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在战场外
阅读提示:如果将亚投行和大阅兵这两件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件放在一起分析的话,可以清晰地看到今天世界格局的真正走向,即以金融主权为标志划分成两部分。中国在构建未来的金融统一战线中已经赢得了重要的一步棋,而失去的仅仅是昨天的军事同盟而已。
撰稿|郑若麟
中国是一个习惯于根据惯例行事的国家。惯例是逢五逢十进行国庆阅兵。然而今年中国政府却决定以阅兵的方式来隆重纪念抗日胜利70周年,并邀请外国领袖和军队来共同参加。这绝对是异乎寻常的。它一方面强烈反映了中国对未来国际关系格局以及中日、中美关系走向的关切和担忧;另一方面则清晰地表明了今天世界总体格局正大致走向一种新的两极化。不管人们愿意与否,冷战结束后20多年的历史证明,人们担心的美国独霸天下的“单极世界”、或各国战略家们期盼并预言已久的“多极世界”都没有出现。某种新的以金融体系为标志的两极化“准冷战”趋势或许正在我们的眼皮底下逐渐形成。
今天历史已经再度来到一个十字路口。世界何去何从,将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及我们后代子孙之福祉。故我们不得不重视这一历史性时刻。
中国为何要大阅兵
中国做出这一决定的背景非常清晰:目前处于执政地位的日本安倍晋三政府,明显出现了历史修正主义和否定主义思潮,即否定日本或回避日本的战争性质和罪行的思潮。日本参议员三原顺子在今年3月16日竟然敢于公开宣扬“八纮一宇”观念(所谓“八纮一宇”,是日本在二战时宣扬“大东亚战争”的词语,包含着日本称霸世界的企图。因为“八纮一宇”具有鲜明的日本侵略战争色彩,所以在二战结束后,该词被禁止在日本的各种官方文件中使用)。我们无法想象今天德国某位议员胆敢声称日耳曼民族真的是“最优秀的民族”,但在日本居然是一个事实。而日本首相安倍公开声称“没有读过(敦促日本正式投降,并明确指出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的)《波茨坦公告》”,并在8月15日日本投降日讲话中公开宣称“日本后代不应继续谢罪”等实质上否定日本战争历史责任的言论,更是清楚表明日本政府的真实想法。而安倍政府不顾日本民间的强烈反对,强行在议会通过旨在向海外派兵(即修改和平宪法、走向军国主义的第一步)的安保法案,则证明“八纮一宇”的幽灵不仅仅局限于思想之中,事实上已经在其执政行动中有所体现。这不得不令曾遭到日本野蛮侵略的中国百倍警惕。
日本军国主义回潮的逆流恰好又与当今世界唯一霸权国家美国对中国的历史性崛起日益担忧相重叠,于是美日间出现联手遏制中国的动向。面对这种局面,中国绝不能发出任何错误信息,也不能传递任何可能产生误解的模糊信息。举行胜利大阅兵可以说是唯一可行的选项。它告诫潜在的侵略者:若欲犯我,失败将是其唯一下场。
应该强调的是,抗日战争是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赢得的第一场对外反侵略战争。因此,在这一历史性时刻举行阅兵,对内能够凝聚民心、提振士气,对外则提醒国际社会:中国远东战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最终胜利贡献巨大,实在不应被历史所遗忘。从这一点出发,说中国阅兵是“针对某个国家”显然是“小人之心”。相反,阅兵是对所有潜在侵略者的一个明确宣示:中国人民捍卫国家的意志不容置疑。
对于中国而言,从近代伊始,日本就一直是一个问题。从甲午战争(即西方史学界所称之“第一次中日战争”)到抗日战争(西方称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曾两次用战争手段强行遏制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今天中国第三次工业化历史进程即将完成之际,日本的对华战略动向,绝非一个可以等闲视之的问题。
尽管日本在战后制定了和平宪法(即放弃战争作为国家权力之一),但日本保留了作为战争象征的天皇体制,这对日本今天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从这一根本出发,事实上日本几乎所有战争机器都被大致完整地保留下来了。与德国对纳粹的彻底清算相比,日本几乎可以说基本保留了原有的整个社会结构,甚至包括军工生产体系。尼桑、三菱等曾大力生产武器以支持战争的企业都被保留下来了。
东京审判与纽伦堡审判相比,远不如后者彻底。日本侵略者的大多数罪行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清算。二战期间著名的“金百合花”掠夺计划几乎没有被揭露。“金百合花计划”主旨是全面掠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财富,以支撑日本的军事扩张战略。据2005年经过18年调查后出版《“金百合花”行动》一书的作者斯坦林和佩吉·西格雷弗披露,日本共从上述地区掠夺了大约1000亿美元的财富。这一罪行在战后也没有被清算(因为其中一部分资金被美国中央情报局获得并成为其不可或缺的冷战经费)。这就为日本的二战历史修正主义和否定主义留下了可乘之隙。
更为关键的是,导致日本走向种族主义(大和民族高人一等)和军事扩张主义的“八纮一宇”观念,没有如同纳粹思想一样被彻底清算。
而这一切,均与当时美国从冷战的考虑出发,实质上保护了日本有关。今天我们有必要要求日本当局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并做出进一步的反省和真诚的道歉。这事实上是亚洲未来和平的前提条件。
