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游大好河山,看千年文博

日期:2025-05-13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当文物从“被观看”走向“共创造”,千年文博便真正成为了连通过往与未来的时光之桥。在解码文明密码的旅程中,每个参与者也都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摆渡人。
记者|阙 政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从文化地标到山水秘境,从城市漫步到乡村度假,文旅消费呈现“热力值”持续攀升的繁荣景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全国一级博物馆,连续数日达到接待上限。

  近年来,人们在博物馆和古迹遗址中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游大好河山,看千年文博”成了国人旅游的新趋势。博物馆难约,博物馆排队,博物馆摩肩接踵,已经成为常态。游客们不再满足于对自然风光走马观花,或是仅仅去网红景点打个卡;文旅产品也开始从“观光式”向“沉浸式”迭代——人们选择沉浸式体验千年文博的底蕴之美,让历史为自己带来“亿”点震撼。


如何消除“博物馆疲劳”?



上海博物馆东馆。摄影/李铭珅


  曾经有个词叫“博物馆疲劳”,科学家们总结了逛博物馆容易感觉疲劳的几大原因:步数超多腿脚疲惫、信息过载大脑疲惫、知识匮乏精神疲惫。有研究显示,按照博物馆通常以玻璃展柜为主的展陈设计,参观者的兴趣最多只能维持半个小时。当发现对展品了解不足,以及重复接触太多同类型展品后,人们稀缺的注意力就会迅速被分散,导致“走马观花”了事,或是抄近道直奔礼品店,买点文创就匆匆打道回府。

  但现如今,别说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们,全国上下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都在重塑自己的叙事逻辑——让千年文物“开口说话”,让千年历史穿越到眼前,让游客与传统文化互动,种种沉浸式体验,像组合拳一样,击溃“博物馆疲劳”,让人一逛就忘却时间。

  最基础的,向游客介绍文物展品,早就在各个博物馆普及开来。无论是上海历史博物馆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还是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都配备有详细解说耳机,手机也可随时扫码收看收听文物背后的丰富故事。

殷墟景区打造“数字妇好”虚拟IP形象。


  再进阶一点,古人亲自出马讲故事:在河南安阳殷墟景区,“商朝女战神”妇好被数字技术“复活”,亲作自我介绍:“我是大商王后妇好,历经三千年,今朝与诸位相逢,愿闻诸君之声,共赴一场古今对话,共探华夏泱泱大国之源流。”这位从服装、配饰到长相、气质,都被有依有据复原的妇好,还是一个AI智能体,她现在的名字叫“数智人妇好”——当现场观众问她:武丁是谁?商代人都穿什么衣服?“数智人妇好”都会一一解答。

  无独有偶,澳门保利美高梅博物馆在展陈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出水文物的同时,也数字化再现了海洋女神“妈祖”的形象。而专利的OLED屏互动文物展柜,不同于以往的普通玻璃柜,让每件文物不再是聚光灯下仅仅被观赏的对象,而是“活”了起来——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或手势控制,360度欣赏文物的细节。还能与文物互动,比如在“明清西蒙型铜鼓”展柜,通过OLED屏敲击铜鼓,就能听到浑厚的鼓声,感受古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当代回响。

  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清代广彩瓷精品展示区内设置了沉浸式影像剧场,演绎广彩从广州十三行外销瓷到香港粤东磁厂产业升级的百年历程。百年前的匠人如何烧制绘制广彩瓷乃至挑担上船到海外市场销售的景象历历在目。在教育互动区,观众还可以使用压感触控笔,在数字瓷胎上体验彩瓷绘制的核心工序。

  通过时空叠映来活化历史场景,让文物不再是被玻璃阻隔的标本,而是文明演进的可触证据。这种“正在发生的考古”,消解了历史的距离感,自然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博物馆疲劳”。


从“观光式”向“沉浸式”迭代


  今日的文博旅游,早已超越“橱窗浏览”模式,转化为“五感全开”的沉浸式剧场。游客们也从“观光式”转向“沉浸式”,从文化的浏览者变身文化的参与者。

上图为在甘肃省博物馆展厅内拍摄的文物铜奔马;下图为在甘肃省博物馆拍摄的铜奔马元素的文创产品。


  今年五一当天,甘肃省博物馆就接待了超过万名游客。馆内网红IP“绿马”被打造成一处沉浸式主题展览体验空间,重构了多个趣味场景。而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内,投壶雅戏、蹴鞠争锋、捶丸挑战、百步穿杨等源自传统文化中的小游戏,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兴致勃勃参与其中。由于正值劳动节,游客还化身为“戍卒”,体验“夯土筑墙、射箭戍边”的边塞人生,与古人共谱一曲劳作长歌。

  五一假期,南宁博物馆也以“匠心传承·劳动筑梦”为主线,精心策划七大主题活动,涵盖职业体验、非遗手作、沉浸式导赏、线上寻宝等等。博物馆二楼的非遗研学中心推出糖画、扎染等传统手工艺体验课程;“匠心传承”活动还邀请市民游客一同选取“匠心器韵”陈列中的文物元素与花山岩画中的图案元素,通过制作创意冰箱贴、木版拓印等体验项目,感受匠人“毫厘千钧”的专注精神,在古今匠心的对话里,致敬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

