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同学群
这个同学群沉寂得太久了,像戈壁荒滩似的,压在了明人心头。
真是奇了怪了。当年微信风靡不久,班长作为群主,把大家从四面八方的各个角落拉进了这个群里。毕业30多年了,很多人都失联了,有的甚至杳无音信,但这个无形而又神奇的群漩涡一般将诸位同学汇聚在一起,连消失许久的同学都出现了。刚开始的几年,是同学群最热闹,最欢腾,也是众人消息频发极踊跃的时光。彼此仿佛又坐在了一个教室里,随时发声,大家都能知晓,也会有呼应。
平常群里有八卦。转发的各类天上人间的奇闻逸事。点赞或者评论,牢骚或者励志之语,不一而足,百花千草,此起彼伏。也有原先就关系切近的,互相问答甚至调侃。还有晒出的正在品尝的美食,观赏的剧目,旅途中的景色,向大家推荐的最新影片。每逢大小节日,满群是各式各样的祝贺,气氛浓郁,明人“爬楼”爬得眼酸手痛的。
一位爱好摄影的X君,最为勤快,三日两头地发他的作品,填补了平淡而漫长的时光,不乏叫好者。明人发了自己刚见刊的文学作品,也迅即引发一阵热潮:好文!精品!感谢分享!如影片上跳出的鲜活的字幕。除外,就是一排排,层层叠叠地跷着的大拇指。当然,还有拉票的,说自己的谁谁谁正在评奖,让大伙儿帮忙在微信上投上一票。同学一一跟上,亮出投票的截屏,表示自己已火力全开。如此大团结,大亲密,这在学习竞争激烈的当年,也未曾出现过。也许,真正长大了,分离了,大家懂事了,也更在乎这同学情了。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似乎大概是两三年前,这个同学群开始变得冷清了。数周,甚或更长时间,没人发过一条信息。在所有微信群里,此群渐渐沉底,无声无息。也有人偶尔亮过相,比如,那位X君,发了还是蛮不错的摄影作品,但愈来愈少有人点赞问津。
之后的一个节日,海外定居的J君发过一则问候语,群主班长跟着也发了一则信息。没人响应。这群里的人,都像又一次失踪了似的,毫无音信,岑寂得令人心里发寒。明人是在四人行的小群里,回了J君的,同样祝他节日愉快。那四人行小群,是他与J君及另两位同学的群。他们曾是关系相当热络的。
群外有小群。明人敏锐地感觉到了。他只是多少有些疑惑,这同学大群怎么就沉默,甚至可以说是沉落了呢?是上了年纪的老同学更成熟,更冷静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
或许,这才是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和原始般的寂静。
无论怎么样,且行且珍惜吧。明人心里想到了这么一句。撰稿 安谅(上海,公务员)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