应该看到,日本是非常懂得如何进行自我宣传的。日本利用其战后被占领军制定的和平宪法和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的事实,成功地在欧洲和世界很多地区的公众舆论中将自己从一个战争的野蛮施加者,转换成一个战争的“受害者”。其结果就是世界舆论目前从整体上而言,大多站在同情日本的一边。对此,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并应全力反击。
通过大阅兵和对抗战胜利日的隆重纪念,应该让世人——特别是西方舆论——了解以下铁一般的事实:
日本官方在战后70年之际,依然没有对中国直接表达真诚的谢罪和道歉;日本官方迄今为止对是否明确承认其发动对华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依然语焉不详;日本官方对其在中国犯下的骇人听闻的野蛮罪行,特别是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的细菌战、慰安妇等迄今为止依然不断否认;正是因为对战争的侵略性质认识不足,因此日本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继续参拜供有战争罪犯的靖国神社;而且日本在美国的暗中支持下继续对其所有的邻国都提出明确的领土要求(俄罗斯的千岛群岛、韩国的独岛和中国的钓鱼岛。事实上还存在着一个琉球问题。相比之下,德国在二战后失去了12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今天德国与邻国无任何领土之争)。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目前正在执政的安倍政府还试图修改和平宪法,这就逼得日本的邻国们不得不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日本究竟是否真正放弃了对外推行的军事扩张战略?
中国决定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后,向包括日本在内的51个国家发出邀请,欢迎他们前来参加。这充分表明中国举行阅兵旨在捍卫和平的诚意。除了日本和美国以外,其他49个国家做出了积极回应。日、美回避以及欧洲国家首脑的缺席,恰恰展现今天世界格局已经日益清晰地分为以中、俄等金砖国家和部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一方,美、日、欧洲以及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为另一方。这令人不得不提出一个问号:一种新的“准冷战”局面正在出现某种雏形吗?
擅长桥牌的好手都知道,当我们打出的牌使对方难受时,就证明我们的牌出对了。中国的这51张请柬,特别是向日本发出的邀请,就是这样的一张好牌。这与法国希拉克于2004年向德国总理施罗德发出邀请参加诺曼底登陆纪念六十周年是出于同样的考虑。法德之间彻底翻过历史的一页,诺曼底六十周年登陆纪念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日子。当然,德国早已承认纳粹犯下的所有罪行,并向所有遭到过纳粹侵略的国家进行了真诚的道歉。如果日本接受中方邀请,势必要对战争的性质做出澄清,并在此基础上向受害国明确道歉。这本来是中国向日本递出的一根善意的橄榄枝。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中国将了日本一军。
如果日本政治家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和勇气的话,这本来是一个历史性机遇。但问题是,日本是不可能接过这根橄榄枝的。一方面,日本到目前为止依然不是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美国因素对日本的对外政策影响是全方位的。甚至可以说对日本国内政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君不见,但凡主张对华友好的日本政治家几乎都遭到排斥。日本对外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基本上唯美国的马首是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说日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时曾一度建立起某种自信心的话,随后即被美国一纸“广场协议”轻而易举地打入长期经济发展停滞、导致今天日本对美国说“不”的勇气和意愿均已消失殆尽。日本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就已经成为美国在亚洲的“英国”。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日本自身对历史问题的自省也并不充分。日本社会和政界都存在着对二战东京审判的历史修正主义和否定主义就是一个标志。
因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拒绝中国邀请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美日为何拒绝中国?
