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的三课
撰稿| 沈兆仁(南京,媒体人)
朋友的儿子,马上读大学了。住了20年的名校学区房,已经“功成名就”。看看房市行情,心有忐忑,家庭小组会议研究决定,先卖后买,跳到学区之外,换个别墅或大平层。住得宽敞一些,对自己好一点。
114平方米,挂牌550万元。有人上门,讨价还价,直到495万元。两周后,对方突然毁约,5万元定金,按约不退。卖房的同时,朋友已在四处张罗,寻找落点。一套204平方米的叠墅,开价520万元,他们一砍再砍,砍到428万元,双方签约成交。两周后,又是对方反悔,他再得5万元违约赔偿。
但朋友实际有苦难言:“你们盯着的是几万元‘赚到’,没看到的是几十万‘缩水’——半年后,房子只卖出422万元……”朋友的爱人则想到,5年前他们买房,因为“定金”“订金”问题,一番曲折后“赔”了10万元的事情。
怎么说呢,只看终点、只看数字,就会忽略过程中的教训与收获,朋友的经历至少给他上了三堂课。心态课:接受无常。市场和人生都充满意外。毁约、下跌,有时无法完全掌控。不能因一时得失或外界干扰而动摇,要回归理性判断,以平常心应对市场波动。策略课:拥抱变化。从学区房到独门独院到叠墅,是生活方式的主动求变。虽然过程波折,但在变化中调整策略、拥抱变化,也更清楚自己的真实需求。法律课:比如至少弄明白了“定金”“订金”的区别。
学会与不确定性握手言和,正是当下对抗多变世界的最好方式。撰稿 沈兆仁(南京,媒体人)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