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助力“出口转内销”的上海样本

日期:2025-05-2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上海多措并举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一场以“稳外贸、促内销”为核心的实践在这里全面铺开,逐步让出口转内销从权宜之计变成长期战略。
记者|金 姬


  为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助力外贸企业稳住市场份额、降低运营成本,各地正在积极施策,帮助外贸企业不断拓宽内销空间,内外贸一体化取得了积极成效。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上海多措并举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一场以“稳外贸、促内销”为核心的实践在这里全面铺开,逐步让出口转内销从权宜之计变成长期战略。


对接会上,打开“政策工具箱”


  在营商环境有口皆碑的上海,政府部门往往在企业找上门之前,主动倾听企业心声,并给出一揽子解决方案。今年4月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举办了两场“上海市电商助力外贸拓内销对接会”就是例证。

  对接会上,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上海金融监管局等部门纷纷亮出政策工具箱,给予参会外贸企业锚定“出口转内销”这条新赛道更多信心。

  例如,将大力支持线上展销和磋商洽谈等活动,搭建拓内销线上平台,在电商平台设立外贸商品销售专区,支持外贸企业开设网店,鼓励电商平台提供零佣金、快速入驻审批、流量扶持和保证金减免等举措。

  与此同时,对因特殊原因无法内销时将产品标识变更为中文的外贸出口产品,允许外贸企业加贴符合国内法律法规要求的中文标识,外贸企业应当对外文标识一致性负责;推动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依托相关平台,为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提供政策咨询、标准制修订、产品检验检测、认证综合服务。

  此外,加强金融对外贸企业拓内销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创新金融支持内外贸一体化方式,支持已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上海外贸企业投保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等。

静安外贸优品嘉年华,外贸优品馆内,展商介绍推介外贸商品。摄影/周馨


  据悉,2025年以来,上海市商务委积极推动外贸企业拓内销工作,到重点外贸企业开展走访调研,会同各区商务部门、重点行业协会等排摸外贸企业出口拓内销意向;同时,积极发挥上海电商平台、品牌、服务集聚优势,发动各大电商平台和企业,推出相关服务举措,助力本市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而在对接会上,有16家国内主要电商平台、近80家外贸企业现场对接。这些电商平台在现场就给外贸企业吃了“定心丸”——

  淘天集团搭建“外贸精选”专区;拼多多搭建“外贸转内销”专区,提供营销和流量支持;苏宁易购上线“外贸拓内销”频道;百联全渠道整合百联线上线下资源,开设“外贸精品 欢迎回家”主题活动卖场;东方购物在移动端App和电视端黄金时段设立外贸专区;海智在线设立“外贸转内销专区”为采购双方提供产品信息数字化入库、供应链寻源等免费服务;京东通过媒体传播资源加持和采购投入激发消费潜力;抖音集团定向邀请优质达人开展外贸商品专场直播并推出“外贸优品推荐官”打造带货内容;美团提供专有营销方案,利用小象超市和美团优选触达消费者;得物投入亿级流量支持并策划多种营销活动;震坤行通过多渠道资源推广和邀请专家达人直播带货来支持外贸商品销售;盒马联合外贸企业开发自有品牌,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叮咚买菜赋能商品开发与物流资源;途虎养车导入自有品牌生产需求,替代海外代工订单;本来生活开通极速入驻通道,提供反向定制与自有品牌开发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接会现场,上海私域电商梦饷科技旗下平台“爱库存”与以外贸为主的箱包企业OMASKA积极响应国家“内外贸一体化”战略部署,短时间内“牵手”成功。

  “我们公司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其中外贸收入占比接近70%。”OMASKA电商负责人李兴华表示,外部市场变化使前端运营放缓,后端海外仓库存退回物流成本提高。公司一方面加大多元化市场的业务拓展;另一方面将目光转向国内C端电商平台。据悉,在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后,爱库存第一时间对出口转内销的商家实施费用减免,帮助商家减少初期现金投入;同时,高效帮扶商家入驻,实现当天注册当天下店。“我们开辟了极速入驻绿色通道,提供‘0元入驻’‘24小时审核’等优惠政策,降低了入驻门槛。”梦饷科技首席运营官郭馨宇说。

  除了电商平台,商业综合体也积极加入支持“外贸转内销”阵营。例如,月星集团发布了绿色通道、简化流程、快速开店、租赁优惠等举措。


各区当好金牌“店小二”


  上海市工商联工业品服务商会秘书长陈怡表示:“对美出口受阻的工业外贸企业,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链接快速入驻工业品电商服务平台。同时我们在虹桥工业品全球服务中心开通了体验中心、交易中心、贸易服务中心,帮助我们众多的中小企业提升能级。”

