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上海南站,缘何刚成高铁站
2025年1月5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施2025年第一季度列车运行图。调图后,上海南站开出了第一班高铁列车,G1305次7时01分开出,沿途经杭州西站、黄山北站、南昌东站、赣州西站、惠州北站、新塘站停靠,全程运行7小时39分钟,于当日14时40分抵达广州东站。
这趟高铁列车的发出,也意味着上海南站正式进入“高铁时代”。上海南站成为开行沪昆高铁、沪苏湖高铁等线路高铁列车的客运大站,不仅令其本身的客运、房建、商业及广告等完成了提档升级,也让上海进一步辐射对外交通,完善上海“1小时高铁圈”,不断扩大“同城效应”“双城生活”的边界。
不断提速的上海南站
上海南站鸟瞰。摄影/杨帆
上海南站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西南部,是国内首座圆顶透光火车站。从高处俯瞰,上海南站主体建筑巨大的圆形钢结构,犹如一架“飞碟”栖息在城市之中,与地铁1号线、3号线、15号线和长途客运南站紧密衔接,成为上海对外联系的陆上“南大门”。
上海南站为何而建?
据上海徐汇区档案局发布的资料显示,1996 年,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流需求(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仅有上海站和上海西站两个铁路客运车站),铁道部与上海市经勘察设计和规划,决定在徐汇区新龙华地区建造上海铁路南站。1999 年 12 月,便捷式铁路上海南站建成,开通了上海南站至浙江杭州、嘉善以及上海金山的客运线。
2000年11月,铁道部和上海市共同组建上海铁路南站建设领导小组,上海铁路南站建设步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上海南站的设计以“大交通、大空间、大绿化”为特色,同时“飞碟”的设计还寓意“车轮滚滚,与时俱进”。在内部空间设计上,南北进出、高架候车、高进低出的设计充分考量旅客流线与换乘需求,实现了铁路、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同时注重绿化景观营造,在有限空间内打造出一片绿色休闲区域。
上海南站开出首列高铁。摄影/陈梦泽
2006 年 6 月25 日上午 8 时 15 分,一列从上海南站开往杭州的橙色N521 次列车发车,也宣告上海铁路南站投入试运营。7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后,上海南站分流了铁路上海站近三分之一的客流量。次年,上海南站还开出了中国铁路首班和谐号动车组列车,不过随着2010年上海铁路虹桥站投入使用,原先上海铁路南站开行的 D 字头列车全部转移至虹桥站。2012 年,金山铁路改建完工后,上海南站除了普速列车外又新增了到金山的铁路城际列车服务。
为了提升上海的铁路运输能力,2024 年上海南站启动提档升级改造工程,普速客站升级为高铁站,各项设施得到全面优化,改造过程中还攻克了全国最大面积的站房屋面阳光板更新改造难题。
时代在发展,上海南站也在不断与时俱进。6月30日20时45分,上海南站发出最后一班普速列车Z247次,当晚,不少铁路迷前去送别。之后,上海南站计划开行总列车119对(包含金山铁路20对),全部为高铁动车组列车,不再接发普速列车。
作为三条轨交线,20多条公交线汇聚之地,铁路旅客、地铁换乘、车站旅客们的巨大客流量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火车站延伸形成的上海南站商圈目前主要有2家商业。
可以想见的是,改造后的上海南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旅客的出行选择,对于上海南站枢纽地区站城更新,全力打造国内首个以交通枢纽为核心的城市更新示范片区也将产生积极影响。“我们南站公司主要承担上海南站社会通道管理保障和配套商业运营两大任务,高铁开通后,很多经营者敏锐捕捉到区域发展新机遇,上海南站的商业品牌正在经历一个调整升级阶段,未来将有更加丰富的业态组合为旅客和周边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徐家汇商城集团上海南站广场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邢永正告诉《新民周刊》。
与时俱进的商业配套
上海南站改造之初,就以建设世界一流TOD的目标,努力打造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样板。所谓TOD,简单来说,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全球城市规划发展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方式。比如以火车站、机场、地铁站、巴士干线等交通枢纽为中心,在400至800米(不超过10分钟步行路程)的半径内建立城市中心,集办公、商业、文化、教育、居住、公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形成“混合用途”。
