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东浩兰生:用“市场之手”划动国际赛事

日期:2025-09-2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三上”品牌赛事已成为上海城市形象的金名片。
记者|金 姬


  9月21日—28日,2025年世界赛艇锦标赛在上海水上运动中心挥桨开赛。而今年的上海赛艇公开赛将在世锦赛之后“接力”举行,于10月2日—3日在苏州河上演“桨上风景”。“双赛联动”的赛艇运动,让上海全城“亦可赛艇”(exciting)。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始终把“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作为上海体育发展的根本遵循。2020年11月,上海印发了《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2035年迈向更高水平,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

  在这一背景下,上海需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IP品牌赛事。2014年东浩兰生集团接棒“上马”(上海马拉松),2021年举办“上艇”(上海赛艇公开赛),2024年3月打造“上帆”(上海帆船公开赛)。“三上”品牌赛事已成为上海城市形象的金名片。

  作为这三大上海自主IP赛事的承办和运营方,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在幕后做了大量工作。公司总经理朱骏炜对《新民周刊》表示:“三上”品牌已经形成了“协同效应”,培育本土选手、连接国际资源、带动大众参与。下一步,东浩兰生赛事公司将继续做好体育与文化、旅游、商业的深度融合,为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上海样本”。

2024年上海马拉松。


为“上马”而生的东浩兰生赛事公司


  放眼世界,凡是国际著名的体育城市,都有若干属于自己这座城市的品牌赛事,并逐渐把它培育成国际知名的赛事。

  1996年,第一声发令枪声在上海响起,上海国际市民马拉松赛诞生,这是上海首个以城市命名的马拉松赛事,也是如今上海马拉松的前身。2012年,“上马”正式成为中国田径协会金标赛事。

  2013年,原东浩集团和原兰生集团联合重组建立了东浩兰生(集团)有限公司,是上海市属大型现代服务业国有骨干企业集团。为了把“上马”做大做强,上海市政府把赛事交给了这一新组建的上海国企来管理。为此,东浩兰生集团于2014年成立了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首要任务就是用市场化手段来承办和运营“上马”。

  为了给全世界的跑者提供一个便捷的报名平台,2014“上马”全部采用线上报名的方式。随着国内马拉松爱好者人数的增加,从2015年开始,“上马”的名额归属不再“拼手速”,赛事参考国际惯例正式启用抽签报名形式。2017年,“上马”不再设半马组别,正式迈入“全马时代”。当时,上海半程马拉松已创办,此举旨在优化资源利用,让申城的路跑赛事各有专攻、各展所长。

  经过多年的发展,“上马”的赛事线路不断优化和改进,将上海市区繁华地标一一纳入线路。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如何保障赛事安全有序进行,对于赛事组织者来说,是巨大的考验。开赛前一周,跑者会陆续收到来自组委会的温馨提醒短信,包括天气情况、赛前准备,小小的细节,折射出主办方的周到、贴心,而这样的短信,也是全国特创。

  与此同时,东浩兰生着力优化配置赛事资源,构建以“上马”品牌为核心的产业链,形成可持续赛事品牌管理和发展模式。上海半程马拉松赛、上海十公里精英赛、上海女子半程马拉松赛等赛事,也应运而生。

东浩兰生赛事公司总经理朱骏炜。


  经过6年的成功运营,“上马”于2020年成为中国国内首个荣膺世界田联白金标的马拉松赛事。2024年,又正式成为国内唯一的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赛事,这使“上马”成功跻身世界顶级马拉松赛事行列。朱骏炜告诉《新民周刊》,“上马”若在2024年至2026年期间连续两次通过考核,就能于2027年正式跻身大满贯行列。届时,“上马”将与波士顿马拉松、伦敦马拉松等世界顶尖马拉松赛事并肩,成为展示上海城市风貌与精神的重要窗口。


服务“一江一河”发展规划的“上艇”


  2021年,《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旨在推动黄浦江与苏州河沿岸区域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滨水区。能否通过举办具备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彰显苏州河、黄浦江的治理,展现上海城市的变迁?在上海市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当年10月,上海赛艇公开赛(上艇)应运而生。

  在当年的赛道设计上,东浩兰生动足了脑筋——在水清岸绿全部贯通的苏州河上特设有沿岸5个观赛点,两岸的风景也成了通过赛事展现城市风貌的最佳载体。比赛中,4.2公里追逐赛项目的赛道总共经过13座桥梁,南岸(四川路桥—乍浦路桥)岸段建设了一批综合性的服务设施;北岸途经上海邮政博物馆、四行仓库等历史建筑无声地诉说着苏州河的变迁历史,南北两岸历史与现代文化相交替,见证了申城百年来的巨变。

