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我的胶东抗战岁月

日期:2025-09-04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尽管环境艰苦、危险重重,但老百姓们对我们游击队非常支持。

  口述|迟焕章  整理|朱星原(实习生)


迟焕章近照。


  1945年2月,我16岁那年,因家中实在无粮可吃,跟着父亲加入了胶东地区的抗日游击队。当时父亲是鲁苏战区抗日游击第四纵队一支队的文书,属于“土八路”。这支部队并非正规的八路军主力,而是在当地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力量。

  加入游击队后,我作为勤务兵,主要承担一些辅助工作,比如烧水、照顾伤员、提着药包跟随医护人员到各村查看伤病员。那时的医疗条件极差,药包里几乎没有什么有效的药品,仅有少量消毒水和包扎用的布条。我们没有固定的营地,只能分散住在老百姓家中,经常需要根据局势变化转移驻地。白天可能国民党的部队会经过村子,到了晚上我们游击队又会在村里活动,而日本鬼子的“扫荡”更是家常便饭。五月端午前后,是麦收时节,日本鬼子就会趁机前来抢粮。这时候,我们游击队的重要任务就是组织老百姓转移,帮助他们把粮食和重要物品藏起来,避免被鬼子抢走。

  当时日本鬼子在我们活动区域设有两个据点,一个叫石埠,一个叫辛赵,他们仗着据点优势,频繁出来烧杀抢掠,我的家庭也深受其害。有一次,日本鬼子闯进我们村,爷爷因为在家里藏匿了一位需要躲避的人,被鬼子发现后当场杀害。母亲为了保护那个人,也被鬼子砍伤。那段时间,局势格外紧张,母亲带着年幼的弟弟躲进了山洞里。当时弟弟正出水痘,身体虚弱,母亲怕他被鬼子发现,只能狠心把他独自留在山洞中,自己先出去探查情况。后来,游击队的同志发现了山洞里的弟弟,赶紧把他抱了出来。可那时山洞里阴暗潮湿,加上被风一吹,弟弟的眼睛受到了感染,从此就瞎了。父亲在常德屯村当小学教员时,也曾被日本鬼子抓进去过,后来该村的李成珠大爷不惜牵出家里唯一的一头牛,将父亲换了回来,这份情谊让我终生难忘。

  尽管环境艰苦、危险重重,但老百姓们对我们游击队非常支持。他们会把家里仅有的粮食省下来给我们吃,主动为我们提供藏身之处,还会及时向我们传递日本鬼子的动向。后来,我们这些“土八路”熟悉地形,又有老百姓支持,集中力量成功将这两个据点打掉,顺势扩大了解放区,成立了昌南县,游击队员们也从打游击转向参与地方治理。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来时,大家都激动不已。

  日本投降后,局势逐渐稳定下来,我到胶东西海中学参加了培训,主要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局势和任务,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社会发展史》等书籍,这些学习让我对革命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拓宽了视野。1946年春节前,我回到大章区政府。

  之后,我辗转来到上海,做过华东海军政治部组织干事,又在上海师范学院、党校等单位工作。如今,我看到国家日益强大,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我感到无比欣慰,我们当初为之奋斗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回望百年征程,我写下几句话以表心志:共征新程、共享人生、共同富裕、前景光明。既是对过往的总结,更是对中国未来的期盼。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