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赛联动:水上新盛会,消费新引擎
“本届世界赛艇锦标赛的筹备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我们很高兴能在2025年来到上海。赛场的基础设施非常完备,所有的队伍、运动员们和组委会都对赛事组织非常满意。”这是世界赛艇联合会主席让·克里斯托夫·罗兰对2025赛艇世锦赛的评价。
2025年金秋时节,上海迎来了赛艇的巅峰时刻。9月21日至28日,2025世界赛艇锦标赛在青浦淀山湖畔的上海水上运动中心激情上演,这是该项世界顶级赛艇赛事首次来到中国,吸引了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3名运动员、教练员齐聚申城。
9月21日,2025赛艇世锦赛开幕式在上海青浦的水乡客厅·方厅水院举行。图片提供/世界赛联
紧随其后的10月2日至3日,苏州河上将响起上海赛艇公开赛的击桨声,以“艇力同聚Rowing to the world”之名,延续赛艇的热潮。从淀山湖的巅峰对决到苏州河的城市竞速,这场“双赛联动”不仅为上海注入了体育激情,更构建起水上运动的新生态,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引擎,彰显着上海作为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独特魅力。
奋楫水上的巅峰竞技
来淀山湖畔看“人均超模身材”!纤长的四肢、不少身高超2米、壮实健美的肌肉……从落地上海开始,来参加2025赛艇世锦赛的各国健儿就吸引了各方的目光。
9月26日,上海女将张灵、陈云霞在2025赛艇世锦赛女子双人双桨比赛中。她们最终夺得该项目银牌。摄影/唐润雨
2025赛艇世锦赛是世界赛艇联合会在中国举办的第一场最高级别赛事,汇聚了全球最顶尖的赛艇精英。主场作战的中国赛艇队在9月25日连续拿下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和男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冠军,将本届世锦赛的首金和次金收入囊中。而备受关注的东京奥运会冠军、上海女将组合张灵、陈云霞,在9月26日的女子双人双桨比赛中以0.88秒的微弱落后摘得银牌,她俩赛后表示:在洛杉矶奥运会顶峰相见。
国际赛场的明星阵容同样璀璨夺目。以三届奥运冠军、克罗地亚“传奇双子星”辛科维奇兄弟为代表的世界最高水平选手,齐聚此次盛会。
顶级的竞技水平需要顶级的赛事软硬件设施。40多年前落成的上海水上运动中心,虽然许多理念与设置至今看来也不过时,仍然为本届赛艇世锦赛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
移动发令塔、终点塔、东岸转播平台等关键设施完成校准,船库按队别归位,二楼设置运动员称重与休息区,上水码头与起点之间的线路布置到位,更利于训练和比赛日高效流转。救援保障方面,场地配备了6艘救援快艇,一旦发生运动员身体不适或船艇碰撞等情况,可立即出发施救,并通过专门坡道尽快将运动员移送到岸上。
首个比赛日,《新民周刊》记者在终点附近看到:一名外国女运动员在冲刺过后后仰躺在船舱里,岸边快艇上的救援队员立即向她喊话让她起身,并靠近再次确认她只是短暂体力不支并无问题后才离开。
为全方位提升观赛体验,主办方为主看台加盖遮阳棚,对观众座席进行修缮,并搭建了媒体区等区域。组委会还设置了电子大屏,方便观众实时观看比赛的转播实况。
由于比赛的起点与终点相隔两公里,组委会贴心地为参赛队伍提供了自行车租赁服务。于是,人们在赛场看到了这样有趣的场景:运动员在水中奋力划桨前行,岸上一众队友、教练骑车全程跟随大声呐喊,似乎在赛艇比赛的同时展开了一场自行车赛。
9月26日,中国选手邵莎莎获得2025赛艇世锦赛女子单人双桨(一级残疾)铜牌。摄影/唐润雨
本届赛艇世锦赛是在上海举办的首个残健融合的国际体育赛事,17个国家的55名残疾运动员和来自全球的赛艇运动员共用同一条赛道、同一个终点,彰显“同舟共济”理念。为此,上海水上运动中心围绕“能到、能上、能赛”做了系统改造——船库到码头的通道尽量缩短并打通无障碍动线,近岸设置无障碍卫生间与休息区,坡度和宽度按轮椅通行反复调试,确保从热身到下水都更顺更近。
运动员入住的官方酒店也进行了全面无障碍改造:卫生间采用零门槛无高差设计;淋浴区安装了折叠沐浴凳与安全扶手。“残健融合”不仅是一种理念,更在本届赛艇世锦赛上落实为具体的行动,展现了体育精神的平等与包容。