日本拒绝中国邀请表明,日本安倍政府与中国之间的摩擦从今以后将是长期的、战略性的。一方面日本将在中美之间出现任何冲突和对立时将毫不犹豫地站在美国一边;日本在南海、亚投行等问题上公开与中国唱对台戏就是例证。另一方面日本在与中国发生战略利益冲突时也绝不会轻易采取妥协态度。当年将领土之争搁置起来共同开发的方针,今天将不再可能行之有效。我们似不应再抱幻想。确实,从亚洲的根本利益而言,中日友好是保障亚洲和平的必由之路。但是历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日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关系。而当中美关系出现问题时,日本将站在美国一边。而中美之间可能正在出现问题。因此,如何应对日本的挑战,于中国既是一个旧问题、也是新课题。
同样,美国总统奥巴马不来北京也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美国总统奥巴马不来中国当然不是担心得罪日本。说美国犹豫是否来参加北京阅兵是担心得罪日本,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确实,日本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或第一)大债权国。日本今天也是美国在“重返亚洲”时在本地区最为重要的盟国。但这些远不可能构成美国“得罪”日本的顾忌。别忘了,美国迄今在日本驻有10万大军。美国实质上主导着日本的外交政策走向。一本《菊与刀》早就将日本欺软怕硬的国民性格摸透了。因此美国根本不怕“得罪”日本。美国唯一真正不愿意做的,就是为中国军事上的崛起站台。
阅兵作为一种特殊的庆祝胜利的方式,当然与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次中国军方透露,在阅兵中展示的武器装备中84%都是第一次亮相。不管我们主观意愿如何,客观上这就会有一种威慑对手的潜在作用。中国目前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潜在实力(有没有意愿当然就是另外一回事)能够挑战美国霸权的国家。美国总统怎么会愿意在这样的一个时机出现在中国国家主席身边呢?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美国一直是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如果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而在30多年间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话,那么美国则作为“世界工厂”的投资者和持股者而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利润的最大受益者。一部苹果手机,中国作为“工厂”只获得1.8%的利润,而美国则拿走58.5%。但尽管这样,当中国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中国金融主权一直牢牢地控制在中国自己手中,已经使美国越来越不耐烦……这一点,下面还会提及。
欧洲国家的事出有因
欧洲国家未派出国家最高代表前来北京显然也是事出有因。
日美之间的军事同盟是世人都能够观察到的。而日美之间在金融领域的密切合作就是大众传媒所往往忽略的了。而日美金融联盟才是两国构成最佳统一阵线的关键。这一点,连欧盟与美国的关系都无法与日美金融联盟相比。 欧盟毕竟推出了怀有“异心”的欧元……
欧洲担心由中国与俄罗斯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会演变成为北约的潜在对手。但更担心若积极响应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得罪美国,当然还有日本。毕竟阅兵是一种象征性意义极强的仪式。于是,欧洲国家便以“反对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参与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因而“普京来京,故欧洲国家领导人不宜前来”的借口而谢绝了中国的邀请。对此,我们应该听到欧洲的“话外音”。事实上,欧洲这次的表现也与其地位、实力和立场是相吻合的,充分证明欧盟尚未走出“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怪圈。三个国家派来了特使:法国、意大利的外长、荷兰的国务大臣和英国的前司法大臣,德国则选择由驻华大使代表。这一“不是选择的选择”表明缺乏全球性长远战略目光的欧洲的尴尬境地:既想与中国保持关系,又不愿意因其与中国的关系损害其与美日的关系。因此,我相信欧洲国家派来的特使的主要使命,就是向北京说明他们的国家元首决定不来北京的原因。
事实上欧洲国家已经在中国与美国之间做出了一个决择:相比拒绝派出最高国家领导人前来北京参加阅兵,公开对中国倡导的亚投行给予积极支持,才是一个实质性的行动。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现象是合乎逻辑和欧洲利益的。要知道,欧盟在政治特别是在军事领域深受制美国的制衡。欧盟迄今因美国的反对而不敢取消对中国已经实施了超过四分之一世纪的武器禁运。但在亚投行问题上,欧洲却不顾美、日反对而普遍参与其中。因为这涉及到欧洲的重大利益。
在今天的世界,金融联盟要比军事联盟更为重要。因为在核时代,任何核大国都已不用担心在军事上被国际社会所孤立。这也是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问题上根本不顾整个西方包括北约的强烈反对而出兵的原因。而在金融问题上,各国却日益表现出某种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的趋向。推行欧元的欧洲与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利益交集显然出现了更为重要的新动向。而且欧洲对亚投行的兴趣是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设想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用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的话来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可行的、能够给欧洲带来巨大利益的经济计划”。欧洲显然看清楚了,与中国加强合作才符合其长远这利益。但,前提是不能够过度疏远美、日。
