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71路游上海
“71路是一条很特别的公交路线,你哪天去乘坐一下就知道了。”老同学的一句话让我惦记上了71路。今年初夏去上海展览中心看书法展,走在延安西路上,瞥见“71路”的蓝色指路牌,决定完成小心愿。
71路确实“特别”,不但有专门的指路牌,连路口的红绿灯旁都挂着“71路专用”的牌子。还有专用车道,刷上了红色的防滑涂层,像一条醒目的红丝带铺在路面,用白色反光涂料写着“0:00-24:00,71路专用”,与其他车道泾渭分明。甚至连站台也是专用的,长长的站台好像地铁站,两侧有玻璃挡板,还安装了若干长椅,仿佛“路上的地铁”。
我在延安西路上车,上海展览中心的尖顶在阳光下闪着柔光。想起同学说,搭71路可以看到上海的好几座标志性建筑,上海展览中心就是其一。
下一站成都北路,71路像是驶进了绿色隧道。初夏的悬铃木枝繁叶茂,层层叠叠。阳光透过叶隙漏下来,在车厢地板上投下跳动的光斑,连空气里都飘着树叶的清香——夏天的上海,这样的绿荫行道是大自然最珍贵的馈赠。
到了黄陂路段,悬铃木的美愈发醒眼。粗壮的树干上布着青苔,阔大的叶子在头顶连成一片。透过枝叶的缝隙望去,路边的老洋房露出红色的屋顶,与墨绿色的树叶相映成趣。车缓缓驶过,梧桐叶在风中轻轻摇晃,像是在向我招手,又像是在守护着这条路上的老故事。
临近西藏中路站时,车厢里渐渐热闹起来。有人指着窗外念叨:“看,大世界到了!”那座带着彩色玻璃的Art Deco建筑依旧醒目,一瞬间竟有时光流转的感触。
再往前,云南路的烟火气隔着车窗都能感受到——老字号餐馆的招牌在梧桐树荫里错落着,仿佛能闻到生煎包的焦香和小笼包的热气。
广播报出“外滩站”时,车厢里突然飘起萨克斯版的《回家》。旋律像流水般漫过每个角落,我被这温柔的调子感染了。外滩站的布置非常隆重。红色立柱上挂着红灯笼,像一团温暖的火焰。站台中央竖了只红色邮筒,上面写着“人民建议征集”。站在这里,左手是黄浦江的粼粼波光,右手是万国建筑的尖顶群落,71路“辫子车”停在其间,车顶的集电杆轻轻搭在架空线上,像系着一根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银线。
那一天,我搭乘的只是半程路线。虽然只是几站,却也感受到71路这种中运量无轨电车的魅力。它比常规公交运量大,能缓解主干道的交通压力;又不像地铁那样需要大规模的地下工程,可以说是在效率与成本之间找到了巧妙的平衡,既保留了地面交通的灵活,又兼具大运量的便捷。
回家路上我想,什么时候得再抽空去坐趟71路,把这次没坐到的站点都坐一遍。到时候,或许还能再听见那首《回家》,在萨克斯的旋律里,把上海的风景,慢慢看个够。撰稿 陆小鹿(上海,白领)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