9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世界赛艇联合会(世界赛联)主席让·克里斯托夫·罗兰表示,关于本届赛事,世界赛联从运动员和教练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反馈,“他们都认为组织工作井井有条”。世界赛联执行主任文森特·盖拉德同样对赛事的组织赞不绝口:“非常棒的基础设施和赛道,给赛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周围的风景也很美,很可惜我们太忙了,没有时间去赛场外的地方走走看看。”
9月25日,2025赛艇世锦赛现场,世界赛艇联合会主席让·克里斯托夫·罗兰与智能机器人“艇艇”在一起。摄影/李铭珅
赛事组委会精心设计了多项公众参与活动,让普通市民也能感受赛艇运动的魅力。在赛事开幕倒计时阶段,朱家角市民广场上的一场陆上划船器市民挑战赛热闹开赛,成为最好的预热。小桥流水的古镇景致,遇上活力满满的体育赛事,一场“文旅商体展”融合的市民健身盛会就此展开。
赛事期间,持有赛艇世锦赛门票的观众将解锁青浦区涵盖购物、餐饮、民宿、景点、交通、休闲娱乐及水上运动的多达284项专属权益。精准设计的“赛事主题微度假套餐”串联时空:白日里在淀山湖畔见证速度对决,夜幕下漫步朱家角古镇枕水而眠。
本届世锦赛在文化融合方面匠心独运。9月21日,2025赛艇世锦赛开幕式在上海青浦水乡客厅·方厅水院举办,在“长三角原点”的青山绿水中,既有酷炫的无人机表演、智能机器人与人类共划赛艇,也有各国运动员坐着极具水乡特色的摇橹船,伴着《茉莉花》的悠扬曲调入场。甚至在赛事的新闻中心,空气中的香氛都是极具上海特色的“栀子花白兰花”的气味。
闭幕式则选择在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的海鸥饭店举行,它毗邻的这片水域,正是上海赛艇起源的地方。以申城标志性的江景作为天然背景幕布,在赛场收获奖牌的各国选手上演“变装秀”,汉服、旗袍、玩偶装等时下备受欢迎的元素,都将在闭幕式上以特别的方式呈现。导演组表示,以传统水文化作为赛事开端,又在现代感十足的水景露台为赛事画上句号,既展现了赛艇运动百年来不断发展的历程,也展现上海“海纳百川”的气质。
2025赛艇世锦赛落幕后,本年度的上海赛艇公开赛紧随其后,于10月2日至3日在苏州河上演。2025“上艇”设置4.2公里追逐赛和500米城市冲刺赛,涵盖世界超级精英组、高校组、俱乐部组、荣耀贡献组和青少年组五大组别,总参赛规模约650人,实现了连年增长,涵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
“双赛联动”的模式让上海的赛艇季持续升温。“上艇”组委会透露,苏州河畔将“跨赛续战”,刚刚参加完世锦赛的国际选手出战将把世界级对抗延展进市民家门口的水域,让“看一次世界赛艇”,自然生长为“在上海追一季赛艇”。
上海与赛艇的“双向奔赴”
全球顶尖选手汇聚2025赛艇世锦赛,他们中的代表将继续参加2025上海赛艇公开赛。摄影/王哲
上海与赛艇运动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70多年前。百年前黄浦江上的竞速,已展示赛艇运动在上海城市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上海不仅是赛艇在中国的起源地,也是这项运动一直以来在华发展的重镇。上海依水而生,因水而兴;当“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成为上海的新使命,人们在思考,能否通过举办具备影响力的水上体育赛事彰显苏州河、黄浦江的治理,展现这座城市的变迁?赛艇,从历史和现实而言,都是不二之选。2021年10月,在上海市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上海赛艇公开赛(上艇)应运而生。
上艇的办赛重任,落到了当时已经承办上海马拉松(上马)的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身上。上艇不仅和上马一样,同样是上海自主创立的赛事品牌,更与后者都属于能充分展示所在地自然人文风貌的城市景观赛事。区别在于,上马已经积累了多年实践经验,而上艇要从头开始。
