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来之笔
撰稿|知 秋(湖北,教师)
所谓差生文具多,自从开始学写字画画,家里的笔墨纸砚颜料添置得越来越多,书柜里放不下,书桌上也摆着。周末孙女过来,这里就成了她的主战场。几乎每次来都是一头扎进书房,叫着要写字画画。我们自然是有求必应,写字倒墨,画画拿颜料,由她随手涂抹,只为开心。
一日,时间格外充裕。想到刚学的《张迁碑》还完全找不着方向,于是提笔练习。可惜依然是写不出感觉,缺少古拙意。我忍不住吐槽,此前写小篆,好不容易能基本做到心不慌手不抖,线条写得横平竖直笔画圆润,如今写这本汉隶帖又得用方笔如刀刻多棱角,要稚拙古朴,实在是没苦硬吃,难为自己。可谁让自己喜欢呢,再难也能坚持。
一口气写了几十个字,越写越灰心丧气,就刷手机放松。看到一个书法公众号上有各种字体的集字“中秋”二字。那就换个玩法。手边正好有小张的洒金宣纸,叠好格子,选了《史晨碑》的写法临写。写好一时兴起,又盖了两枚章。看着还像那么点意思,就拿起手机拍照。结果觉得只有两个字显得有点清冷,而且毛毡上的点点墨迹透过来黑乎乎的很难看。
突然看到一张之前孙女玩画笔颜料的涂鸦,不过是两岁小娃娃的随手涂抹,现在一看画面竟然有出人意料的意境。拿了垫在下面,出片真是好看啊。把照片发到书画班群,并特别说明拍照过程,被点赞祖孙“合作”别有趣味,更被夸孙女涂鸦是“神来之笔”。又发给几个朋友,他们也说了同样的四个字。看来孙女的涂鸦比我的字出彩啊,忍不住有点小得意。同时也想到以后写字拍照都可以依此办理,不会雷同,还有意味。撰稿 知秋(湖北,教师)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