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观察家 > 正文

李在明未出席北约峰会

日期:2025-07-0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李在明最终没出席北约峰会,并非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未来韩国外交路线调整的一部分,为的是寻求更大的外交自主性和战略安全空间。
撰稿| 詹小洪 编辑| 詹小洪


  李在明竞选期间就曾宣示,韩国将奉行与尹锡悦“价值外交”不同的“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实用外交”路线。李在明上台后,积极寻求通过参加以美欧主导的国际峰会来提升韩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

  6月16—17日,李在明出席了在加拿大举行的G7峰会。原计划在G7峰会与特朗普举行韩美首脑会谈,但因特朗普突然提前返美而未能成行。北约峰会6月24—25日在荷兰海牙召开,此前,李在明一直在考虑借出席此次北约峰会之机,促成在G7峰会上未能实现的韩美首脑会谈。

  然而,6月22日,韩国总统室宣布,李在明总统将不出席北约峰会,改派总统安保室主任魏圣洛代替他出席。笔者认为,李在明出席北约峰会与否实际上存在韩国外交“同盟派”与“自主派”的博弈。

  “同盟派”坚定认为李在明应该出席北约峰会,为他最终未能出席而扼腕痛惜。“同盟派”主张,李在明应通过出席北约峰会向外界传达在安保事务上始终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保持一致的信息。而没出席,证明“李在明一边只是看中国和俄罗斯的脸色行事,连‘李在明式模糊性外交’也放弃了”。

  韩国最大反对党国民力量党议员表示:自从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北约每年都邀请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四国(IP4: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四个合作伙伴国家)与会。韩国前总统尹锡悦连续3年都出席了北约峰会。李在明这次不出席,可能会让人意识到“韩国的外交路线发生了变化”。 在野党甚至痛批李在明不出席北约峰会:“是亲华疏美,削弱同盟信任,将导致大韩民国外交和安保地位的萎缩。”

  执政的共同民主党则极力主张李在明不出席北约峰会。其理由是:北约峰会是尹锡悦政府“价值观外交”方针的一部分,体现出亲西方倾向。李在明出席北约峰会,可能被视为加入遏制中国和俄罗斯的阵营。

  执政阵营内 的“自主派”则表示,“北约支持乌克兰,具有反俄倾向。在尹锡悦政权下,推行过明显亲美的外交路线,因此持续出席北约峰会,但如果李在明继续参加,就会陷入日本试图打造的‘亚洲版北约’的阴谋”。

  美国舆论认为李在明不出席北约峰会,“是一个令人失望的决定,在国际社会给予此次峰会高度关注的情况下,韩国 “显眼的缺席(conspicuous absence)真是一次恶招”。“李在明缺席峰会是重大的战略失误”,“这将引发韩国能否继续担任‘民主主义武器库’的质疑”。另有专家指出:“李在明不出席北约峰会,可能淡化李在明反复强调的‘牢固的韩美同盟’外交政策。”

  综上所论,李在明最终没出席北约峰会,并非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未来韩国外交路线调整的一部分,为的是寻求更大的外交自主性和战略安全空间。撰稿 詹小洪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