令人欣喜的是,上艇的参赛质量和影响力逐年上升。
青少年是赛艇运动的未来,上艇近年来在青少年板块的投入和发展成效显著。2024年上艇新设青少年组,表明了上艇为推广中国赛艇运动发展的决心。青少年组参赛运动员中,年龄最大的17岁,最小的仅12岁。
更值得称道的是,赛事成功吸引了多支国外高校队伍参赛。2024年,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运动员走进中学校园,指导参加本次上艇的上海学生运动员。“上海的中学生不仅对赛艇有热情,还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我们很期待他们的表现。”这种国际交流,发挥了培育“明日之星”的功能。
2025年,上艇继续重视青少年板块的发展,在四人双桨项目中专门设置了青少年组别,由组委会邀请各中学代表队参赛。
通过与国外队伍的交流和竞争,上海的青少年赛艇选手不仅提高了竞技水平,更开阔了国际视野,为中国赛艇运动的长远发展储备了人才。同时,这种国际化的交流也让上海赛艇公开赛的影响力扩展到国际青少年体育教育领域,提升了赛事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2025年上艇将“高校之王”的竞赛形式从线上划船机比拼全面升级为线下实景对抗。9月30日,顶尖高校赛艇队成员将齐聚世纪同框广场,在桨叶翻飞间较量体能与技巧,争夺属于校园的荣耀。
俱乐部组的参赛热度也逐年攀升。继去年首设预选赛后,2025年报名通道一开启便收获赛艇爱好者热烈响应,通过预选赛晋级的队伍和个人,将与2024上艇直通队伍并肩站上苏州河赛道。
2024上海赛艇公开赛在苏州河上举办。
在2024年“上海赛事”品牌认定中,上艇实现了从“D”赛事(Developing Event)到“H”赛事(Hallmark Event)的跃升。在认定标准中,“H”赛事的含义是:在各自领域具有较高的全球知名度。上艇自首次举办以来,着力提升办赛质量,并与上海的城市资源、城市形象产生良性互动,现已成为上海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和上海体育赛事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海通过持续举办赛艇公开赛积累了丰富的办赛经验,并在赛事组织形式与城市融合模式上不断创新,实现了从引入国际赛事标准到向世界输出中国原创赛事范式的跨越。作为2025赛艇世锦赛的遗产,上海赛艇公开赛原创的“500米城市冲刺赛”被世界赛联采纳,将从2026年起成为其赛历的一部分,这标志着上海赛艇运动的办赛理念和创新实践得到了国际认可。
世界赛联执行主任文森特·盖拉德表示,世界赛艇把年度最高舞台交给上海,也在用行动靠近中国观众:世界赛联近来正式开通中文社媒矩阵,面向中国赛艇社区与新观众持续发布信息与内容。这显示国际赛艇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对上海办赛经验的认可。
赛艇世锦赛第一次来到中国,以及与上艇的“双赛联动”,在世界赛联看来,这是在中国推广赛艇运动的绝佳机会。“我们在赛事筹备过程中就通过不同的渠道在推广这项运动,这几年已经推动了更多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参与这项运动。”世界赛联主席罗兰表示,目前在中国,赛艇这项运动已经被更多关注,“我们才刚刚开始做,我们会继续努力,充分运用对于世锦赛的宣传来打造赛艇遗产,我认为这样的遗产是纯粹的、关于体育运动的财富”。
文森特则透露,世界赛联将和中国赛艇协会(中赛协)进行更广泛的合作,“会有更多的赛事来到上海,我们非常愿意和中赛协一起合作举办更多的赛事”。
“世界赛联认为,赛艇运动在中国有璀璨的未来。”
赛艇成就新精英
2024年,新艇体育作为唯一一支来自中国的俱乐部队伍,参加英国亨利皇家赛艇会。
赛艇运动蕴含的包容、开放、奋进、时尚的精神特质,与上海的城市气质形成了深度共鸣。“上海是中国最适合开展赛艇的城市。”有感于此,深度投身于赛艇运动推广的王琦,于2017年举家搬迁来上海。
在北京大学求学时,王琦曾是该校赛艇队队长,与队友一起连续3年夺得“北大清华百年赛艇对抗赛”冠军。这项运动的魅力让他最终选择将职业与之关联。来到上海后,他创办了新艇体育,开展赛艇培训、举办赛事、推广赛艇文化。
在从业过程中,他培训过很多企业高管、EMBA学员、国际学校学生等大众眼中的“精英人群”,那么,赛艇是否是“精英运动”?
