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国际湿地城市,“崇明生态智慧”迎来新起点
距今半个月前,崇明再迎喜讯——7月24日,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上,全球共16个国家31个城市获得第三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上海崇明成功入选。
“国际湿地城市”,是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也是展示生态文明保护成果的重要窗口。按照《湿地法》口径,崇明拥有约27.8万公顷湿地,湿地覆盖率高达68.8%。区内分布着2处国际重要湿地和7处市级重要湿地。
崇明这片土地,真正从湿地中生长而来。在崇明,除了上述提及的国际或市级重要湿地,其实湿地和每个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葱郁森林,潺潺流水与阡陌农田,崇明人已经将生活美学与智慧自然地融入了湿地。
在外界看来,此次“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成功,更是崇明将生态效益转变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利契机。具体来看,湿地的合理利用主要包括湿地农业发展和湿地生态旅游两方面。
2024年,崇明区A级景区接待游客超589万人次,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和远方”。同时,借助良好湿地生态,崇明整合三岛的大米、清水蟹等特色湿地农产品,推出“优农三兄弟”崇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最新实践证明,如今崇明正不断加快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让优质生态环境转化为区域发展优势和生产力。
崇明东滩湿地。摄影/吴雄
“羊场”到“羊村”,一二三产有机融合
崇明区委书记缪京此前表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是一项没有先例可循的开创性事业。因此,崇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同时,探索出一条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的新路。
近年来,位于崇明中兴镇爱国村的万禾智慧羊场,已是崇明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进程中的响亮名片。2024年,《新民周刊》记者曾到羊场采访,彼时羊场与上海六骥元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借助现代繁育生物技术体系极大地提升崇明纯种白山羊的“优生多育”,令人印象深刻。
当2025年8月,记者再次来此,很好奇一年之后,又有哪些新探索?走进羊场,发现这里的“全流程智慧升级”变得更加精细完备。去年,羊场借助“羊脸识别”对羊圈进行实时监控,一旦某只羊的健康指标出现问题,后台能够立刻识别并通报兽医。
上海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震介绍,随着“羊脸识别”运用规模扩大后,一个现实问题不得不面对——纯图形识别对算力要求高,导致电力等能源成本越来越高。“2024年,我们计划的是当三期羊场建成后,年总出栏崇明白山羊1万头。如果1万头羊的监测完全依赖图形识别,要求我们配套一个大型机房,相应的能源成本变高了。”
万禾智慧羊场,目标是全面可视化与智能化。摄影/杨维格
今年,万禾智慧羊场启用国际前沿的第四代生物智能耳标。为每只羊佩戴含有蓝牙信标、可测耳温的耳标后,工作人员得以通过文本形式了解白山羊的运动轨迹和体温。和纯图形识别相比,最新的“文本+图形”技术,降低了算法要求,对能源消耗随之减少。
记者每一次与黄震交流,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对“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这一目标的追求。在他看来,未来万禾智慧羊场及万禾农场的发展方向,在于借助数字孪生,实现全面可视化与智能化。“如果我们以羊场的一头新生小羊为例,它的出生,源于纯种个体快速扩繁的新技术;在它出生后,成长过程的健康监测依靠耳标和‘羊脸识别’,饲料投喂也完全通过自动放料车完成;现在我们还自主研发了专利——山羊智能体重体尺测定系统,借助人工智能判定它适合作为种羊或肉羊。”
从羊场走出,往西南步行约10分钟,来到一座“小羊餐厅”。此前,羊场培育的崇明白山羊在实现规模化养殖后,已在上海20家盒马鲜生线下门店售卖。最近刚刚正式运营的“小羊餐厅”的意义在于,来到智慧羊场参观的公众,能够第一时间体验到这一肉质细腻、肥而不膻的崇明特产。目前,餐厅集“崇明好物”展销、乡村美食品鉴、现代农业科普于一体,吸引了不少市区“老饕”来这里吃有机菜,品崇明羊。
从羊场到餐厅,再到户外时令菜园和民宿,黄震将这片区域视作“羊村”。近年来,围绕建设都市现代绿色农业高地,崇明着眼于一二三产的融合,不断完善农产品“产、加、运、储、销”链条,提高农产品新鲜度、附加值和竞争力,强化农机数智转型,拓展农业产业“机器换人”应用场景,构建“特色鲜明、链条完整、联农带农”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羊村”的实践,已为上述目标提供了生动样本。
