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中美六代机比拼

日期:2025-04-0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据说,F-47战斗机的技术验证机其实已经秘密试飞了五年,飞行时间达到了数百小时。蹊跷的是,在网络上并没有民间或官方公布任何一张验证机实际飞行的照片或视频。
撰稿|阿 晖


  在世界战斗机的发展历程中,五代机(美国称四代机,本文统一称五代机)以其卓越的性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由美国F-22“猛禽”战斗机确立的4S标准,即隐身(Stealth)、超音速巡航(Supersonic Cruise)、超机动(Super Maneuverability)、超态势感知(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为五代机树立了全球公认的标杆。这一标准的提出,彻底改变了空战的模式,让战斗机从传统的机动性对抗,转向了综合性能的较量。

  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五代机的4S标准已逐渐难以满足未来空战的需求。六代机作为下一代空中霸主,需要在更高维度上实现突破,创造新的空中传奇。那么第六代战斗机,究竟应该具有哪些性能标准?如今,在中美六代机研发的竞争之下,或许答案正呼之欲出。


六代机的 “超能力清单”



上图:X-62验证机。


  所谓第六代战机在国际上并没有明确的公认定义和标准,通常是指通过人工智能控制,并且在诸多先进技术上进行融合的新一代战机。在作战性能、动力、隐身性、续航、速度、全域感知能力、人机协同作战能力等方面实现对五代机的“代差碾压”,并重塑未来空战规则。放眼全球,真正投入六代机研发的国家寥寥无几。

  特朗普日前高调宣布美国“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机”计划再上马,命名为F-47,称这是由波音公司牵头开发的美国空军下一代战斗机。根据特朗普的描述,这种先进飞机的设计目标是超越现有的战斗机能力,它将采用突破性的隐身和穿透技术,美国空军说它是有史以来最先进、最致命、适应性最强的战机。

  美国“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斗机项目研究在2007年就已经开始。2020年9月,美空军开始试飞第一架全尺寸飞行演示机,但是由于面临成本过高、技术创新不足等诸多争议,在2024年5月美空军宣布暂停该项目。2025年3月21日,美国空军参谋长大卫·奥尔文称,F-47战斗机的技术验证机其实已经秘密试飞了五年,飞行时间达到了数百小时。蹊跷的是,在网络上并没有民间或官方公布任何一张验证机实际飞行的照片或视频。

  2022年,原歼-20总设计师杨伟在《航空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文中谈到了美国在研发论证六代机时,给六代机制订了五个技术标准:

  一是具备穿透性制空能力。这个能力要求六代战斗机,能够进入拥有五代隐身战斗机、海上盾舰和路基远程防空系统,以及设置了拒止反介入区域的核心防御圈。并且还能进行高强度夺取制空权作战。直白点说就是能在对手开始统一作战行动时,美军能凭借六代机这一能力,飞进我们的防御圈,还能把制空权拿走,这其实是一个综合能力目标。

  二是具备超远航程和超长滞空时间。这其实是指该战机可以从关岛基地起飞,飞到我国近海,并能维持较长时间空战。也就是该六代战机的作战半径必须在3000公里以上。

  三是具备多武器密集挂载能力。简单说就是六代战机必须有更大空间、更大载重能力的内置弹舱,更多更重的装弹量意味着六代战机超强的杀伤能力。

  四是具备超音速无尾布局。这样布局的好处是使六代机真正具备了全向宽频隐身性。

  五是具备硬杀伤末端防御能力。就是六代战机可以使用机载近程激光防御武器烧毁来袭导弹。

  这五个六代机能力标准是杨总师在论文上转述美军六代机的标准。其实也是自己对六代战机标准的一种想法。在论文中杨总师特别指出:五代机到六代机的跨越,不是所有方面都要跨越,而是根据我们自己未来的需要,进行选择。在美军的标准上,要有突破,有保留,要有所取舍。


中国转身“规则制定者”


  虽然从美军对于六代机的标准,可以大致了解到六代机所拥有的特点,但这些特点显然并不是全部。从去年底开始在社交平台上不断露出的中国新型战机的试飞图片和视频后,外界普遍认为,中国的六代机研发已经走在了美国前面。从被军迷们称为“歼-36”和“歼-50”的两款试飞新机上,航空界分析,在六代机的研发道路上,中国展现出了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强大的技术实力,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六代机标准,实现了从 “追赶者” 到 “规则制定者” 的华丽转身。

  在六代机的众多 “超能力” 中,全频谱隐身无疑是其最为关键的能力之一,也是其在未来空战中实现 “先敌发现、先敌攻击” 的重要保障。从“歼-36”外形设计上看,中国六代机采用了飞翼布局 + 全向矢量喷口的创新设计,这种设计理念的背后,蕴含着对隐身性能和机动性的极致追求。

