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消除HPV相关疾病,任重道远

日期:2025-04-2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消除宫颈癌和HPV相关疾病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中国各地正在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更多的创新探索。
记者|应 琛


  HPV,全称是人乳头瘤病毒——这个古怪的名字来自其感染人体后所形成“病灶”的形状。

  经过多年的科普、教育,越来越多人了解到HPV是宫颈癌的致病元凶。

  接种HPV疫苗和定期筛查是预防宫颈癌最重要的措施,也是各国政府正在努力推行的防癌举措。

  2020年11月7日,WHO发布《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这是全球首次承诺消除一种癌症。中国与全球193个国家和地区共同承诺在2030年实现“90-70-90”阶段性目标,即90%的女孩在15岁前接种HPV疫苗、70%的妇女在35岁和45岁时至少分别接受一次高效检测方法筛查、90%患有宫颈疾病的妇女得到治疗。

  多年来,中国在宫颈癌防治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与探索。

  2023年1月5日,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会同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等十个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旨在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宫颈癌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我国宫颈癌消除进程,保护和促进广大妇女健康。

  该行动计划提出了阶段性目标,明确了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健康促进、HPV疫苗的接种;二级预防包括宫颈癌的筛查、癌前病变的治疗;三级预防包括给予确诊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健康管理等措施。到2025年,试点推广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服务;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50%;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到90%。到2030年,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70%。

  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接种HPV疫苗不仅是对个人健康的保护,也是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通过降低HPV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可以减轻个人和社会的医疗负担,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消除宫颈癌和HPV相关疾病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中国各地正在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更多的创新探索。

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


响应“加速消除宫颈癌”承诺


  宫颈癌是中国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2024年10月1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负责人介绍:2022年我国新发的宫颈癌病例15.1万例,发病率为13.8/10万,居女性癌症发病的第五位,当年死亡病例5.6万例,死亡率为4.5/10万,居女性癌症死亡的第六位。“从这两个数字大家能够看到,宫颈癌严重危害广大女性的健康,防控宫颈癌特别的重要。”

  发布会上的信息显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加深,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女性感染HPV的风险在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也在上升,并且呈现了年轻化的趋势。

  从狭义的角度来讲,HPV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有效预防癌症的疫苗,除了预防宫颈癌,HPV疫苗还可以预防HPV感染引起的口咽癌、肛门癌和生殖器疣等疾病,是防控HPV感染相关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继女性接种后,HPV疫苗男性适应证也在中国获批。丰富的疫苗产品,为中国宫颈癌和HPV相关疾病的预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孙晓冬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早在2017年上海就率先启动HPV疫苗接种;2024年,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制定印发了《上海市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积极探索建立HPV疫苗接种、宫颈癌筛查、诊治和救助相衔接的宫颈癌综合防治模式。

  上海市闵行区是全国宫颈癌综合防治试点城区之一。2024年6月1日起,按照“知情、自愿、自费”原则,闵行区辖区内实施9—14岁在校女生HPV疫苗接种工作。至2025年底,全区9—14岁在校女生HPV疫苗接种率将达到较高水平,闵行区也将同步开展适龄妇女的宫颈癌筛查。

  据了解,闵行区将预防接种工作内容逐步纳入学校健康教育,从校园开始构筑起女性健康的屏障,为女孩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闵行区作为上海市的唯一试点区,先行先试的行动对于其他区的推广将起到借鉴作用。闵行区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宫颈癌的健康教育,比如将《致家长的一封信》、接种知识小册子、接种知识大讲堂送进校园,给家长和在校老师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提升适龄女生对宫颈癌的防控意识和对HPV疫苗的认知度。

  孙晓冬强调,要控制、要消除一种感染性疾病,接种疫苗是不可或缺的,“一定要有这样一个共识”。目前国内HPV疫苗的接种覆盖还远远不够,如果疫苗的接种率不够高,就无法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024年10月18日新闻发布会的消息,截至当时,HPV 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已经覆盖了全国约 40% 的适龄女孩。在2025年4月7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上,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致辞中表示,HPV疫苗接种数量在逐年上升,每年惠及约400万适龄女孩。