作为已有20年经历的“老赛艇人”,王琦的理解是:赛艇最早在泰晤士河上是船工们的游戏,它起源于大众,但被精英推崇。“这项运动很辛苦,很多奋斗并不为人所知。划赛艇的人,愿意每天清晨五点半起来训练,愿意吃苦但不被人发现,愿意为一项荣誉持续努力牺牲,哪怕这个荣誉体现的不是个人而是集体。这种美好只有参与者自己知道。”
讲述赛艇运动的经典小说《激流男孩》对赛艇的“极盛时刻”如此描写:“要达到这种时刻,八个桨手没有一个例外,都要处在一种完全的和谐一致当中。不单单是八支桨入水出水的时间完全一致,十六只手臂十六条腿的拉伸弯起,八个身体的前倾后仰,伸展曲起都一式一样。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比方说转一下手腕,其他划手都要比照执行,从船头到船尾。唯其如此,赛艇才可以保持极盛状态,在两边的船桨之间优美顺畅地前行。”
这样的“极盛时刻”,这样的坚韧不拔、包容并蓄、团队协作、荣誉传承,自然被精英阶层所推崇,而不是说只有精英阶层才能参与。反过来,赛艇将会淬炼参与者的品格,让他们拥有精英特质,成为新的精英。在王琦看来,这正是上海鲜明的城市精神。
9年来,王琦团队累计服务人次超10万,培养青少年选手超2000名,服务企业客户300余家,自主打造三大赛事,拥有三大赛艇中心和一个领导力课程中心。王琦的事业轨迹是上海赛艇运动发展的缩影。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骏炜透露:“2021年‘上艇’举办前,上海的赛艇俱乐部只有三家,注册运动员只有两位数;如今,在上海注册的赛艇俱乐部有20多家,注册运动员达到了四位数。”
相对于其他运动而言,赛艇的器材价格较高,许多水上训练地点与市区有一定距离,这种资源的稀缺性带来了一定的门槛和距离。
不过,在普及层面,赛艇的培训费用标准与其他体育、艺术或学科相比,并不显著偏高。从在这项运动中的投入以及未来获得的影响的“性价比”来看,它是非常值得的。
在王琦看来,青少年参与赛艇运动后,首先会肉眼可见地看到身体变好、专注力提高、自信心增强以及协作能力提高。接下来,他们会开始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期待一场又一场的比赛,对未来充满想法,“这实际上是一种更关键的变化,而不仅仅关注于划船技巧本身”。
同时,赛艇运动所特有的时尚感和优雅气质,也与上海作为国际时尚之都的定位相得益彰。2025赛艇世锦赛推广大使胡兵从赛艇赛场走向超模T台的经历,正是赛艇运动与时尚文化跨界融合的生动例证。赛艇运动所展现的健康、优雅的生活方式,正成为上海新精英群体的生活追求,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时尚元素和文化内涵。
这种气质的滋养,使得在将近40年后,胡兵仍然要跨越重洋,在伦敦时装周与巴黎时装周之间的短短两天间隙,回到淀山湖畔,与当年的国家队队员和教练共赴赛艇之约。在与当年的队员、教练和奥运帆船冠军徐莉佳下水挥桨之后,胡兵感慨:“赛艇真的是一项不能偷懒的运动!”“对我来说,中国赛艇运动发展得很早,我的爸爸妈妈就是划赛艇的,今天到现场的教练也是看着我长大的。每一次来到赛艇现场,我都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仿佛自己还是队里那个最小的孩子。所以,我也特别希望赛艇运动能够在大众中推广开来,有更多人爱上赛艇。”
9月25日,中国选手邹佳琪、富林夺得2025赛艇世锦赛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冠军,这也是本届世锦赛产生的首枚金牌。图片提供/世界赛联
赛艇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国际交流的高端平台。例如,上海赛艇公开赛凭借其国际化的办赛水准,成功吸引了全球名校赛艇队的参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顶尖高校的赛艇队纷纷参赛,不仅提升了赛事的竞技水平,更搭建了中外交流的极佳平台。
依托本次赛艇赛事,上海青浦区打造了一系列精品酒店、定制文旅项目、赛艇艺术展和青少年体验营,形成了完整的赛艇消费产业链。借助赛艇,对“水岸经济”的升级,这是“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的生动案例。
《2024年上海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显示:该年度上海围绕体育赛事举办文旅商体展联动活动近200项,日均消费总额超过1000万元的赛事达到48项。2024年的上海体育,共举办178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创造直接经济影响113.78亿元,间接经济影响产出效应达309.90亿元。
从苏州河上的百年回响到淀山湖畔的世界舞台,上海与赛艇运动的“双向奔赴”,赛艇世锦赛与上海赛艇公开赛的“双赛联动”,书写了体育与城市共生共荣的精彩篇章。在赛艇运动的推动下,上海正以更加开放、奋进、时尚的姿态,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城市魅力和无限活力。记者|王煜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