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夜上海,夜经济,全球城市夜明珠

日期:2025-11-2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全球不少地方,“企业和政府正重新审视长期以来对城市运作方式及时间的固有认知”,释放24小时经济的潜力,成为一种共识。
主笔|姜浩峰


  “前不久,我了解到一组数据,城市消费中大约有60%发生在晚上6点之后。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也显示,夜间经济发达的城市,其GDP可以提升最高达4%。”2025年10月,比利时百威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邓明潇(Michel Doukeris)再次来到上海,参加第37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IBLAC)时,对上海市主要领导如此说道。

  邓明潇注意到,上海是一座“不夜城”,未来可以在诸如文化活动、美食街和开放式餐饮、大型社区活动等方面做文章,让夜上海的夜经济进一步发展,成就一颗全球城市夜明珠!

  上海,自一百八十多年前开埠以来,在许多时间段内都散发着举世瞩目之光。当20世纪的钟声敲响后不久,外滩一栋银行大楼,被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似乎是全球许多地方的水手夜晚能够梦见的光亮之一。从世界各地前来的客商,自海路来,踏上上海滩,或许能在这栋建筑周边的某饭店点一杯啤酒,听一曲爵士乐。夜幕降临时,霓虹闪烁中……

  之后,“金嗓子”周璇一曲《夜上海》,道不尽海上风华,传唱至今。只不过,随着时光推移,“夜上海”的内涵与外延都在发生变化。当年唯有通过海路与世界的交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以光速进行的。

夏日上海黄浦江北外滩夜生活。


  追“光”者可不止上海。近日,一份来自世界经济论坛的简报显示,全球不少地方,“企业和政府正重新审视长期以来对城市运作方式及时间的固有认知”,释放24小时经济的潜力,成为一种共识。比如有在沙漠中建设全球城市的——这在20世纪中前期是不可想象的事。如今,技术不是问题。对于上海这样依水而生的、在19世纪就感受到全球化好处的城市来说,是否会因此感受到压力呢?

  其实,更多的是动力,是对未来更美好生活的一种前瞻。上海可以大声说,网络让世界各地秒相连,上海更不例外。而上海所独有的魅力,更有机会放大,令全球更多地方的人迅速知晓上海,爱上上海。

  经济全球化,体现在城市运作的全球化上。有人生活在上海,却长期盯着美股涨跌进行操盘;当看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直播成为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当与全球玩家共同连线操控打同一款游戏……一座城市的白天也懂夜的光,互相包容的关系也懂得深深重叠的时光。


白昼与夜光的内在联系


  “今夜不眠!”呷一口百威啤酒,徐海开心地说道。女友和他刚从上海体育场出来,都抑制不住赢球的喜悦,很快就来到位于华山路328号御华山大厦一层。朋友们在这里等着他们吃夜宵!这是徐海近来第二次到这里喝啤酒、吃宵夜!上一次也是从上海体育场出来——那是一场疯狂的演唱会,整个体育场周边都是歌迷。他和女友也是粉丝……

  徐海干杯庆祝心仪的球队取得胜利之际,在大洋彼岸正值上午,却依然有朋友打开大屏,与徐海的朋友们连线、碰杯,庆祝胜利——大家因为一杯啤酒联结在一起!

  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年代,农夫挥动锄头与地球表面进行“直接对话”的时候,无论如何想象不到,在这地面的另一端,正值夜晚。而时光进入20世纪尾声的时候,一曲《白天不懂夜的黑》风靡华夏大地,也很难想象这地球上很快就全球化到无远弗届随时联系……

  “代际转变、数字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福祉和可持续性的日益重视,激发了公众对更具活力、响应更快、更具包容性的城市的渴望。”世界经济论坛相关简报如此写道。

  上海本就是座发达、开放、包容的城市。在改革开放中又发展了四十余年,如今通过卫星照片看到的上海,乃至长三角,都已经是连着片的灯光。这是现代都市魅力之光——犹如一杯上乘啤酒,必然有丰富的泡沫盈盈于杯口!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夜景。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交流早已与过往不同。过往,哪怕在有着不夜城之称的国际大都市,人们的社交仍以某个区域为中心,或者到别人家串门、聚会,或者在某个商场、酒吧定期碰头。而如今,由移动互联网编织起来,连接世界各地的是一种24小时经济!

