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中国企业出海,正在开辟更多的新航线

日期:2025-05-20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很多中国企业深刻意识到,过度依赖单一的美国市场,无疑是将命运的缰绳交予他人之手,美国市场虽大,但绝非世界市场的全部。
撰稿|阿 晖


  美国挥舞高关税大棒,人为筑起贸易壁垒,给中国企业出口美国市场带来了重重阻碍,中美贸易战成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道路上的一块巨石。虽然2025年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为中美贸易战按下“暂停键”,带来了90天“窗口期”,但90天的暂时性、存续的301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潜在升温,提醒着中国企业必须加速多元化的全球布局。

  很多中国企业深刻意识到,过度依赖单一的美国市场,无疑是将命运的缰绳交予他人之手,美国市场虽大,但绝非世界市场的全部。这些企业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求破局之道,纷纷开启了 “另起炉灶” 的征程,更注重向受贸易摩擦影响较小的欧洲以及中东、非洲、拉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拓展出口销路。中国企业出海,正在开辟更多的新航线。

2025年5月15日,广东广州南沙汽车口岸,中远海运70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船“远海口”轮在正式命名首航。


深耕欧洲市场稳扎稳打


  欧洲大陆一直以来都是全球重要的消费市场。中国企业凭借着优质的产品和不断提升的技术水平,在这里逐渐站稳脚跟。

  在汽车领域,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崭露头角。上汽集团旗下的多款新能源车型在欧洲市场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这些车型不仅具备出色的续航能力,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方面也展现出了领先的技术水平。欧洲严苛的环保标准和消费者对高品质科技产品的追求,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提升自身技术的动力。通过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与当地科研机构合作,中国车企不断优化产品,以适应欧洲市场的需求。

  2025年前4个月,中国汽车产销首次突破10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超64万辆。据央视报道,目前全国最大的光伏能源+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远海口”轮于5月15日首航,执行“中国—地中海”班轮航线,目的地为希腊、土耳其、意大利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单程航程约30天,较以往节省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装载能力达到7000标准车位。

  近两年,电动汽车领域成为中国对欧投资的新焦点。2023年,中国对欧洲电动汽车领域的投资达到47亿欧元,相比于2022年投资额增长了约60%,约占中国对欧总投资的70%。

  匈牙利、法国和德国作为中国对欧电动汽车领域的主要投资目的地,共吸收了约88%的投资额。匈牙利去年吸引了最多的中国在欧洲的电动汽车领域投资,这也让匈牙利在去年成为中国对欧投资的首要目的地。

  今年3月,中国贸促会率中国企业家代表团赴欧洲开展经贸交流,欧洲各界认为在当前欧洲陷入困境之时,中国企业扬帆出海来到欧洲,给欧洲带来了机遇和希望。

  比利时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必须加强与中国的联系。中国在电动汽车和电池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使其成为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等品牌的重要合作伙伴,通过在贸易、机械、新能源和数字技术方面的合作,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技术转让并确保了欧洲的工业未来。

  同样深耕欧洲的还有TCL。自2004年通过国际并购进入欧美市场,经过20年经营、生产、研发、人才的本土化布局,2024年上半年TCL品牌电视在欧洲市场出货量同比增加40.1%,零售量市占率在法国、瑞典、波兰排名前二,在捷克、西班牙排名前三。


“一带一路”布局更广泛


  近年来,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深入推进,中东、拉美、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日益紧密,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跳板。

  阳光电源作为全球知名的光储解决方案提供商,在中东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24 年 7 月,阳光电源与沙特 ALGIHAZ 成功签约全球最大储能项目,容量高达 7.8吉瓦时,将于 2025 年全容量并网运行。光伏硅片龙头 TCL 中环也公告称,计划在沙特阿拉伯设立合资公司,建设年产 20吉瓦光伏晶体晶片工厂,总投资额约 20.8 亿美元。这些合作项目的背后,是中东地区对能源转型的迫切需求与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强大优势的完美契合。

  事实上,中国企业在中东的投资与合作早已涵盖多个领域。以迪拜为例,在金融领域,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在迪拜设有分支机构,为中阿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促进了双方的贸易和投资往来;在电商领域,速卖通等中国电商平台在迪拜广受欢迎,丰富了当地消费者的购物选择,也为中国商品进入中东市场开辟了新渠道;在人工智能领域,西井科技在迪拜杰贝阿里港推出全天候无人驾驶电动重型卡车 Q-Truck,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 倡议,推动了当地港口运输的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和迪拜之间的非石油贸易额累计达到约 4900 亿美元 。

  而在非洲,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非洲实现了从援建到扎根的转变,海信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994年,海信第一次进入南非市场,至今已整整30年。目前,海信的电视、冰箱和冷柜等产品,销量均占据南非市场第一,海信在南非当地的品牌知名度高达98%。