其优势在于,地铁等枢纽大量导入的客流,与商业体的各类服务彼此增益。各类资源在枢纽集聚,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上海南站汇金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健表示,火车站的流量、轨交多线换乘、超多公交线路的规划,为上海南站商业抢占商业流量提供了优势。
2016年,汇金百货设立汇金奥特莱斯南站店,以“城市奥特莱斯”形态为上海南站商圈增添新的消费体验。这是一个下沉式的购物中心,分为南北两大区域,各占两层,主要以售卖服饰鞋包为主,常年有优惠促销活动,个别商品折扣极低,能为商圈吸引众多目的性消费客群。
张健介绍,上海南站的商业主要有两大业态,一个是通道区域的配套餐饮、便利店和超市,另外一个就是汇金奥特莱斯。“南站分为南北两个广场,公共交通出来的客流基本上从北广场引导进站,南广场下车的旅客一般选择直接进站,所以南北两区商业流动性并不是特别大。”
尽管地理位置较佳,奥特莱斯对消费者也有吸引力,不过随着消费者习惯的改变,商场也需要积极适应新需求与挑战。“升级为高铁站后,进店总客流还是有明显增加的,不过高铁人群的特点属于快进快出,基本掐着点来,闲逛意向并不大;但商场餐饮区域生意跟原来相比是有提升的,近期在结合需求变化对商场业态和品牌进行调整升级。”张健说。
商业调整也给旅客们带来了方便。胡先生是金山人,平常喜欢各种文艺活动,常乘坐城际列车到市区看戏听相声。上海南站调整运行班次后,出行更加方便的同时,他发现出站后的购物选择也比原来丰富了很多。胡先生告诉《新民周刊》:“自己到南站是在这一天的开始,所以一直希望能多开一些品质快餐类的店面,这样买饮料和点心时能够多些选择。”
当然,光有旅客是不够的,上海南站商圈还有大量的居民社区以及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学生,为此上海南站也有意增加多样化的经营,比如游乐园、潮玩店等。张健告诉记者:“现在的商业经营模式,正在从‘我有什么顾客来买什么’,向‘顾客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转变,唯有如此才能吸引更多消费群体。只要把人群吸引过来,自然而然会产生消费行为,甚至形成商业辐射的外溢效应,带动周边共同发展。”
上海南站还连通金山线。摄影/周洁
升级换代仍在继续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6年,南站就锚定“超越火车站作为单一交通枢纽的传统功能”的目标。如今上海南站正式迈入“高铁时代”,无疑将再次迎来蝶变。
如何将“过境客流”转化为“消费流量”,上海南站也在努力打造“来沪消费第一站”的新业态。“我们优化了旅客行进的动线,使其更为合理化,也避免了高峰期人流量过大导致的堆积。考虑到旅客出行时往往会携带行李箱等,我们也增设了行李寄存等便民服务设施,让消费更加便捷。”邢永正说。
高铁时代,出行旅客客群跟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不同,许多旅客坐车时已经不再携带大包小包,取而代之的是轻装上阵简装出行来享受生活的旅客。
近年来,上海力推“票根经济”,瞄准来上海看展览、演出等活动的客人,推出凭展览票根享购物、餐饮等优惠,向周边商业、文旅项目进行导流。比如最近凭2025电影节来宾证或2025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电影票根,可在“悠游苏州河”小程序直接购买专属票;一张音乐剧《SIX》的演出票根,能在美琪大戏院周边近20家餐饮商户换取实惠;2025FE电动方程式上海站举办期间,凭着手中的FE电动方程式的门票,可以在嘉定区里众多商户享受折扣优惠……小小的票根已化身上海文旅商体展联动促消费的开关密钥。
“上海南站的便捷交通前往上海体育场、各大剧院等都很方便,我们也在计划抓住这部分客群推出配套服务。”张健告诉记者,上海南站早在2023年就推出了“车票当钱花”的活动,只要在活动期内凭当日火车票便可前往服务台免费领取50元百货券一张,满足活动金额后直接进行抵扣,既实惠又便利。
2024年,同在上海南站商圈的徐汇万科广场开业约 10万平方米的巨型商业综合体,自带约7万平方米的绿轴。为市民提供了市区罕见的超大面积城市公园外还汇聚运动、萌宠、亲子、文艺、办公等时尚元素,目前已成功吸引包括小米、字节跳动、李锦记、中智、育碧等行业领军企业入驻。这是 TOD 成功开发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未来新型城市发展模式的进一步实践,它的出现也将为上海南站商圈带来全新的商业活力。记者|周洁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