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卅百年印痕
“然自五卅惨案发生,中华民族独立运动震撼世界之伟大影响,则所耳闻目睹焉。”这是蔡元培撰写的一段文字。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热的血——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文物史料专题展”的开头,一块残碑映入观展者眼帘,其中就有这段文字。
展览名为“热的血”,让人能够联想起五卅运动期间,1925年6月中共中央创办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这份由瞿秋白主编的报纸,为推动五卅运动的发展和进一步掀起全国范围的反帝爱国高潮作出重要贡献。
“从这一名字就可以生动呈现当时的革命激情。”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卅运动,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华民族不畏残暴、反抗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运动。“它大大促进了群众的觉醒,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价值。”
五卅运动爆发时上海总工会的游行队伍。
在今日的和平与安详中
2025年的上海,入夏时间格外早。在孟夏的轻风中,5月15日,位于普陀区澳门路300号的顾正红纪念馆,纪念顾正红烈士牺牲100周年纪念活动正在举行。
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上海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五卅运动100周年,也是顾正红烈士牺牲100周年。来到现场的普陀区劳模先进代表们纷纷讲述着这几个“100周年”概念的内在联系。
1925年5月15日,20岁的日资内外棉七厂工人顾正红在与日本大班(相当于厂长)争执期间,连中四枪,就在这里倒在一片血泊之中,两日后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如今在纪念馆可见“顾正红烈士殉难处”碑。
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南方的大革命热潮还未席卷上海。然而,在远东第一大都市,许多矛盾已处于激化状态。顾正红的牺牲,正是矛盾达到一个高潮时的核心事件。难道日本纱厂大班,或者说其背后的帝国主义有枪,有强大的武装力量,中国的工人运动就该暗淡下去,偃旗息鼓?显然,单以顾正红的牺牲来看,都不是如此。有现场目击者日后还原了顾正红最后的斗争过程——当他的大腿被子弹击中时,仍振臂高呼:“工友们,团结起来!”当再次中弹时,他抓住树干,号召工人继续斗争,直至连续中弹并被刀猛砍后昏迷不醒。
回看这一矛盾激化的过程。1925年2月,日商内外棉八厂工人因“反对东洋人打人和无故开除工人”举行大罢工,史称“二月大罢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记载:“中共中央专门组织了指挥这次罢工的委员会。先后参加罢工的有22家工厂的近4万名工人。日本资本家为避免重大经济损失,被迫答应工人的部分要求,承认了工会组织。4月间,青岛日资纱厂2万多名工人举行罢工,历时22天,在党组织的领导和上海等地工人的支援下取得胜利。”为巩固和扩大工人阶级的组织,加强对全国工人运动的领导,1925年5月1日至7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决定正式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共产党员林伟民当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干事,刘少奇、邓培等当选为副委员长。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总章》,宣布取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统一领导全国的工会。
1921年因家乡江苏滨海发大水而跟着母亲带着弟妹逃难上海、投奔父亲的顾正红,此时已经经历沪西工友俱乐部学习数月。在二月罢工中,顾正红参加了工人纠察队与罢工鼓动队,冲锋在前、斗争在先,表现出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月大罢工”之后,日商纱厂一度与工人达成复工协议。可5月7日,上海日本纺织同业会开会议决,拒绝承认工人组织的工会,要求租界当局及中国官方取缔工会活动。5月15日,日商借故将内外棉七厂工人骗离工厂,将内外棉七厂大门紧闭,并贴出公告关厂停工,还拒发工人工资。显然,这是在破坏复工协议!这才有了顾正红带领工人冲开厂门,欲与日方评理。可哪有什么理好评?顾正红和工友们得到的是日本大班的毒打,好几个工人被日本人打得头破血流。顾正红见状,当即率领工人们冲进物料间,拿起打梭棒,挺身自卫。当日本大班看到顾正红等人拿起“武器”,遂立即开枪……
顾正红纪念馆。
