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故宫审美“拗”成梗
上海银行支持的“艺术脱口秀”火出圈
“大家猜一猜,我们跟乾隆,谁更自恋?当然是乾隆。大家看,在这张画里,乾隆打扮成汉人文人的样子,后面的屏风上是他的自画像,这就叫‘我叫艺术家来画一张和我自拍自拍的自拍’!”当独立策展人兼艺术脱口秀创始人罗依尔10月11日下午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多功能厅给上海银行的百位客户带来一场名为“故宫里的中式审美与生活”的艺术脱口秀时,几乎两三分钟就是一个笑点或者艺术梗,笑声和掌声此起彼伏。
上图:10月11日,独立策展人罗依尔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多功能厅表演名为“故宫里的中式审美与生活”的艺术脱口秀。
摄影/柏可林
作为中国上海艺术节的首席合作伙伴,上海银行把故宫、脱口秀、金融、艺术节等这些跨界元素融合串联,让客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一次深度的中国文化审美之旅。对此,上海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金融的使命不仅是创造财富价值,更是创造社会价值与人文价值;通过金融与文化的跨界融合,为客户为市民提供超越预期的服务体验,共同感悟美好生活。
卓尔不群的艺术脱口秀
在“故宫里的中式审美与生活”脱口秀表演的前一天,恰逢故宫博物院成立100周年。罗依尔开场时就表示:“今天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这句话不仅说的是百年故宫博物院,也可能说的是艺术脱口秀——自从他2015年创立这一小众脱口秀门类至今,恰好十年。
在互联网上,流传着一句话:“中国的脱口秀‘高地’在上海。”在如今的上海,几乎每晚都会有一场脱口秀上演,有英语、沪语、普通话、粤语……无论是本地“老克勒”、外地游客,还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都能找到兴趣点。
而“艺术脱口秀”赛道很窄,门槛奇高,目前市面上似乎只有罗依尔一个人在从事这个脱口秀门类。
罗依尔的母亲是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史教授,但罗依尔本科选择学习法语。在法国INSEEC高商艺术产业读硕士三年期间,他兼任起了日本综艺字幕组组长。这段“神操作”之后,罗依尔通晓法语、英语、日语,熟知观众间的套路和对幽默的把握,为“艺术脱口秀”诞生奠定了基础。不过直到今天,罗依尔回想起来还是觉得,从小对艺术耳濡目染的环境给他带来的影响是最大的。
硕士毕业进入中华艺术宫国际部工作不久,罗依尔自立门户,经营起了艺术普及教育。而其中最重要的“让艺术变得好玩”这一想法,可以追溯到他的学生时期。当时艺术类的专家讲座可算是稀缺资源,罗依尔几乎场场必到,但往往整场都忙于查阅各种晦涩的专有词汇,于他而言实在是“太累了”。罗依尔当时就下定决心,改变原有的艺术分享形式,尽量做到知识性更强、更容易理解。
2015年,罗依尔打造了“艺术脱口秀”这一新载体:通过脱口秀的表达形式普及艺术、传播艺术,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和欢声笑语中理解艺术。
在多年的摸索过程中,罗依尔寻找到所谓“艺术段子”的方式,在“达芬奇是个PPT创业玩家”“印象派有种看韩剧的感觉”等接地气的表述中,让更多的人走近艺术作品。
对于此次的主题“故宫里的中式审美与生活”,罗依尔对《新民周刊》表示,做这场脱口秀就是希望大家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内放下手机,听听艺术。“在这个大家普遍焦虑的时代,我带领大家看回古代,了解故宫的建筑、保存下来的生活方式和艺术品。在观察和解读古代思维的时候,可以让我们现代焦虑的心灵得到一定的慰藉。这是这个脱口秀最重要的一个初衷。”
“这是一场融合知识、趣味与深厚文化底蕴的视听盛宴。”演出结束后,市民龚小姐感慨,这场艺术普及活动,为更多普通人打开艺术之门、领略“阳春白雪”。
上图:上海银行连年独家冠名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
用金融活水灌溉“艺术之花”
在上海,像罗依尔这样的青年艺术家有很多,上海也给予了他们很大的支持。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于2012年推出“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以下简称“扶青计划”),旨在为40岁以下青年艺术家搭建创作平台,通过委约制作、国际交流等方式孵化原创作品,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而上海银行连年独家冠名“扶青计划”,迄今已委约了118名来自不同领域的青年艺术家,呈现了100部风格各异的舞台艺术作品。
除了连年独家冠名“扶青计划”,上海银行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携手走过十四载春秋。多年来,上海银行以艺术节为载体,设立业内首只文化艺术专项基金,以“首席合作伙伴”的身份连续多年支持艺术节,推动中国原创艺术作品走向世界。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表示,上海银行的支持为艺术节的多元化和普惠性增添了重要力量。双方的合作成功地将高水准的艺术活动精准送达特定人群,是“艺术为人民”宗旨的创新实践,为文化艺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记者|金姬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