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的春天
撰稿|周云龙(南京,媒体人)
在小海初级中学见到姚春海,有人介绍他的名字:春天的春,小海的海。
春海的父母希望子女能够跳出农门,离开小海。但考入南京农业大学的春海,后来以非师范生的身份站上乡村语文教育的讲台,一站三十年。
不记得从哪一天、哪一堂课开始,望着台下沾着泥土带着倦意的脸庞,他把“同学们”咽回去,脱口喊出一句“宝宝们,听讲啊”,用最直接的方式打破了师生间的距离感。这声称呼,像撒进麦田的种子,在某个晚自习后发了芽。叛逆的小磊在他家吃葱花面时,第一次放下了倔强;自卑的小悦在他鼓励下站上诵读讲台,后来成了师范学院的学生……查寝时,轻叩门板的声音同样带着一丝暖意:“宝宝们,睡了没?”在他眼里,每个孩子都是期待春天的种子,哪怕埋在冻土下,也该被温柔唤醒。
1997年,一张调令本可以让他离开乡村去城区机关,但他舍不得走。他在乡村教室扎了根,带的班级年年贴着“先进班集体”的红榜,春节时总有毕业出去的学生围坐一起听“老班”讲故事。2009年,他听说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可免费就读某慈善高中,数百公里的车程,他自费带着学生参加考试、办理证明、协调转学,同时不断追踪了解学习状态。没有补助,有人问他何苦,他翻出微信视频里学生喊“姚爸爸”的画面,眼角笑出皱纹:“这是我一生的荣耀啊!”那些从乡村走出的孩子,就业时遇到坎儿还会找他倾诉,而他总能送去实实在在的帮助。
小海初级中学的走廊里,常有带着苏北口音的呼唤:“宝宝们,用点功啊!”这一声声春天的呼唤穿过三十年时光,让教学楼里浸满温热与深情。撰稿 周云龙(南京,媒体人)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