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鞋师傅小李
小李官名李养华,闽北建瓯人,多年前在我现居住小区附近墙角摆了个补鞋的摊子,给周边的居民带来了许多方便。
那天傍晚与小李有交集,主要是穿鞋准备下楼时发现,右脚的这只鞋有点硌脚后跟,套上左脚的鞋,发现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硌脚的鞋,裤角的泥”,前者扎疼你,后者恶心你,都是必须得即时处理的事。于是半吊着心,小瘸着双腿慢慢地朝小李的摊位走去。
“您找我就对了。前两天,一位老邻居也是双鞋的后跟硌人,他在鞋里贴了十多张创可贴,没用,最后还是找到我给解决了。”话多是小李的明显特点之一。没事往他摊前一站,都能听他唠半天。这一性格的好处是,客人坐等收鞋时,从不寂寞。见他大有收不住话头的趋势,我不敢搭腔,用手指指着右脚。见我脱了一只鞋的右脚吊着,他马上拿过一双塑料拖鞋给我垫脚。补好一只鞋,小李翻过鞋底仔细查看,随即拿来一只尖锥,在鞋底上挑着什么。我问:“你这是干什么?”“找钉子和玻璃渣。”原来如此。在补好另一只鞋后的查找过程中,我亲眼见他把一粒半绿豆大的玻璃渣挑出来。有心处处皆学问。等候取鞋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见小李每缝扎完一只鞋,都要把缝扎过的地方放在铁垫上用小锤敲打一通,请教这又作甚?他答:“新扎缝的地方会有点硬,通过敲打,将他敲软。”他的细心和认真,着实蛮令人感动的。
该付款了,补这双鞋我的心理价位是10元。谁知我要扫码时,小李说:“只要3元。”“为什么?”“因为您左脚的这只鞋我曾给您处理过,今天不再收您的。”
壬寅年干到大年二十八收摊,癸卯新正初五就开工的小李,与我认识的卖清流客家豆腐脑的小张一样,都是属于底层找生活的人。他们生活得不易,做的都是小本生意,但都有一个共同点:诚实守信,待客真诚。从他们的身上,我仿佛看到,我们“有福之州”因为有这些新来者,而变得越来越美好。(撰稿 黄和平 福建福州,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