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撩帘战”
编者按: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上海市委老干部局特邀亲历烽火的老同志口述历史。这些凝结血火记忆的讲述,既是珍贵的历史证言,更是对后辈的深情嘱托。谨以此辑致敬不朽荣光,愿英雄精神永励来者。
口述|李明东
李明东
我于1925年出生,山东临邑人,原名郭德功。
1937年卢沟桥事变,战火骤燃。那年我13岁,就读的学校因校舍较好,竟被日军误作军营。我的读书梦碎,只得随家人踏上逃亡之路。
1940年,在中学严老师引领下,我从家乡临邑冒险奔赴乐陵,参加了八路军游击队。为免牵连家人,我毅然改名“李明东”。
最难忘是1942年初夏,日寇疯狂“扫荡”,大搞“囚笼”政策之际我们的行动。当时,17岁的我在河北省仓县县大队三连二排五班。我们二排由副大队长率领,一夜急行军,拂晓时进驻河堤口村。战士们疲惫不堪,刚在老乡炕上合眼,屋顶瞭望哨急报:西北方向发现大队人马正急速逼近!
敌情就是命令,战士们瞬间惊醒,抓起武器,在胡同中集结。副大队长果断下令:“准备‘撩帘战’,拼刺刀!听枪声为号,一齐杀敌!”我们迅速回屋隐蔽。五班分成三组,埋伏在四合院内,刺刀上枪,子弹上膛,人人屏息凝神,目光如炬。
鬼子进村挨户搜查的皮靴声由远及近。“咣当”一声,院门被踹开,三个持枪鬼子闯了进来。他们踢开虚掩的北屋房门,直往里闯。埋伏门后的副班长和我,看准时机,对着领头的鬼子猛刺过去!后面两个鬼子转身欲逃。东西厢房早已瞄准的枪口同时开火,几声脆响,敌人应声倒地。
枪响为号!战士们冲出胡同,在副大队长指挥下向北杀去。村口警戒的一个排伪军和几名日本兵,猝不及防背后受袭,仓皇向村外逃窜。短兵相接中,我们以刺刀消灭日军3名,抓获日、伪军7名,缴获步枪十余支、子弹数百发,但也付出了两伤一亡的代价。
随即,我们迅速撤入青纱帐,消失在茫茫田野……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