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人才溢出,为行业提速注入“强动力”

日期:2025-11-04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随着辉瑞中国研发中心不断深化与国内一流的学术机构以及高校的合作,这种“人才溢出效应”将进一步放大,为整个行业生态的繁荣与升级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记者|应 琛


  在中国医药创新生态中,跨国药企不仅是新药研发的重要力量,更成为高端人才培养与溢出的关键平台。辉瑞中国研发中心便是其中典型代表。过去20年间,辉瑞不仅构建起覆盖早期研究到临床开发的完整研发体系,更通过与高校、医院等机构深度合作,形成了一套“以战代练、跨界共育”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了一批批具备国际视野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走向行业更广阔舞台。


以战代练,从“支持中国”到“贡献全球”


  作为全球领先的跨国药企,辉瑞从1989年进入中国开始,便按照全球标准来培养中国制药人才。多年来,辉瑞始终将人才视为创新驱动的源泉,尤其对研发来说,人才是实现创新的根基。自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成立之初,辉瑞就建立起了扎实、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支持每一位员工在不同阶段的成长与发展。

  以辉瑞医学报告撰写部门为例,高级总监程颖寅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坦言,她所在的部门,招进来的同事绝大多数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社会新人,“他们所具备的,主要是学校中积累的理论知识。除了专业技能之外,项目管理、时间管理、英语沟通等软技能,都是新人融入全球团队的关键。而在这些方面,公司都提供了完善且多样化的培训计划,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帮助新人快速成长”。

  从2019年,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提出了“两个80%”目标,到2023年提出“China All-In”,再到如今更高要求的“三倍速中国创新”战略目标,每个阶段,辉瑞中国研发中心对人才的要求都在升级。

  辉瑞全球研发欧亚区人力资源负责人章晓洁告诉《新民周刊》,在早期阶段,中国的研发团队更多是执行全球策略;如今,中国团队已经全面融入全球联动研发,参与产品及治疗领域的整体开发策略制定。辉瑞研发中国团队的人才结构、能力模型和组织角色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为了支撑这一战略转型,辉瑞中国研发中心建立了系统化的人才盘点、评估与培养机制。“我们有三类岗位:关键岗位、基础岗位和突破性岗位。”章晓洁介绍,“在不同业务阶段,这三类人才的配比和培养重点各不相同。”

  经过20年的发展,辉瑞中国研发中心已建立起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将内部团队打造为一个敏捷学习型组织,同时让更多的中国研究者们进入到辉瑞全球核心研究者群体中,参与产品研发设计及重大战略决策,从全球医药研发的跟随者、参与者,逐步成长为贡献者、引领者。

  “以战代练”,让人才在实际的项目中得到全面的提升,是辉瑞中国研发中心的一大特点。章晓洁进一步强调,“以战代练”的方式为研发同事们提供了跨部门、跨职能的训练和实战机会,在有效拓宽专业技术经验的多元性的同时也促进了领导力的提升。


育才兴业,与“健康中国”同频共振



2022年,辉瑞研发上海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


  为了系统提升人才的综合能力,辉瑞研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22年成立,持续培养和输送医药研发领域的本土高端科技人才。

  2024年,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正式与复旦大学签约,联合培养博士后人才,推动企业人才走进高校实验室,参与前沿课题。

  “我所在部门正在支持一位同事进行博士后工作,她在加入辉瑞研发中心时主要负责医学报告撰写,这是一项相对聚焦的工作。”程颖寅回忆道,“进入博士后项目的工作后,她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积极拥抱全新的挑战,全面参与到临床试验前期准备的各个环节。”

  这种从“专业执行者”到“项目多面手”的转变,为这位同事带来了宝贵的学习与成长契机。尽管初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适应新角色,但在导师的鼓励下,她凭借出色的学习能力和坚韧的意志,顺利融入跨领域研究,实现了能力的快速跃升。

  作为其博士后期间的导师,复旦大学长寿与衰老研究所所长石雨江教授在评价她的表现时指出:“她在跨部门沟通中发挥了桥梁作用,特别是在医学写作与临床开发之间的衔接上,显著提升了流程的透明度与执行效率。”

  如今,她负责的膳食补剂临床试验已进入伦理审评阶段,而她本人也从一名专业的医学写作者,成长为能够统筹临床方案设计、协调多方团队的综合型人才。

  “这段经历为她提供了宝贵的成长平台。”程颖寅甚感欣慰,“她在跨领域沟通和项目领导力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除了内部培养,辉瑞研发中心近年来坚持开展外部研发独立教育资金项目,并借助如DIA、CMAC等知名制药行业协会搭建的沟通交流平台举办“辉瑞研发学习周”、年会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分享。“我们把辉瑞研发培养人才的内部经验与方法分享出来,希望可以为整个医药行业培养人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章晓洁强调。

  这种现象正是“人才溢出效应”的体现——优秀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系统化成功经验与行业共享,助力生物制药创新生态的能力提升。

  随着辉瑞中国研发中心不断深化与国内一流的学术机构以及高校的合作,推动更多研发人员参与前沿课题,这种“人才溢出效应”将进一步放大,为整个行业生态的繁荣与升级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正如石雨江教授评价,联合培养的目标是推动项目“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而这,也正是人才从“专业能手”到“行业领军者”的不断迈进的成长之路。记者|应琛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