顾正红的牺牲,以及当时十余名工友被打伤,并没有吓阻中国的工人运动。在顾正红遭枪击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告,紧急要求各地党组织号召工会等社会团体一致援助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5月19日,中共中央又发通告,决定在全国范围发动一场反日大运动。28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反对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为中心口号,发动群众于30日在上海租界举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游行示威。同时,为加强工会组织的力量,决定由共产党人李立三、刘华等主持,成立上海总工会。随后,刘少奇到达上海,参加上海总工会的领导。
此后“五卅惨案”,牺牲更巨。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步步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终于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当初顾正红所在的日商企业,成为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棉二厂。1959年5月,在国棉二厂厂区内的顾正红烈士殉难处,塑建高2.5米的顾正红烈士像并立纪念碑。1989年9月,顾正红烈士殉难处被公布为上海市普陀区第一批革命纪念地。2016年,顾正红烈士殉难处被公布为普陀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5月30日五卅运动83周年纪念日,顾正红纪念馆在其殉难处原址建成开放。
如今所见的顾正红纪念馆,经历了2021年改造升级。其中选择锈蚀后的耐候钢板作为建筑立面材料,据设计方称是因为钢既代表工人革命者的阶级特征,也代表着工人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有别于农民运动与知识分子抗争,工人斗争的战场就是工厂。钢铁作为工业建筑的常用建材,最能代表顾正红烈士的工人身份。“锈钢原本只是弃之不用的废材,通过设计的巧妙转化,锻造出‘红绸’的锈钢又重新焕发出异样的光彩。尤其是钢所具有的力量感,烘托着顾正红纪念馆的肃穆气质。”
“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文物史料专题展”现场。图片提供/中共一大纪念馆
在21世纪20年代走出纪念馆,又会发现,周遭原本的国棉二厂等等企业,早在大约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时就纷纷关闭了。经历了产业结构多次升级的上海,人们仍难忘1988年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全局职工55.16万人,达到历史最高点。如今的苏州河两岸,建起了许多商品房。当年顾正红为代表的纺织工人们所住棚户区,早已不见踪迹。而“大厂”一词的概念几经变迁,从当年全民所有制纺织厂、钢铁厂等等,变为了“互联网+”等高科技企业的代名词——只因这些企业需要诸多有较高学历的新一代高新产业从业者。
苏州河的水流啊流,不时有水上巴士驶过。2025年的初夏,看似云淡风轻。实则今日的和平与安详,系由波澜壮阔的一段历史而来……
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
“五卅惨案天地惊,此刻是华夏儿女声如狮吼,扑向刀丛求觉醒;那一天,华夏民族血沸腾,民族灵魂在沸腾!”进入5月,上海商贸旅游学校吴音雅韵评弹社团的成员们,正在评弹名家周红的悉心指导下,排练弹词开篇《五卅英魂传》。“5月30日,在我们学校要举行‘百年五卅魂,红色青衿志’黄浦区青少年纪念五卅运动一百周年主题活动。我们要和上师大附属黄浦梅溪小学、市南中学等校学子共同纪念五卅运动一百周年。” 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校长冯燕飞向记者表示,“这同时也是我们学校大思政课的一种展示。”
老闸捕房旧址。图片提供/上海商贸旅游学校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贵州路101号的上海商贸旅游学校,校内有当年公共租界老闸捕房旧址。老闸捕房设立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是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的一个分区捕房。这里见证了五卅运动激烈的斗争场面,见证了流血与牺牲!“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打倒帝国主义!”1925年5月30日上午,上海工人、学生2000多人,分组在公共租界各马路散发反帝传单,进行讲演,揭露帝国主义枪杀顾正红的罪行,并对“四提案”表示强烈反对。所谓“四提案”——前三个“提案”增订印刷附律、增加码头捐、交易所注册,显而易见在进一步增加对中国人民的压迫与侵略;而第四个“提案”取缔童工法案,则极具迷惑性与欺骗性。在5月28日由陈独秀、瞿秋白、彭述之、蔡和森、恽代英、李立三等参加的中共中央和上海党组织紧急会议上,对“四提案”已经进行分析揭露,并达成共识,要工农联合,以反对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为中心口号,使斗争表现出明显的反帝性质,以争取一切反帝力量的援助。