  除了南非,海信也在尼日利亚、安哥拉、埃及、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非洲国家快速布局。在阿尔及利亚,海信与合作伙伴启动了产能近 100 万台的白色家电工厂建设,并进一步规划了全新的海信空调工厂;在埃及,占地约 200 亩的海信埃及电视工厂已经正式签约,预计 2025 年投产;在摩洛哥,海信旗下的三电株式会社正在筹建汽车空调产品新工厂,为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提供热系统解决方案,这将助力摩洛哥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

2024年3月,中方指导司机魏汝军(右)指导尼日利亚拉伊铁路司机作业。


  中辰国际集团同样是在非洲成功扎根发展的范例。2008年中辰前往卢旺达提供钢结构产品并进行技术指导,卢旺达机场和大会堂这两个地标式项目树立了品牌形象。此后,中辰基于对非洲市场的深耕,业务从建筑钢结构横向拓展到纺织、化工等领域,在乌干达等地设厂,不断延伸到东非其它国家。截至目前,中辰在非洲的营收已经接近整个集团公司的半壁江山 。

  随着拉美地区当地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对绿色出行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的科技企业和汽车制造商也在这里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华为在智利投资建设的云数据中心早在 2019 年就已启动,近期,华为还透露将在墨西哥和智利建立新的数据中心,为拉美地区提供促进和加速应用程序向云迁移的 EWS 自助建站系统等新技术 。腾讯云于巴西设立的首个数据中心也于 2021 年正式启用 。中国云服务厂商的这些布局,不仅为中国出海企业提供了便利,也推动了拉美地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助力当地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凭借先进的技术、可靠的品质和精准的市场策略,在拉美地区迅速崛起,成为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宇通客车至今业务已覆盖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秘鲁、厄瓜多尔、牙买加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规模化销售与本土化运营。如今,宇通客车在拉美地区的累计保有量已超 28000 辆,成为拉美市场主流的中国客车品牌。截至 2024 年底,宇通累计出口墨西哥市场 905 辆新能源客车,占中国客车品牌出口份额的 79.9%,仅在首都墨西哥城就有486辆宇通双源无轨电车正在运营,产品占有率高达99%。

  近年来,美的、海尔等家电巨头纷纷在东南亚投资建厂。美的在越南、泰国等地设有生产基地,其产品不仅满足了当地市场的需求,还出口到周边国家;海尔则在泰国建立了工业园,年产能达600万套,通过本地化生产和销售,海尔在泰国市场的份额不断提升,其空调、冷柜在泰国市场位居行业第一,冰箱、洗衣机位居行业前三。

  东南亚地区的电商市场呈现的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也为中国品牌提供了广阔的销售渠道和发展空间。集研发、销售为一体的新生活数码品牌倍思科技,2017 年就进驻东南亚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 Shopee,并开设了所有站点,逐渐打开东南亚市场。如今,品牌平日订单已破万,2023 年开始至今该市场的整体增速稳步增长。在 2023 年的 Shopee 9.9 大促中,倍思仅马来西亚站点的业绩就实现了倍数级增长。


高端装备“以技术换市场”


  近年来,国内尤其是上海,在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海洋装备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持续加速扩大“出海”产业化规模。

  中交上航局自主研发投资并联合黄埔文冲、中船708所设计建造的我国全新一代超大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新海鲨”轮,攻克了挖掘破碎、可靠定位、远距输送、总装集成等设计制造‘卡脖子’难题,实现了绞吸疏浚装备设计制造的国产化、大型化和系列化,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出海走向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国轮国造的“新海鲨”轮作为中国疏浚“科技出海”的代表,2024年首次在中东地区开展人工岛吹填项目,展示了中国装备的高质量履约能力,无论是施工过程中可利用的作业时间、施工中的小时产量还是每一方的油耗成本,都有相当的竞争力。

  也正因此中东的业主在第一项工程完工后,马上就跟上航局签署了第二项工程。

  上航局通过“以技术换市场”策略,在保持核心技术的前提下,实现部分智能化疏浚技术转移至中东地区,以换取市场准入与合作机会,从而有效推动企业的全球布局,让“科技出海、产业升级”成为现实。近年来,该局通过高端装备出口、技术服务输出和国际工程承包等贸易模式,还承建了多个大型疏浚工程,如秘鲁钱凯港项目、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疏浚工程、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马来西亚巴生西港工程等,促进中国疏浚装备和技术在国际市场的份额逐年提升。

  上海电气也以高端装备制造为基础,积极拓展风电装备在不同国别和场景的应用。其中,在克罗地亚的156兆瓦项目是当前巴尔干地区运行最大的陆上风电项目。此外,该集团在韩国市场创新商业模式,获得韩国海上风电项目订单,在越南、印尼等市场取得风电项目的突破。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上海电气风电集团2024年的海外项目中标量超过1吉瓦,涉及欧洲、东南亚、韩国等区域和国家,在摸索过程中积累了科技产业出海的宝贵经验。撰稿|阿晖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