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战地女卫生员
阅读提示:那段弥漫着消毒水与血腥气的岁月里,我们用青春和汗水,在血色晨曦中守护着生命的微光。
口述|卞维清
当侵略者的铁蹄践踏齐鲁大地,我的父辈们早已奋起反抗。1938至1939年间,父亲和叔叔们相继加入八路军,成为家乡莒南抗日的先锋。作为抗属子弟,我1942年进入抗日小学读书。然而战火纷飞,学习环境动荡不安,两年间学校被迫辗转迁移五次,日伪军的“扫荡”如影随形。侵略者的凶残,更坚定了我追随父辈的决心。
1945年2月,一个改变命运的时刻。我与村中几位姐妹一同报名参军,被分配到八路军滨海军区卫生队,成为一名卫生员。
莒南是八路军115师师部驻地,这片热土上,抗日军民与日伪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每一次战斗过后,成批的伤员便从前线转运至我们卫生队。担架、拐杖、痛苦的呻吟……
初到卫生队的场景,至今震撼我心。一场激战过后,伤员如潮水般涌来:肢体残缺、纱布裹面、血肉模糊、痛苦呻吟……巨大的视觉与心灵冲击让我几乎窒息。我迅速投入工作:作为看护员,端屎倒尿、喂药喂饭、擦洗身体,事无巨细;作为敷料员,忍着刺鼻的气味,一遍遍清洗伤员换下的沾满脓血的纱布,晾晒消毒,循环使用。
战地救护,是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战场。铁骨铮铮的战士,面对战场上的枪林弹雨不曾落泪,却在失去肢体后痛彻心扉。我们能做的,除了精心护理,就是用拉家常、唱家乡小曲的方式,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重燃希望的火苗。
那段弥漫着消毒水与血腥气的岁月里,我们用青春和汗水,在血色晨曦中守护着生命的微光,也铸就了自己无悔的抗战记忆。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