能导致肥胖、高血糖、高血压等不良反应。药物的局限曾经让部分难治性斑秃陷入无药可用的困境。”
乐乐的命运在2023年得以改变。那一年,乐复诺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成为全球首款且唯一获批同时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青少年及成人重度斑秃患者的创新药物。“这是全球首个用于重度斑秃的JAK3/TEC 激酶家族双通道抑制剂,这对于全球重度斑秃的治疗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事件。有了创新药物,我们可以去探索更多的治疗方式。”吴文育说。
值得一提的是,乐复诺是唯一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突破性疗法”认定的斑秃治疗产品,在中国获批上市的时间基本与欧美地区同步,实现了全球同步研发和同步注册。这样的速度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以前一款药在海外获批上市后要7至8年才能进入中国,现在这个时间大大缩短了。
据陈朝华回忆,辉瑞进入中国后的前30年里,获得的60个NDA基本都是“全球获批后,中国单独做临床研究,再获批”,即有已经在国外证实临床试验成功的方案,中国基本复制这个方案或稍作修订,在中国开展“单独的注册临床研究”,验证药物在中国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一致性之后再申请获批。
这是药政改革前的普遍情况,在这个阶段,中国研发团队积累了扎实的临床试验执行能力。随着2025年之后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全面及深化改革,支持跨国药企将中国纳入全球多中心关键注册研究后,中国研发团队进入更复杂、动态、实时的全球同步研发情境。
2017年6月,中国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进一步加速了中国创新药研发。在此背景下,辉瑞在2019年提出“两个80%”目标。即从2019年算起,5年内做到辉瑞全球创新药80%的关键三期注册临床实验中国都要参与;并且,在这些中国参与的项目中,超过80%可以在中国做到同期提交上市申请。
2022年,“两个80%”目标提前达成,辉瑞中国更新了该战略,把80%的量化指标提升到100%,实现“China All-In”。
近年来,中国各省市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让突破性疗法真正实现可及、可负担,让患者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全球医疗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辉瑞的创新药已经实现了中国市场和全球同步上市。
2024年,辉瑞中国研发团队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三倍速中国创新”。数据显示,1989年到2020年,辉瑞在中国获批60个NDA;而从2021年到2030年这10年间,辉瑞预计(包括已达成、进行中和有明确计划的)将有另外60余款创新药和适应症在中国获批。用10年时间完成过去30年的成果,这就是“三倍速”的由来。截至2025年7月,辉瑞已达成30项NDA批准,用5年的时间证明了三倍速的可能。团队将继续努力,以三倍速甚至更快的速度为中国及全球患者带来更多的突破创新。
中国已成为全球创新药研发的重要策源地,正如陈朝华所观察到的,跨国药企和本土的科学家们,都已经将视野从“服务中国患者”扩展到“服务全球患者”。“三倍速中国创新”的背后,中国临床研究正在成为全球医药产业的重要力量,辉瑞也将依托自身资源、规模和专业知识,助力中国创新加速,帮助更多本土企业将创新药带到全球,成为制药强国。记者|周洁(感谢刘建、孙晓静、苏欣莹、张国才、张一琼、王博、廖巧红对本文的支持)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