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广域 > 正文

看一块台风刮来的石头

日期:2025-08-0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撰稿| 陈慈林 (浙江杭州,国企干部)

  前不久参观了位于舟山市岱山县的中国台风博物馆——融科普、旅游、科研诸功能于一体,演绎台风发生、发展和消亡的一家灾难性博物馆。

  中国台风博物馆坐落在拷门大坝北端的一处海岬悬崖上,据说这里是多次强台风登陆的“风口”。其主体建筑依偎在一座30多米高的小山坳中,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博物馆内有一座正对大海的“观台厅”:台风来临之际,只要你有足够的胆略和勇气,待在这座以高强度抗震玻璃建成的透明长廊里,就能亲身感受到惊浪裂岸、浊浪排空、狂风呼啸的壮观景象。平时参观者可以坐在4D电影小厅特制座椅上,亲身体验12级台风威力。

  两件(组)摆放在大门前停车场的展品,更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其一是一块长1.65米,高0.95米,重达5吨(相当于成年大象的重量)的涌石。这块原来在海底的原生岩石,记录着两次台风的惊人威力:2004年13号台风“云娜”在这里登陆,当时中心最大风力15级,近中心最大风力50米/秒,狂风巨浪硬生生把这块巨石从海底“卷”到离此处约25米的平台上……2021年,6号台风“烟花”又在此处登陆。虽然其风力略减于“云娜”,但因适逢天文大潮,风雨潮三碰头,在潮水和风力的共同推动下,又将这头静卧17年的“大象”移动了25米,到达目前位置。

  其二是一组高悬旗杆上的暴风警报风球模型。过去传递资讯方式落后,台风来临前常在港口挂风球预警,不同风球表达不同含义。当然,如今夏秋季节,我更多是看着手机屏幕追踪台风信息。但在这座博物馆,即便台风尚未登陆,我也能切身感受到台风的威力。

撰稿 陈慈林 (浙江杭州,国企干部)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