  国家卫健委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鼓励地方先行先试,指导各地创新实践,开展HPV疫苗免费接种。2021年以来,广东、海南、福建、江苏、江西、重庆、西藏、浙江、山东、湖北、广西等11个省份,以及郑州、鄂尔多斯、成都等城市已经将接种HPV疫苗纳入了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通过财政购买服务、定额补助等方式,为本地区十三四岁的适龄女孩提供免费的接种HPV疫苗服务。

  为推动HPV疫苗接种率的提升,政府在政策上开辟绿色通道,加速推动HPV疫苗的审批、上市及适应证的拓展,同时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手段来提升HPV疫苗的覆盖率。当前,我国宫颈癌防治工作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专家支持、社会参与的模式,包括企业在内各个方面积极投入,但要形成良好的生态闭环还需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


推动一级预防,需要多方支持


  通过疫苗接种预防HPV相关疾病,特别是像宫颈癌这样的严重疾病,已经有了明确的真实世界证据,但要推动HPV疫苗的普及,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关指南倡导在青少年中普及HPV疫苗接种,在发生性行为之前完成HPV疫苗全程接种对预防HPV感染及子宫颈癌的保护效果最佳,接种年龄越小预防效果越显著。因此,优先保障青少年女性HPV疫苗接种对实现消除子宫颈癌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记者注意到,由孙晓冬副主任及其团队牵头其他相关学者专家共同分析、研讨制定的《青少年女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免疫策略与实践长三角地区专家共识》,对推动青少年的HPV疫苗接种提出了倡议。

  “共识”中提出,基于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预防接种服务能力较强、居民具有较高的健康意识和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同时长三角地区是HP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高发地区等特点,建议将青少年女性HPV疫苗接种纳入免疫规划,其中将9—14岁在校女生作为HPV疫苗接种的首要目标人群,15—18岁可作为补种人群。

  “共识”还建议,提供可及性更好的服务,如开设专门的咨询、接种和随访评价的HPV接种门诊;各地根据经济状况、卫生服务能力等因素选择不同的免疫策略。

  孙晓冬表示,推动消除宫颈癌,不仅需要跨区域的合作,也需要公共卫生、医疗、教育等各个部门的分工协作,各部门应该合力提高青少年及家长对HPV疫苗的认可度,进一步形成疾病预防的共识。比如,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疾病预防和疫苗接种相关教育,提高青少年健康素养,让青少年学生建立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疾病的科学观念,最终实现全民的疾病预防目标。

2024年国际HPV知晓日,复旦大学内开展了HPV相关疾病科普活动。


“男女共防”,进入新阶段


  在一些先行普及HPV疫苗的国家,宫颈癌发病率已经实现了下降。

  瑞典在2006至2017年对170万10至30岁的女性进行HPV疫苗接种,随访发现,17岁以下接种了疫苗的女孩,当她们长大成人时,与未接种疫苗的女孩比较,减少了88%宫颈癌的发生。在17至30岁的女性中间,减少了53%宫颈癌的发生。

  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公布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最长时间的真实世界数据,来自英国一项跟踪了13 年的真实世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是十二三岁时接种HPV疫苗,预防宫颈癌为87%,预防CIN3(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有效率为97%。

  随着这些年媒体与公众的积极参与,大众已经认识到HPV感染对女性健康造成的威胁, HPV疫苗甚至在女性群体中成为了“网红疫苗”。但事实上,全球范围内男性生殖器HPV感染率高过女性,如果男性没有做好预防,那么女性宫颈癌的消除仍然艰难。

  根据WHO官网的数据显示,全球已有149个WHO成员国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其中76个国家将男性也纳入接种范围。此外,加拿大、巴西、瑞典等国的HPV疫苗接种率达85%以上。

  不仅是WHO,欧洲癌症组织等权威机构同样推荐实施男女共同接种HPV疫苗策略,以加速宫颈癌消除进程。国外多项研究表明,相比仅限于女性接种,男女共同接种HPV疫苗策略能更显著降低HPV感染率,并降低HPV感染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健康的影响,同时减少筛查和治疗成本,并在更短时间内实现消除宫颈癌的目标。

  孙晓冬表示,从“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角度,应该支持、鼓励HPV相关疾病的“男女共防”。记者|应琛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