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与特朗普决裂前后
短短60分钟,连发13帖!这就是离开美国“政府效率部”以后,富豪马斯克的一种“常态”!
连发13帖的事,发生在当地时间7月16日下午。这13帖,帖帖贴到特朗普当时最为关心与激动之处!马斯克声称,“真不敢相信爱泼斯坦在意识到这是骗局后就自杀了”。其短兵相接,直指特朗普声称“爱泼斯坦案是骗局”。
爱泼斯坦何许人也?按照新华社报道所称,“爱泼斯坦与大量美国政商名流交往密切,因涉嫌性犯罪被捕后,于2019年8月死于狱中,被判定为‘自杀’”。
2024年,在受到马斯克大量资金扶持的情况下,正竞选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公开宣称,一旦自己再次担任美国总统,将公开爱泼斯坦案客户名单,揭露爱泼斯坦的罪行以及其死亡背后的真相。哪知道再次当上总统,特别是与马斯克分道扬镳之后,在针对爱泼斯坦案的说辞上,2025年7月的特朗普,与2024年10月的特朗普,显得很是南辕北辙!
当地时间7月5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X上宣布成立“美国党”。尽管从美国的法律层面、政治生态层面衡量,所谓的“美国党”能否最终登记合法,能否对民主党以及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这两党形成真正的威胁,都还是未知数,但有一点或许应该承认:马斯克这次或许真与特朗普彻底闹翻,无缘回头!
上图:马斯克成立“美国党”后特朗普回应:荒谬,他已彻底“脱轨”。图为美国讽刺海报。
一忍再忍忍无可忍吗?
在宣布建立“美国党”之前,7月4日,亦即美国独立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民调:“是否支持成立‘美国’,将美国民众从两党体制中解放出来?”据央视报道,截至5日他再次发帖时,共有超过124万网民参与投票,支持成立“美国党”者占65.4%。7月5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成立“美国党”,称该党将代表美国社会“80%的中间选民”。按照马斯克另一帖子的分析,支持成立“美国党”与反对成立“美国党”的比例是2:1。
央视还报道称,美国“Quantus Insights”当时的民调显示,在对1000名选民进行的抽样调查中,有高达约40%的选民对“美国党”之成立表示赞许!其中约57%是共和党男性选民,而这恰恰是一直以来力挺特朗普的群体。
马斯克是否在专门挖特朗普墙脚?反正,在宣布成立“美国党”之际,马斯克特别强调,自打特朗普再次上台后,将美国的财政赤字扩大到了2.5万亿美元。“拜登当总统时,这一数字是2万亿美元。”如果马斯克所说属实,亦即美国财政赤字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扩大了5000万美元,则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关系难怪会发生裂痕!毕竟,在特朗普于今年1月上台之际,立即要求成立“政府效率部”,并请马斯克担任该“部”负责人。之后,马斯克组成了一支年轻人为骨干的队伍,戴着“特朗普一切都对”的红颜色棒球帽,在联邦政府内各种打打杀杀——裁员;紧缩联邦政府各部开支,涉及农业部、商务部、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国务院、财政部、退伍军人事务部等部门以及十多个联邦机构;甚至直接将民主党政府时期颇派用场的美国国际开发署撤销了事;属于美国政府外宣媒体的“美国之音”也被关了。这种情况下,美国联邦政府赤字竟然还在扩大?那钱都花到哪儿去了?
到头来,新华社援引路透社7月11日报道,美国“政府效率部”8名核心成员陆陆续续已经离职!
就在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的第二天,特朗普公开宣布,美国联邦政府启动一项名为“星际之门”(Stargate)的人工智能(AI)项目,将由美国甲骨文公司、OpenAI和日本软银集团联合出资打造。宣布这一消息的现场,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甲骨文创始人之一埃里森,以及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全部到场。换言之,这一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首个启动的与政府相关的高科技计划,不带马斯克玩儿!看上去,更令马斯克如鲠在喉的是奥尔特曼正是在与自己闹翻后,加入到“星际之门”的!马斯克当时的回应,看上去有特别隐忍的一面,虽然对“星际之门”嘲讽了几句,但他当时主要在做的,是推出自己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Grok3,近日,Grok4也已经问世,且拥有“AI女友”亦即“伴侣”功能,儿童版AI几乎同时上线。总之,Grok系列看上去比“星际之门”活跃得多。而在“星际之门”刚推出后,面对特朗普有关请他执掌“政府效率部”的要求,马斯克仍然卖力组局。可4月2日,特朗普悍然宣布,对美国全球贸易伙伴加征关税。之前似乎并不知情的马斯克算是被坑惨了!原因在于消息一出,包括美国在内,全球许多地方的股指直线下跌,马斯克的资产,从账面上看疯狂缩水。而与此同时,又有媒体爆出,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对几名心腹大谈“赚了许多钱”。而有财经专业人士分析,如果提前知道特朗普4月2日美国“解放日”之行动布局,提前在股指期货上买跌,当然能赚。有人算出,特朗普心腹少说能赚300亿美元。而问题在于自打特朗普重入白宫,到4月中旬,马斯克资产血亏3000亿美元!