观察家们注意到,就在北京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前夕,全球的金融股市多次出现大幅波动,特别是上海股市。人民币汇率也出现波动。尽管从表面上看两者没有直接的联系,但这一“巧合”也预示着今后世界格局中金融领域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融正在取代领土、资源、市场等因素之后,成为国际关系中与军事实力同样重要的“战场”。
如果再往前追溯的话,中国主导倡议的亚投行成立签字仪式于6月底在北京举行,从而正式宣告亚投行的成立。其成员包括除美、日、加拿大以外的几乎所有西方大国。这是意味深长的一幕。
更为重要的金融主权
在今天的世界上,一个国家的金融主权往往标志着这个国家是否真正独立于美国和国际金融财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特别是其核心国家中国与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已经非常少见的真正独立于美国和国际金融财团的国家。欧洲、特别是欧元区国家,虽然手中有着欧元武器,但顶多只能算“半独立”……
金融主权在今天已经不再是一个罕见词。18、19世纪殖民主义时代,一个帝国的扩张主要是对其他国家的直接入侵并实行殖民统治;通过殖民统治对殖民地进行资源掠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民族独立浪潮的掀起,殖民主义被彻底扔进了历史的垃圾箱。这时,对资源和市场的争夺成为大国之间的主要对峙方式。发生战争和动荡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伊拉克、利比亚、苏丹、埃及、叙利亚等)大多是资源丰富、特别是石油储藏量巨大的国家和地区。
到了今天,金融已经成为全球大国更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如果说,各国举行阅兵仪式是为了表明捍卫国家安全的意志的话,那么对金融安全的重视,已经成为各国生死攸关的“看不见的铁幕”。也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世界今天已经分裂成两大对立的体系:已经被纳入美国及国际金融财团之中的国家集团,与依然保存着独立金融体系的国家。
很多中国的研究人员没有关注到的一点是,美国确实早已不再通过战争来达到控制一个国家的目的;而是通过战争来控制一国的金融体系。控制一个国家,18、19世纪是殖民主义、二十世纪则通过能源、市场和投资;到了21世纪,则主要通过金融。只要一个国家“向国际接轨”,将本国的金融体系向国际开放,那么美国和国际金融财团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控制这个国家。上个世纪末的英镑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都是明证。而中美之间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恐怕也是与中国一而再、再而三地保持金融主权有关……
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不理解为什么美国要在其盟国埃及、已经表示臣服的利比亚等国搞“颜色革命”,推翻自己历来支持的独裁者。其实道理说穿了相当简单。利比亚通过其独裁者卡扎菲一直自己控制着本国的金融和石油资源。尽管卡扎菲在政治上已经不再挑战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相反事事处处实际上都在维护着西方的利益,其中对中国的态度甚为明显(卡扎非领导的利比亚是唯一一个没有参加北京中非峰会的国家,只派出了一名副外长,挑衅和羞辱中国的意味再明确不过了。而且卡扎菲也是惟一一个与中国有着正式外交关系却公开接待陈水扁的国家领导人)。但只要你自己控制金融和能源,就无法得到美国及国际金融财团的宽容。埃及也同样如此。独裁者如果自己控制着金融与资源,就将被无情地以“民主”的名义被打翻在地。只有拱手交出国家的金融主权,这才能够得到美国的认可。哪怕实质上比原来的独裁者并没有好到哪里去,但将会得到美国的保护。
一国军事实力与金融实力,实际上必须相吻合,才能在战争中战胜敌人。在甲午战争时,世界舆论——主要当然是西方列强的舆论,其实是普遍认为中国将大胜。不仅中国当时综合实力强于日本,而且就是海上舰艇的战斗力也并不输于日本。然而恰恰是在战争融资方面清朝大败亏输。当时慈禧太后坚决不肯将挪用于修建颐和园的海军军费回归海军。结果使中国海军装备出现较大问题,最终丢失了战争。金融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日本在日俄战争时期更是体验甚深。当时日本通过痛恨沙皇排犹的美国犹太富商雅各布筹得巨额战争经费,而俄国恰恰相反。
因此,如果将亚投行和大阅兵这两件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件放在一起分析的话,可以清晰地看到今天世界格局的真正走向,即以金融主权为标志划分成两部分。中国在构建未来的金融统一战线中已经赢得了重要的一步棋,而失去的仅仅是昨天的军事同盟而已。
只是,当今世界上维持着本国金融主权独立的国家已经屈指可数。欧洲只能算是半独立,而日本等其他大批缺席中国阅兵者,则多为不得不在金融领域依附于美国和国际金融财团的国家。由此来看,中国举行阅兵仪式似乎成为一块试金石:我们由此可以认清,谁是我们未来的朋友、谁是我们可能的或潜在的对手甚至我们的敌人……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