除了种源保护与扩繁,如今崇明的蔬菜种植也用上了合成生物学最新技术。就在今年7月,康码高产(上海)生物有限公司蛋白质营养液工厂在崇明正式动工开建。这是全球首个规模化应用无细胞蛋白质合成技术的农业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生物合成技术在绿色农业领域应用的产业化示范。
康码高产(上海)生物有限公司蛋白质营养液工厂位于新河镇富盛经济开发区,专注于生产新型蛋白质水溶肥。康码高产(上海)生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祯告诉记者,该生产线由上料系统、电脑控制系统、生产系统、封装车间等部分组成,一天可生产50吨以上蛋白质营养液。
这些蛋白质营养液,可用于农作物的土壤改良与施肥环节。既能改良崇明土壤盐渍化,亦能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以青菜、鸡毛菜、杭白菜等绿叶菜品种为例,崇明多家蔬菜基地在增施蛋白质营养液后,能够实现平均增产20%以上。
康码公司入驻长三角农业硅谷以来,崇明区组建专业团队,为其提供技术研发、田间试验到市场推广全流程支持。日前,康码公司自主研发的三款蛋白质营养液已成功通过农业农村部部级产品备案。汤祯表示,今后公司将扎根崇明,用创新技术赋能长三角农业硅谷建设,推进蛋白质营养液及相关产品辐射中国以及全球市场,为促进绿色农业提质增效作出积极贡献。
“好风景”带来新体验,生态旅游更“沉浸”
竖新镇跃进村将原本闲置房屋和土地改造为“它经济”主题商业综合体。
受访者供图
记者此番探访崇明,正值盛夏,“水上运动”迎来一年中最佳时节。毗邻崇明5A级景区西沙明珠湖,有一处翡翠般的月亮湖镶嵌在河道水系中。月亮湖畔,漫屿户外运动营地坐落于此。营地主打平台舟、独木舟等水上项目,无论是初次接触的新手,或是经验丰富的水上运动爱好者,都能获得定制化体验。
据营地主理人杨敏玮介绍,作为崇明本地人,两年前他带着团队回乡创业,看中的就是这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无独有偶,在崇明最东端的瀛东生态村,也有类似的水上运动场地。和杨敏玮一样,在崇明岛上长大的杨添鸣,曾是专业自行车运动员,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曾当过8年中学体育老师,2018年辞职回到崇明创业。他被瀛东生态村良好的水质条件吸引,在此开展水上项目的运营。
两位主理人告诉记者,相较于城市中的人工湖,崇明湿地随处可循,且真正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开展水上运动,体验更加沉浸。
绿华镇党委副书记李鸿宇介绍,漫屿户外活动营地是镇里引入的重要旅游项目,让湿地资源在保护中得到合理利用,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的新渠道,也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从绿华镇向东,来到崇明中部竖新镇跃进村,这里同样为乡村旅游引入了全新增长点——“它经济”。近年来,竖新镇在“五好两宜”建设过程中,借助改善村容村貌的契机,让好风景催生好经济。
具体来看,跃进村改造原本闲置的集体用地,建设了一个集宠物文创基地、赛事活动草坪、咖啡馆与宠物寄养训练场地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记者在现场看到,带宠物出行的游客,既能在“宠物友好”的悦宠·时光咖啡馆休憩,也可以带着萌宠在户外的喜旺乐园玩耍。如果有寄养或宠物行为训练需求,在此也能满足。
崇明区区长李峻此前表示,通过宠物这个切入口,能带动竖新镇周边住宿、餐饮、文旅等行业联动式发展。竖新镇多个村居“走红”,是崇明全面提升乡村颜值品质,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的缩影。
在崇明,除了“它经济”与“水上运动”,“星空露营”也是当地近年来文旅行业的新亮点。由于远离城区,没有高楼阻碍视线和光污染,崇明成为上海市民观赏星空的好去处。2024年,拥有多年旅游市场运作经历的钱君慧,来到崇明创业。他和合伙人在打造了“海上星空营地”,集餐饮(咖啡厅、特色茶文化)、住宿(太空舱主题民宿、露营帐篷)、娱乐(ATV/UTV越野赛车、射箭、皮划艇、马术、田园休闲等)为一体,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体验。
在和崇明的文旅从业者交流时,记者注意到:他们不约而同地将“安吉”视为生态改善创造文旅经济效益的正面案例。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安吉余村考察调研,以充满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后来,安吉余村关停矿山,蝶变为生态旅游胜地。
2025年是“两山论”理念提出20周年。近年来,崇明区为保证湿地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不懈努力,致力于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崇明生态文旅业态不断丰富,除了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变多了,也吸引了更多的外来投资。
如今无论是崇明本地人,或外来投资的文旅行业人士,人们探索出生态环境改善与挖掘文旅价值之间,必定存在一条有机联动的路径。当崇明生态文旅的业态从1.0版本的农副产品消费升级2.0乡村服务消费,再到如今3.0消费与生态景观结合,人们期盼打造可供持续借鉴的“崇明智慧”。记者|王仲昀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