  山东曲阜三孔景区曾多次推出“曲阜研学”体验:晨光熹微时,编钟雅乐唤醒沉睡的棂星门,游客身着汉服踏入孔庙,雕梁画栋间尽显古朴庄严。“韦编三绝”体验,以竹简的韧性与墨香的渗透,让人切身感受孔子“发愤忘食”的治学温度。移步孔府,“诗礼庭训”的故事在耳畔回响,孔氏家族世代传承的优良家风,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心灵。

  青岛电影博物馆内不仅有丰富的胶片影像历史,在“魔镜”互动展区,游客还能体验一把现在电影界流行的高科技:使用红外光谱摄像机实时采集人体运动轨迹数据,将捕捉到的数据经过深度计算后,得到人体各个关节的空间相对位置,再将这些位置间的运动轨迹虚拟人体绑定,实现真人动作与虚拟角色的动作同步。

  前些年流行起来的背诗词古文免景区门票,五一期间也仍然在很多景区适用——江西滕王阁、龙虎山、四川剑门关分别推出背诵《滕王阁序》《道德经》《蜀道难》免门票活动,湖南岳阳楼每日开放300个背诵《岳阳楼记》免票名额。河南·戏剧幻城、横店影视城、琅琊古城的各种国潮演艺也相当吸睛,网友戏称“白天背诗换门票,晚上看剧学历史,这届游客主打‘文化特种兵’”。游客们只需小心不要在岳阳楼前背诵“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时突然卡壳就好。

  就连博物馆推出的文创盲盒,也开始注重沉浸式体验——比如河南博物院的鎏金盲盒、传拓盲盒,不仅考验玩家动手能力,还在不知不觉间就继承了一点鎏金传拓的祖传手艺。有的文创产品还自带NFC芯片,手机靠近,文物立即“活化”,会唱会演,姿态一绝。

  这些文物活化实践与沉浸式体验,印证了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艾玛·纳迪的论断:“21世纪的博物馆,是用文物编写教材、用展览构建课堂、用互动设计教学法的超级大学。”博物馆里的文物正突破时空壁垒,在生活现场、社区空间、数字维度持续释放文明动能。这种从“文物保护”到“文化生产”的逻辑转换,正在重构公众与历史对话的方式——每个人都可以是文明基因的传承者,每个活化项目都是古今共振的时空胶囊。


文博热的深层动力


  这场席卷全国的文博热,实则是文明自觉的集体苏醒。火热的不只是文博,还有传承千百年的古建和遗址。据平台数据,今年五一期间,“非遗主题游”搜索量暴涨,相关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32%,“非遗+研学”更是广受亲子游家庭欢迎。

  陕西省以“春韵三秦·乐享‘五一’”为主题,组织开展了2000余场活动。比如陕西兴汉胜境,就以汉文化遗存和优良的山水生态环境为依托,巧妙融合传统演艺与沉浸式体验,在多个点位安排英雄人物秀、大汉人物秀、李白互动秀等,让游客边游边赏、乐在其中。石家庄正定推出非遗大巡游:常山战鼓、中幡、正定舞龙等非遗项目轮番登场。安徽查济古镇依托徽派建筑与非遗打铁花表演,客流同比激增53%。

陕西汉中兴汉胜境大型实景演出。


  福建省南靖的云水谣景区,因2006年的电影《云水谣》而得名。景区内的钟兴楼,有将近百年历史。今年五一期间,也与福建土楼非遗技艺传承中心合作,通过构建“建筑技艺传承+民俗生活还原+创意手工作坊”三维体验,让静态文化地标活了起来。

  当夕阳洒满洛阳定鼎门遗址,游客走进这条历史长廊,就仿佛沿着当年骆驼商队遗留的轨迹缓步前行——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丝路驼铃的余响。这种“行走的考古”体验,让定鼎门遗址不再是冰冷的石质遗存,而是成为跨越千年的对话媒介。长安处处有唐诗,西安大雁塔旁步行街树枝上的诗句彩灯曾经火出圈。不仅如此,路边山石上,地铁扶手上,甚至路灯灯柱上,都有唐诗在目。网友感叹:一步一诗,是独属于长安的浪漫。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则登上了《国家宝藏》综艺,请演员许凯作为“水下题刻”的“国宝守护人”。这座独特的水下遗址类博物馆,被誉为“古代水文站”与“水下碑林”——古人为了衡量枯水程度,会在白鹤梁的石梁上刻画石鱼,并以此作为水位变化的标志。从公元764年至1963年,白鹤梁以江心石梁为载体,以石鱼雕刻为基准点,通过石刻文字详细记录了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变化,共刻有18尾石鱼、2尊观音和1只白鹤,使得白鹤梁成为长江流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水文遗产。

  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的“趣味汉字小课堂”还曾登上央视新闻联播。这座中国唯一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曾推出“汉字中国·文字工坊”等多项文化体验活动。当甲骨文的结构逐渐变得清晰,我们终于理解:博物馆、古迹并非历史的冷藏室,而是中华文明基因的活化实验室。每个沉浸其中的游客,都在成为文明的传承人,以当代视角重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诗。

  恰如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在一个不断变革的时代,博物馆发现自身处于变革的前沿,在由不断变化的全球事件和不断演变的社会需求所塑造的充满活力的环境中前行。当文物从“被观看”走向“共创造”,千年文博便真正成为了连通过往与未来的时光之桥。在解码文明密码的旅程中,每个参与者也都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摆渡人。记者|阙政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