一张被全球媒体多次引用的照片显示,特朗普根本不顾马斯克的委屈,在白宫手指着马斯克大骂一通;6月7日,特朗普总统第一任期前期心腹、后与之闹翻的班农爆料称,4月中旬,马斯克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外起争执,甚至发生激烈肢体冲突。报道说,两人向特朗普提交美国国税局代理局长候选人名单时产生分歧,特朗普最终决定支持贝森特推荐的人选。第二天,白宫发言人莱维特称,这件事没有班农说的那么严重。但问题在于,那些天里,马斯克被拍下的照片总显示他脸上有伤。他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争执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7月3日,当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大而美”法案之后,马斯克终于忍无可忍,一举推出所谓建立“美国党”的连串信息!
“大而美”究竟美不美?
当地时间7月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总统特朗普推出的“大而美”法案,并提交众议院。该法案文本长达940页,包括大幅度削减税率、新能源补贴和社会保障支出,以及增加军费和边境安全支出等内容。
一些媒体抨击“大而美”在美国社会“损不足而奉有余”,然而,仍有一些学者分析认为,特朗普推行“大而美”有其合理性。比如有人认为,“大而美”法案中的减税政策看似只有利于富人,但问题在于穷人本来就不怎么交税,如果从使用减税手段去衡量,穷人确实很难获益。但降税以后,或许能够促发美国社会的创新活力。
从美国参议院审议“大而美”法案来看,争议确实大!最终,是以51比50勉强通过。而投下关键一票的正是美国副总统兼参议院议长万斯——这已不是特朗普上台后,万斯首次投下关键票。早在特朗普刚再次上台之际,在提名福克斯新闻主播赫格塞思为国防部长时,在参议院就遭遇50比50的票数困局,最终,万斯投下关键一票,以51比50确定特朗普提名的赫格塞思成为五角大楼掌门人。这一次,面对“大而美”法案,又是万斯祭出胜负手。而特朗普随后签署该法案。当地时间7月3日下午,在美国众议院,“大而美”法案以218票赞成、214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随后,特朗普签字,“大而美”正式实施。在此之前,特朗普又揶揄马斯克,称其已经获得了太多的美国联邦政府补助,该消停一点了。
马斯克当然不消停。他不但再次表示“大而美”法案无法令自己的公司获得财政补贴,还将令自己的一些项目,比如新能源车等在美国举步维艰。反了!反了!7月4日,马斯克信守诺言,宣布建立“美国党”。这符合他之前的“预警”——只要“大而美”法案施行,第二天他必奋力反击!只不过,比较凑巧的是,“大而美”实施的次日,刚巧是美国独立日。
央视援引美国智库曼哈顿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里德尔所言,这可能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最昂贵的一项立法。危险在于,在赤字已经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国会又将增加数万亿美元新借款。曾在奥巴马总统任期内担任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杰森·弗曼则称,该法案可能使立法者更难控制债务。
上图:特朗普还戴着自家“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帽子,而马斯克已经脱下帽子前瞻新的方向。
“美国党”真能整大事吗?
在宣布成立“美国党”以后不久,马斯克在社交媒体X上发帖称:“我们应该什么时候在哪里举行‘美国党’的首次代表大会?这将会非常有趣!” 据美国法律,一个有资格参与选举的政党成立,其资质确认需要经过复杂的认证程序,首先必须召开党团会议或代表大会,选举临时官员等。
目前看,大半个月过去,“美国党”看来尚未进入资质确认程序。也正因此,“美国党”一词至今在媒体端呈现的时候还被加了引号。但即便“美国党”能够在美国顺利登记成立,能掀起多大波澜,还是一个疑问!美国的两党政治,之所以延续多年,与其总统选举在州选举人层面赢家通吃有关。“成立新党可不像经营一家企业,它更像一场社会运动。”佐治亚州瓦尔多斯塔州立大学政治学教授伯纳德·塔马斯表示,“即便马斯克能够投入资金,他也无法复制两党所拥有的完善制度架构。”美国选举专家布雷特·卡佩尔表示,“所有州的州法律都偏向两大政党,并尽可能地为第三个政党的出现制造障碍”。
而对马斯克来说,更严峻的考验在于,他出生于南非,且是先拥有南非国籍,后拥有美国国籍。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张家栋告诉记者:“美国总统选举有一个基本的要件,就是必须在出生的时候就拥有美国的国籍,马斯克无法满足。”在张家栋看来,马斯克或许可以等待“美国党”合法登记后,让自己党的人或者让自己支持的人去参加总统选举。“一旦他做这种操作,将会对美国的大选的格局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但回看历史的话,尽管1856年以来不乏独立人士或第三方政党议员进入国会的案例,但最近美国自由党、绿党等第三方政党均未占据议席。上一次非共和党或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赢得选举人票是在1968年。
在宣布成立“美国党”之前,马斯克曾邀请曾经在民主党内参与总统参选人竞争的华裔杨安泽组成联盟。不过,目前就说杨安泽能成为马斯克未来所需要的总统候选人,为时还早。毕竟,半年前,马斯克还说特朗普一切都对呢!如今前瞻三年多以后的下一届美国总统大选,当然太早。目前,不妨先看“美国党”是否有机会推举出政治人物参加明年11月举行的美国中期选举,并进入国会成为议员……主笔|姜浩峰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