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观察家 > 正文

柯克遇刺“后遗症”

日期:2025-09-1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对于这些媒体暴力的常年浸淫者,柯克之死无疑从正反两面都强化了以暴制暴的认知,而这才是真正可怕的。
撰稿|张国庆 编辑|张国庆


  查理·柯克遇刺在美国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被很多美国人视为自60年前肯尼迪总统遇刺以来最严重的政治暴力事件。这位31岁的政治明星的殒命,对特朗普及其MAGA运动影响甚大,因为他的年轻和善于沟通,是特朗普政治思想很好的继承人,也是未来非常有潜力的明星政客。

  作为事件的一大后遗症,政客和一些知名人士的不安全感迅速上升。竞选公职者的敏感神经被触动,他们正在努力加强安全措施,改变安全协议,因为针对政治家和其他知名人士的暴力行为几乎没有减弱的迹象。

  警方的数据显示,2024年,针对国会议员、他们的家人和工作人员的直接威胁和相关言论超过9400起,是2017年的两倍多。面对更多的威胁和恐慌,多名议员在枪击事件后指出,当他们在自己的家乡参加活动时,往往没有什么安保人员在场,如果有人(刺客)想做什么,几乎没有人能阻止他们。这种局面或将得到改善,但也意味着安保的人力、物力等费用将大幅增加,所以,有人已经考虑不再谋求竞选了,除了安全的考量之外,经费也是一个大问题。

  后遗症之二是报复与模仿行为会大幅度增加。人们有理由担心,柯克的遇害将引发更多的暴力、报复和不断加深的政治流血循环。如今,在互联网上,柯克的支持者创建网页收集批评者个人信息,将其定性为“谋杀共犯”;反对者则在TikTok等平台发布幸灾乐祸的短视频,甚至使用柯克遇刺画面制作表情包。在国外,伦敦反移民抗议者高举柯克肖像声援,欧洲极右翼势力将其塑造为“文明捍卫者”,这种跨国仇恨共振通过 Twitter、Telegram 等平台得以实现,甚至可能被极端势力所利用。

  从好莱坞的角度看,柯克的被击杀无异于一种死亡直播。媒体暴力研究显示,几十年来无处不在的电视、游戏及互联网等媒体暴力已经使得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强化了“以暴制暴是可取的”认识,这使得很多人在日后面临暴力威胁时,较少考虑通过法律的途径、运用和平的手段解决争端,而较多选择了以牙还牙。对于这些媒体暴力的常年浸淫者,柯克之死无疑从正反两面都强化了以暴制暴的认知,而这才是真正可怕的。

  对于移民问题的争端是比较令人意外的后遗症之一。在柯克遇刺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美国发生内战的可能性,而这似乎与大规模移民造成的种族分裂有关,因为后者破坏了50年前(20世纪70年代)所有人都拥有的共享社会和身份的意识,这种意识有助于确保极端主义意识形态最终被视为极端。但是,今天暴力却从边缘堂而皇之地走向主流,这也使人们对于社会撕裂、政治极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加剧社会撕裂的移民话题有了更强烈的话语碰撞与现实冲突,这似乎给特朗普政府一个更强力解决移民问题的契机,在此之后,洛杉矶骚乱(暨政府的暴力执法)将会在更多美国城市上演,刚刚开始的芝加哥也只是第二站。撰稿 张国庆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