  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研究部部长郭进表示,以上海而论,除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利好夜经济发展以外,Z世代精神层面之追求导致的消费等等,都有可能增添夜间经济的发展能量。“在10月的上海街头,入夜后,你可以带全家去宝山打卡‘次元夹心市集’,也可以在陆家嘴正大广场‘MAI FUN 00:00市集’玩乐到凌晨;你可以在西岸梦中心的Live音乐中感受晚夏的魅力,也可以去大学路市集的书卷里回味文艺的气息。”近日,有报道如此提及上海都市夜经济的腔调,即与郭进所指出的“Z世代精神层面之追求”契合。徐海在美国的朋友同样有这样的感受。他对中国的了解,信息来源主要是在微信朋友圈。他往往上班时在片刻休息时瞄一眼朋友圈,发现自己在中国的伙伴们纷纷发送着自己正在消费的项目,好不令人羡慕!在秋日的阳光下看看时间,恰恰是上海的入夜时刻,光影陆离,衣香鬓影,都通过卫星光速发送到他在美国的手机上……


社区活力与国际大都市魅力


  曾经在上海工作7年之久的邓明潇,如今在全球各地处理公务时,也经常通过连线的形式与上海的同事们交流。最近,他通过公司内部传送的一些数据,感受到了上海的线下消费正在增长。“这是个好消息!”邓明潇说。

  10月,邓明潇再次来到上海之际告诉上海方面,线下消费市场的活跃对一座城市来说,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都市依然需要线下市场。近年来,记者走访了不少中外城市,发现移动互联网时代之所以仍需要线下市场,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能仅仅以网络维系。比如新加坡的社区餐饮,比如中国香港地区的茶餐厅等,不仅满足一些人的一日三餐,亦是街坊之间交流之处。

  邓明潇则关注到比利时的情况。比如咖啡馆、酒吧和餐厅对社区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对退休老人。他们去这些地方见朋友,如果这些地方关掉了,老人就更常待在家里,变得孤独,甚至常常去医院看病,因为觉得自己不舒服。但如果他们能出去,和朋友一起吃饭、喝酒、打牌、聊天,他们会更开心、更健康。对年轻人的重要性则体现在另一些方面。很多年轻人上大学前后,第一份工作都是在餐饮行业,比如做服务员或接待员。这些岗位给了他们收入,也让他们有社交的机会。

  尽管中国的国情,以及上海市本身的情况,与其他城市的情况不尽相同。但如何提升社区活力?由社区活力来促使国际大都市魅力进一步释放,确实成为上海从政府,到研究机构,到企业,许多人所共同思考的。

上海杨浦大学路上看电竞比赛的市民。摄影/杨建正

  当然,上海的实践已经展开。“文旅商体展 ”成为时下沪上一个时髦词。今年9月,在上海举行世界赛艇锦标赛期间,记者在青浦蟠龙天地商圈就看见不少外摆位,咖啡、啤酒等等不一而足。一些朋友是在赛场观赛后,看到“赛事主题旅游路线”、“一张票根玩转青浦”而选择到此一游、坐下品酒看风景的。

  随着上海赛事经济、演唱会经济等的迅猛发展,“文旅商体展”的一体化消费链条,不仅成功串联起了城市、商家与游客,也激发了更强的消费意愿、活力和动能。按照11月17日上海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2025年1月以来,上海餐饮收入持续爬坡,特别是10月份实现单月同比增速回正。有分析称,除了中秋、国庆双节消费,包括这8天假期接待游客2548.5万人次以外,以赛事经济、演唱会经济等促成城市夜经济诸如餐饮增长之态,已经露出端倪!2025年上半年,重点监测的上海50个商圈的零售额同比增长2.7%,其中19个商圈零售额同比增速突破10%。长宁龙之梦、位于静安区的兴业太古汇等,销售业绩都颇为亮眼。

  郭进分析:“从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中,我们发现,服务消费开始增加。”所谓服务消费,当然包括线下的餐饮消费。2025年第三季度,上海新增餐饮业类企业6682家,同比新增34.2%。10月份上海新增餐饮类企业1592家,同比增加15.9%。这些增长,无疑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发现市场所在而进行的布局。

  上海在促进夜经济方面悄悄做了很多改变,比如地铁过去大概在深夜11点30分左右停运,现在有些地铁线路常年延迟到凌晨1点以后。上世纪中前期,当周璇唱起《夜上海》时,其时的大上海,市区面积或者说城市化地区的面积不过80余平方公里。点亮80平方公里和如今点亮0.6万平方公里的情况,完全不在一个等量级。哪怕与如今在中国来说夜经济比较知名的城市,诸如长沙、成都等相比,上海依然独占鳌头。尽管长沙、成都的行政区划面积都大过上海,可市区规模仍非上海可比。在上海,适度延长地铁运营时间,加之网约车等等服务接近达成24小时不停运转,促使社区与社区之间,不同城区之间能保持一天中更久时间的联通。

  上海也好,中国其他城市也罢,硬件设施如地铁、街区之建设,当然是夜经济的基础,但想要搞活搞好夜经济,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还在于需要有大量文化活动放到街区里。以百威为例,其一直以来就是通过顶尖的体育、音乐消费盛事,在全球范围内链接消费者,激活旗下啤酒品牌投资组合。这一点与如今上海打造赛事经济、演唱会经济,“文旅商体展”携手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有专家直言,上海可以在相当多环节向百威学习,引入超级IP,以进一步凸显国际大都市的开放与魅力。