  “歼-36”独特的三发设计,更是其技术创新的一大亮点。这种设计在全球战斗机中独树一帜,解决了高机动需求下的动力平衡问题。通过合理分配三台发动机的推力,“歼-36”能够在空中做出各种高难度的机动动作。三台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能够产生强大的电能,为战机的各种设备提供充足的电力支持,也为六代机搭载高能耗的武器装备比如激光武器提供了可能。

  AI 空战系统也被认为是中国六代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它赋予了战机强大的自主决策能力。该系统通过先进的算法和传感器,能够实时分析战场态势,快速做出最优的作战决策。在实际作战中,飞行员只需下达战略指令,如 “攻击敌方预警机”“夺取制空权” 等,AI 空战系统便会根据战场实时情况,自动规划最佳的飞行路线、选择最合适的武器,并进行精确的攻击操作。它还能实时监控战机的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故障,确保战机的安全飞行。AI 空战系统还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地模拟训练和实战经验积累,不断优化自身的作战策略和决策能力。

  “有人机+忠诚僚机” 的集群作战模式,是中国六代机引领未来空战的又一关键创新。在这种作战模式下,六代机作为核心指挥平台,能够与多架无人忠诚僚机实现无缝协同作战。忠诚僚机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实时接收六代机的指令,并根据战场情况自主做出反应。这种集群作战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还增强了作战的灵活性和隐蔽性,让敌方难以防御。

  外界还分析,中国六代机能够在远离本土的广阔空域执行任务,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空军的作战范围。内置弹舱的设计不仅保证了战机的隐身性能,还具备强大的载弹能力,高超音速导弹的加入,使其具备强大的超视距打击能力。

  根据作战需要配置独特的技术,也将成为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与F-22和歼-20能同时满足4S要求的情况完全不同。这也决定了中国的第六代战斗机不会是一种机型,而是会有两种,甚至更多。这些机型之间并非竞争关系,而是分别匹配不同的作战需要,非常有针对性。

  与中国在六代机研发上的稳步推进相比,美国的六代机计划却陷入了重重困境,暴露出了其在技术创新和项目管理上的诸多问题。

  美国的 F-47 方案,原本被寄予厚望,被视为维护其空中霸权的关键武器。然而,从公布的设计来看,F-47 仍采用双发 + 鸭翼布局,这种设计被不少专家质疑是 F-22 的 “魔改版本”,缺乏实质性的创新。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美国曾将 B-21 轰炸机强行归类为 “六代机”。B-21 作为一款轰炸机,其设计目标和作战任务与战斗机有着本质的区别。将其归类为六代机,无疑是美国在六代机标准话语权上的一种无奈之举,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挽回其在六代机领域的颜面。然而,这种做法并不能改变美国在六代机研发上的落后局面,反而进一步暴露了其在六代机标准制定上的混乱和无力。


有人机的 “黄昏时刻”?



上图:2024年在珠海举行的中国航展展示的中国空天无人机模型。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战斗机的无人化趋势愈发明显,六代机或许将成为最后一代有人驾驶战斗机。美国在无人机与有人机协同作战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比如MQ-28 “幽灵蝙蝠” 无人机已实现与 F-35 战斗机的协同作战。在模拟作战中,MQ-28 前出侦察,利用自身的先进传感器获取敌方目标信息,并通过高速数据链实时传输给 F-35。F-35 则根据这些信息,在后方指挥 MQ-28 对敌方目标发动攻击,展示了无人机与有人机协同作战的潜力。

  然而,中国在无人机领域同样不甘落后,攻击-11 无人机的出现,更是展现出了强大的自主作战能力。攻击 - 11 采用了独特的飞翼布局,配合先进的隐身材料和涂层,具备出色的隐身性能,能够悄无声息地接近敌方目标,其自主突防能力在多次测试中得到了验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的自主作战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未来,无人机有望具备更强大的态势感知、决策和攻击能力,在空战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有人驾驶战斗机在面对高度自主化的无人机时,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除了无人化,战斗机向空天一体发展也是未来的重要趋势。杨伟总师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到中国六代机的研制和技术标准时认为,六代机应该可以根据飞行高度和空间进行变形,能够突破传统的空间进行跨大气层作战,即能像普通飞机一样机场起降,又能像空天飞机一样进行太空或者亚轨道轰炸作战。这样的战机肯定要配组合可变循环发动机,能够空天一体作战。

  未来的战斗机可能具备在 200 公里轨道进行机动的能力,真正实现 “空天无界” 的作战理念。这种空天一体的战斗机,将拥有更广阔的作战空间和更强的战略威慑力,彻底改变未来战争的形态,使战争的范围从大气层内扩展到太空,对各国的防空反导体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未来的战争中,拥有空天一体战斗机的一方,将在战略上占据主动地位,能够对敌方进行全方位的打击,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当中国六代机开始验证自己的战略构想时,美国还在为 F-47 的鸭翼设计争论不休。这场技术代差的背后,是工业体系与创新生态的全面较量。或许正如杨伟总师所言:“未来的空战规则,终将由我们自己书写。”撰稿|阿晖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