2024年上海赛艇公开赛。


  “上艇”的举办,也推动了上海的赛艇人才储备和行业发展。朱骏炜透露:“2021年‘上艇’举办前,上海的赛艇俱乐部只有三家,注册运动员只有两位数;如今,在上海注册的赛艇俱乐部有20多家,注册运动员也达到了四位数。”

  相对于马拉松,赛艇运动是小众运动,对装备和场地的要求更高。“一个运动的发展,不光要注意金字塔尖,更要注重塔基的设计。赛艇运动也是如此,我们要将赛艇精神、赛艇文化传播到更广泛的青少年群体中,做好传承工作。”朱骏炜表示,为了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上艇”在2024年赛事中除原有精英组、高校组、俱乐部组外,额外增设青少年组及企业荣耀组。

  来自上海中学、包玉刚实验学校、上海市世外中学、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和上海浦东新区民办万科学校等五所中学的赛艇“新势力”们参与了青少年组的较量。其中,平和学校的赛艇队成立于2018年9月,经过六年历程,队伍从最初十几位队员发展到如今高中、初中、小学各年龄段梯队共百余人,曾多次获得全国青少年比赛奖项。

  而在高校组方面,“上艇”复刻了近200年历史的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不仅请到了这两大高校参赛,还让清华北大和上海各高校的赛艇队也到上海的水域比划一番。

  在俱乐部组方面,参赛资格的变化也体现了主办方的良苦用心。朱骏炜透露,因为刚开始的参赛队伍并不多,所以“上艇”采取抽签制。随着报名的俱乐部队伍愈来愈多,为了保证赛事更加公平公正,从2024年开始,俱乐部组的抽签制改为预选赛报名——报名的队伍先到青浦东方绿舟的水上运动中心参加比赛,前12名的队伍最终有资格到苏州河一决高下。

  “上艇”的专业举办,也为上海举办2025年世界赛艇锦标赛打下了基础——2022年9月26日,世界赛艇联合会在捷克布拉格宣布上海获得2025年世锦赛承办权,在此前世界赛联执委会推荐中,上海是唯一候选城市。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曾于早前以全票获得2021年世锦赛举办权,但因新冠疫情未能举办。

  这一次,东浩兰生的专业团队在竞赛组织、品牌打造、赛事招商、赛艇物流、接待保障、宣传推广、医疗急救等全方面参与及筹备,全力以赴做好赛事运营工作。


“三上”IP赛事的溢出效应



2025年上海帆船公开赛。


  2024年3月印发的《2024年上海市体育产业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推广户外和新兴体育运动,因地制宜发展水上运动产业。在苏州河上的“上艇”成功以后,服务“一江一河”的东浩兰生,又在2024年推出了上海帆船公开赛(上帆)。

  “上帆”选用了1+1双水域的办赛模式。同赛艇相比,帆船训练对自然条件有着严苛的要求,其水深须到2米以上,水流流速小于0.5米/秒,风速应在2米/秒至13米/秒。综合考量上海市现有水域条件,滴水湖平均水深3.7米,水流流速小于0.5米/秒,风速4米/秒至7米/秒,非常适合帆船项目训练。因此,首届“上帆”的竞赛地点选择在了滴水湖,而开赛仪式仍然选在黄浦江。

  首届“上帆”还在北外滩国客中心码头举办了“赛事村”。2025年“上帆”因为和F1“撞赛”而停了一次“赛事村”,从2026年开始还将继续这一传统。“赛场离观众比较远,赛事村则可以推动和普及这项运动。”朱骏炜说,“这种双场景办赛模式,能让更多人了解赛事,了解其文化历史。”

  因为“上艇”和“上帆”都是新赛事,不像“上马”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赛事历史,一些都市消费和文旅资源整合还在酝酿中。但一些“上马”的成功经验,已经开始被借鉴。

  比如,“上马”为海外跑者推出了ITP(国际旅游跑者)项目,为来参加“上马”的海外跑者推出高端化的赛、旅定制化服务,打造集“参赛+体验+社交”于一体的沉浸式、一站式体育消费场景。据朱骏炜透露,仅2025年,ITP就售出了1000套。

  而在今年“上帆”比赛期间,东浩兰生推出了“上帆临港观赛套餐”,为前去观赛的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服务和更好的观赛体验,进一步推动体育赛事和区域文旅资源的深度融合。

  朱骏炜进一步透露,世界赛艇联合会希望为2025年赛艇世锦赛的举办城市留下赛事遗产,双方正在探讨打造专属于上海的、在城市景观河道举行的赛艇冲刺赛。

  不难看出,“三上”IP已经形成国际赛事、城市消费与文旅资源的整合闭环。记者|金姬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