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
早上8点,南京悦华安养院每天的查房时间。
这天是周四,值班总监宋晓山轻轻推开612房间,95岁的高锡文面朝一张空床静坐。看到有人进来,大爷缓缓转过头,浑浊的眼睛里满是失落。
医护人员放慢脚步走近床边,大爷声音颤巍巍地:“她……身体怎样了?”工作人员知道,他询问的是好多天没再出现的老伴。
大爷的床头柜上,摊开一张报纸。宋晓山凑近一看,报纸边缝和标题间隙,有一行钢笔字:“玉芳,我真想见你一面,不知你的身体怎样?”旁边有张餐巾纸,上面也是歪歪扭扭的字:“李玉芳,我真想见您!”“玉芳,我实在想见您,过节下关子(下馆子)!”——字迹被反复描摹过,“下关子”处戳出细小破痕。
高锡文是江苏省水文地质大队离休干部,妻子李玉芳生前是居委会主任,他们总说自己是普通工人。李奶奶入院时左腿骨折,染上褥疮,第十天便走了。大爷患有轻微认知障碍,子女们一致隐瞒实情,想让时间冲淡伤痛,只告诉他:“老妈住进医院,看病去了。”
老人失神地坐着。宋晓山试图找点轻松话题,而大爷手指捻着洗得发白的蓝布中山装衣角,三句话不离老伴。聊到李奶奶,大爷眼圈红了,声音带着哭腔,他隐约知道已经发生了什么:“我们同一个村子长大的,她小我3岁……她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长大。70年,我们没吵过一句。最对不住她……那次陪我看病……椅子坐空……腰摔坏了……再没站起来。”老人许多事都记不住了,而这个场景,他对身边护工已经重复过无数遍。
第一眼看到老人的手写字时,宋晓山心头猛地一颤,眼眶也微微发热。她立即拍下报上的手写字迹,发了朋友圈,配的文字是:“90多岁的老人,相伴一生的伴侣突然离开。子女用‘住院’的善意谎言隐瞒,对爷爷也许是一种安慰但也是一种折磨。原来,所谓白头偕老,是明知斯人已逝,却仍固执地在她常坐的位子摆上热茶,在晨光初透的窗边,等一个永远不会响起的回答。”一时间,点赞和留言此起彼伏,有人说“感动”,有人叹“真爱一生”,有人赞“这也许是世间最美的爱情”。
每天清晨,高大爷依旧会在对面床上摆放干净的毛巾,依旧要沏满一杯热茶。热气慢慢消散,又一次次被重新续上。对着空荡荡的房间,老人不停诉说自己的思念。宋晓山发现,只要找到一张干净纸片,大爷就会写下“玉芳”“想见您”几个字……歪歪扭扭的字迹,是70年岁月里未能说完的家常。那些反复描摹的笔画,不是文字,是一个人用余生,在两个世界之间铺设一条可以看见彼此的路。撰稿 周云龙(南京,媒体人)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