“明日世界”——电子音乐节拉近了上海与世界的距离。


大都市逐梦世界的心


  2025年8月,上海博物馆因《古埃及文明大展》连续7天24小时不间断开放。这对上海市民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不出上海,就能感受既往要旅行八千公里才能感受到的埃及文明。 邓明潇则带给上海市民游客另一个新振奋:百威将“明日世界”(Tomorrowland)电子音乐节引入上海。这是让乐迷让都市潮人翘首以待的节日,亦让上海距离世界更近——那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契合,也是一种心灵的应和。

  文化方面如此,体育方面亦如此。徐海说,自己有一颗逐梦的心。“我当然是拥护我们上海的球队,但2026年世界杯足球赛——没有中国队参加,难道我不看世界杯?不可以的!”徐海对记者说,“我其实很想前往美加墨,但毕竟世界杯赛程较长,如果有机会,我会去看喜欢的球队的一两场小组赛,然后还得回上海。”众所周知,百威与足球,与体育的缘分匪浅。邓明潇建议,“明年世界杯期间,上海完全可以考虑在城市街区或广场打造‘观赛区’,让人们聚在一起看球、喝酒、社交”。邓明潇认为,这种活动能真正带动城市活力。通过策划并举办一系列让市民真正愿意参与的高质量活动,城市可以有效激发本地消费活力,营造更加生动、有温度的社会氛围。

夜经济促进啤酒消费。


  事实上,百威集团非常重视世界杯。自1986年成为国际足联(FIFA)世界杯全球合作伙伴后,百威和FIFA在世界范围内,也在中国共创了诸多高光时刻。比如2001年,百威第一次将大力神杯带到中国,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巡展,吸引了超过百万球迷现场参观,将FIFA的品牌符号植入中国大众视野。2002年,当中国男足打入世界杯决赛圈之际,百威在中国的一线城市核心商圈投放诸多国足赛事宣介,“世界共举杯”,共享欢庆。2025年,中国也见证着百威与FIFA的合作再进一步——百威与FIFA在广州联合宣布,双方全新战略合作在中国市场全面落地,以世界级的足球体验点燃中国消费者热情。如今,不少中国人在一些视频平台都听说过一句热语:“你怎能不爱足球?”如果有后半句的话,当然是“你怎能不喝啤酒?”当然,啤酒是成年人才可以有的消费。但看世界杯,向往阳光、沙滩的度假模式,则可以是更全民的娱乐。比如百威旗下科罗娜的“青柠+海滩”品牌元素,亦给人阳光清爽感。

  从业绩方面来看,百威集团2024年营收继续增长。而与此同时,为顺应健康消费趋势,百威中国推出了哈啤零糖、雪津零糖等产品。凯度消费者指数显示,该产品在25-34岁消费群体中渗透率提升至 19.3%。而百威亚太2024年财报显示,2024 年,哈尔滨啤酒零糖系列逆势增长 122%。此外,在2025 年第一季度,全新零糖单品“哈尔滨冰纯”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创下 70% 的销量增幅。

  种种迹象表明,啤酒行业在未来要更向年轻成年人靠拢,向更健康的未来靠拢。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啤酒曾是舶来品的代表。而如今,啤酒早已融入中国从沿海到内陆几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区人们的生活。一份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23年数据显示,全球啤酒行业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了14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3万亿元),这相当于全国GDP的0.8%,或成都经济的53%。从对就业的影响来看,则全球啤酒行业在中国创造了超过654万个就业岗位,这相当于全国就业的0.9%,或北京就业的64%。从税收方面看,全球啤酒行业为中国贡献了715亿美元的税收收入,相当于政府总收入的2.3%。尽管牛津报告仅仅是一家之报告,但依然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

啤酒行业在未来要向成年年轻人靠拢。


  郭进研究发现,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逐步从投资出口为主转向了消费为主。“建立以内需市场为主导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新时期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既定战略。为加快消费增长、提升国际消费影响力,2021年经国务院批准,上海等5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经过4年的努力,上海在首发经济、首发品牌上都产生了积极效应。这为跨国公司国际品牌愈加青睐上海打好了基础。”

  以啤酒行业为例,之所以乐意整理自身发展经验,以及与一些国际大都市合作的经验,实则是期待既往案例能够为上海的夜经济发展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方向。“啤酒作为社交属性非常强的产品,成为夜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内人士如此分析。

  上海需要啤酒。从1911年,德国商人在苏州河畔的澳门路附近生产啤酒,到此后的各个年代,不同品种、包装形式的啤酒,融入不同时期的生活。如今的上海,从不少提供精酿的小馆,到线上点买直送到家,整座城市有更多种的啤酒选择渠道与品饮模式。记者也注意到,近年来,部分酒企从一些跨界业务中搜寻发展之道,与在地城市的都市文化愈发融合。

  拥有啤酒的夜色,才更醇香……

  启一瓶酒,倾入杯中,夜上海,夜经济,全球城市夜明珠,因跨国公司的深深贴近而愈发璀璨,也澎湃起大都市逐梦世界的心。主笔|姜浩峰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