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进行到底
特约撰稿/沈洪溥
新年新气象,新股一恢复发行,不出两周,就已有19家公司挂牌,还有26家公司完成发行等待挂牌。不仅如此,节后2月11日上市的计划现在已经明确,还将有3家公司排队发行。对此,很多人高呼节奏太快,担心股市失血,忧虑市场下跌,事实证明,投资者比围观者表现出了更强大的心理素质,买入的态度变得更积极而不是更消极了。
过去的看法是,不发行新股最好,不发新股的监管者最慈爱,而阉割掉融资功能的市场氛围最温暖,结果新股停发一年多,股市也跌了一年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股市下跌是多种因素共同造就的结果,停发新股与股市稳定或牛市重来之间在统计上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在这个认识基础上,监管部门完全应该加快推进改革,促进新股发行的全面市场化,进而推动整个证券市场的效率提升。
目前已经过会的拟上市公司数量庞大。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最新IPO在审企业情况表,拟在主板上市的企业近200家,拟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超过300家,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则接近300家,三者之和是800家。这么庞大的数字,即使天天发10家,证监会不再新批发行,也要整整四个月才能化解。排队的公司只会越来越多,错过了改革的窗口期,则可能重新招致问题积重难返。解决新股发行难题,不能靠坐等牛市重来,而是要靠“快刀斩乱麻”式的手段,尽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才能重新激发市场信心。
自新股发行开闸后13个交易日里,新上市公司融资金额仅百多亿元,每次打新冻结的资金却超过千亿元。虽然IPO新政打的就是“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但对于新股询价阶段大量报价被剔除的现实,买卖双方均怨声载道。这说明,就算卖得贵,也一样有人买。利空满天飞,还一样还是有人拎着钱抢,这才叫真实需求。
要消解股市泡沫,不能靠停止发行新股,而应该提供给投资者更多选择,用不断提供给投资者更好选择的渐进式方法,来化解市场高估值弊病。特别地,要暴露出存量上市公司真实的成色,要提高存量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让那些董事长、CEO们放下身段,让投资者扬眉吐气做股东,唯有用优胜劣汰来提高竞争烈度,让已上市公司感受到生存压力,把那些“大蓝筹”、“成长股”拉到更多的对标面前检定,有比较才知道好坏高低,有更及时的估值修复才意味着市场的效率更高。
那么,什么叫进一步市场化?怎样才能将新股发行市场化进行到底?一言以蔽之,有多少卖多少,愿意买多少就买多少。
不要害怕套现。由于沪深股市历史上长熊短牛的特点,我国上市公司老股东始终有强烈的套现欲望,市场一直诟病为“吃相难看”。但是,平心静气想想看,你这边拎着钱嗷嗷要买,中签率奇低,老股东那边乐意卖给你有什么不对?担心价格高卖不出去的话,反正有承销商包销托底,投资者和融资者都是愿打愿挨,既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买卖双方也都满足了各自的利益诉求,有什么不好?
另一方面,不要限制申购。满足真实需求从来不能靠限购,要靠增加供给。股市、楼市都是资产市场,本质上完全一样,楼市调控为什么失败?为什么越调控越上涨?说楼市价格不合理,用的指标是房价租金比,这本是个类似市盈率的东西。多数人现在都相信,政府调控房价之所以普遍失败,原因就在于供给不充分,“限购”、“限贷”等行政措施取代了市场机制,导致楼市定价机制失灵。
证券市场改革,不能以为股市下跌就是改革失败,以为普遍上涨才是善政良策;以为定价低,让利于投资者就是厚道,以为减持多,跌破发行价就是邪恶……作为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股市融资功能全面恢复是必选项,是支持让存量公司尽快上市,是支持让更多公司进入资本市场。
(作者为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