  除了市级层面积极对接,上海各个外贸企业占比较高的行政区也在为出口转内销出谋划策。

  作为外资经济的规模和占比连续多年位居中心城区首位的静安区,静安4月17日在上海率先开展“静安外贸优品嘉年华”系列活动,通过搭建内外贸一体化的线下线上联动平台,增加国内国外群体消费,帮助外贸企业顺利实现“出口转内销”的平稳过渡。

  上海静安张园W7化身“外贸优品馆”,来自静安的10余家外贸企业现场“摆摊”,展示优势产品、谋求合作机会。成立17年的中国光学品牌维特光学是现场“摆摊”的企业之一。维特光学市场部工作人员程孟嘉表示:“目前维特光学以海外市场为主,国内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这次静安区政府邀请我们参与活动,希望能借力电商平台及地方行业资源扩大品牌认知,尝试‘出口转内销’,逐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

  浦东新区也举办了“2025浦东外贸优品嘉年华”。这是浦东新区在“五五购物节”期间打造的特色活动之一。活动中有30余家优质外贸企业带来家纺、厨具、服饰等多个品类产品。本次活动也进一步为外贸企业搭建了市场调研平台。企业可根据国内消费偏好及时调整自身产品设计,开辟新的市场与赛道,进一步实现内外贸一体化。此外,浦东新区快速有序地开展外贸及重点产业企业调研、外贸监测分析研判等工作。区商务委联合区数据局、区政务服务中心,在微信小程序“浦通办”上开设“浦东稳外贸”企业服务专窗,广大外贸企业可通过小程序反映相关诉求或建议。

  长宁区则在今年2月和4月举办了三场“最虹桥”国际商务圆桌会,分别以民营经济、外资外贸和跨国车企三个主题对接相关企业。区长刘平在会上表示,要全力以赴当好“金牌店小二”,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平台,聆听企业心声,闭环解决诉求,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而长宁区政府办、区发改委、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区投促办、区税务局、上海会展中心海关等参会部门就企业关心的具体问题作回应,表示会后将通过多部门联动,主动上门跟进服务。


国企助力外贸拓内销



为支持中国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连日来,上海大润发大宁店,特设“外贸优品中华行”上海场试销活动。
摄影/刘歆


  除了政府层面,上海的国企也在这波“出口转内销”的大潮中主动出击,助力企业从“外贸尖兵”转型为“内销能手”。

  4月16日起,文广集团东方明珠新媒体旗下东方购物快速在首页上线了“外贸优品”专区。作为承接“外贸拓内销”工作的重要平台之一,东方购物制定推出了快速入驻、费用减免、流量支持等多项措施,还提供现有仓储余量的50%给外贸企业用作商品储备,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4月28日,上海市商场超市外贸优品对接会在百联集团旗下的联华股份总部举办,上海市重点商场超市和近80家外贸企业现场对接。

  作为上海地方商业龙头国企,百联集团在此次“出口转内销”大潮中发挥自身优势——旗下的百联股份成立转内销专班,开辟转内销专属通道、开发转内销专属空间、开设转内销专属资源包,助内销促内需;联华超市提出将为中国好物回流提供“专项入驻优惠”“营销资源倾斜”等多项支持措施,并正式开启“好物回家”行动,在官方平台打开“内循环特快”绿色通道,推出“7天极速上架”服务,提供营销与品牌支持等。

  同时进驻东方购物和百联集团i百联平台的上海冠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感慨万千。位于崇明新村乡的上海冠华成立于1979年,已有46年历史,是众多欧美高端厨具的核心代工厂。但长期过度依赖外贸业务,导致其自主品牌“cizzle喜时”多年来都未较好打开国内市场。

  今年4月下旬,百联集团i百联平台与企业成功对接,20多款产品火速上线;在东方购物平台上,销售产品也已扩充到近30款。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冠华与百联集团仅用4天就完成了合同签署、数据对接、商品上架的全流程。货品刚上架,一天营业额就将近1000元,开拓国内市场有了好的开端。

  目前,上海冠华产品90%为出口外销,其中美国市场占比5%。销售总监赵懿表示,对于外贸企业来说,现下未雨绸缪显得比任何时期都更重要。“接下来三年,国内市场是比较看好的,我们要尽力从现在的占比10%做到占比20%。每一口锅的出厂标准,都是要做到‘三同’,也就是和外贸商品同线、同标、同质。”记者|金姬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