早有戒备的租界英国巡捕,面对5月30日街头的人群,果然出手,抓捕了100多人——就关押在老闸捕房。这愈加激怒了广大群众,数千人奔赴捕房前,要求释放被捕者。如今,当《新民周刊》记者来到上海商贸旅游学校门前,仍能感受到当年的激荡。贵州路不长,连接南京东路这一段窄处仅仅十米左右的宽度,如此人群密集之下,可巡捕仍选择开枪,打死13人,伤数十人。南京路上顿时一片腥风血雨。这就是举国震惊的五卅惨案。
烈士中,有16岁的南洋公学附中学生陈虞钦。祖籍广东的陈虞钦,生于南洋荷属婆罗洲山口洋(今属印度尼西亚) ,1921年秋回国入上海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附小,之后升入附中。1925年,不过是他到中国的第四年。在当日下午3点半英国捕头爱活生带领三排巡捕开枪后,倒在血泊中的陈虞钦手持“中国独立万岁!”的旗帜。至送往医院,才发现肠穿七孔!离陈虞钦不远,中枪倒下的22岁青年唐良生,是英商上海华洋德律风公司西区电话交换所接线生,在牺牲前还在说:“学生是国民,我也是国民,不得不表爱国的同情。我因爱国而死,何痛之有?国将没有,哪里有家呢?” 同济大学学生、游行队伍的副大队长、共青团员尹景伊左胸中弹,上海大学学生、共产党员何秉彝肺部中弹。
当天深夜,中共中央再次举行紧急会议,决定由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刘少奇和刘华等组成行动委员会,继续斗争!5月31日,面对租界当局对南京路的戒严,工人、学生继续冒雨上街发传单。中、小商人的组织――上海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积极主张罢市,而主要代表资产阶级上层的上海总商会则顾虑重重。直至工人、学生等数千人赶到总商会与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开会的天后宫召开市民大会,登台演说者慷慨陈词,声泪俱下,坚决要求实行总罢市。总商会副会长方椒伯被迫在罢市的命令上签字。
如今,5月的南京路步行街,亦是雨中江南的气候。当然是市场繁荣的景象,中外游人或撑着伞在雨中漫步,或走入连廊甚至步入店家,买上海特产,买各地佳品,买全球好货!而记者自步行街一路向西,直走到地铁2号线人民广场站八号口,才找到五卅运动纪念碑。碑主体为一座重50吨“五卅”两字组成的不锈钢雕塑,呈放射状,象征振奋、腾飞向上的精神——整体上颇有20世纪80年代的雕塑风格。中间是一座由两个不屈不挠的工人形象组成的青铜圆雕,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后面是三块花岗岩石碑,中间一块高5米,宽24米,镌刻着由陈云题写的“五卅运动纪念碑”碑名,陆定一撰写的碑文镌刻于背面,记述五卅运动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南北两侧的两块碑体,背面各有一组展现五卅斗争历史的青铜浮雕。
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中共一大纪念馆陈列研究部主任房中称:“在纪念五卅运动60周年之时,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总工会重建五卅运动纪念碑。纪念碑主体碑体、地坪、道路和基座的花岗石,均采自泰山,寓意烈士牺牲比泰山还重。”房中还表示,最开始树碑处距五卅烈士流血处向西300米。后因市容改造,搬迁至南京西路、西藏中路西南侧绿地。
不会被湮没的历史
因何称“重建五卅运动纪念碑”,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热的血”专题展上能够找到答案。“蔡元培撰文的这块残碑,是1950年由上海市总工会在一片荒弃的墓地中发现的,发现时已是残碑与碎片。”房中告诉记者,“1926年五卅运动周年时,上海人民为了纪念牺牲的烈士,在北宝兴路方家木桥北面筹建‘五卅’烈士墓。1938年,亦即日寇侵占上海后的第二年,烈士墓被毁。残碑被发现后,于1954年起由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现中共一大纪念馆)收藏。”
此次在展出前,残碑已有30多年未动。高2米——连铁架达2.3米的残碑,预估重达1.2吨,且底部、背部包裹的铁架,特别是底部的铁架锈蚀风化严重,出现粉状,有一根膨胀螺丝嵌入连接两块残碑的水泥用于固定。“确定展出后,我们邀请专业的文物运输公司、消防等单位现场论证,经过多番讨论和数据测算,确定了运输方案。”房中说。
如果没有1950年的那次发掘,也许五卅烈士墓碑被发现的时间会晚些,但终究会有被发现的一天。毕竟,当年的北宝兴路方家木桥一代,如今的广中路附近,城市面貌经历过几番变迁。亦即城市建设不断进行,总有发现的机会。
本次展览所陈设的,诸如中国第一个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劳动组合书记部出版的《劳动周刊》,以及展现工人、学生、商人团结抗争的各类传单、宣言、标语、信件以及使用的多种工具和自制武器等与五卅运动深度关联的文物、文献,计127件革命文物或复制品,包括11件一级文物,35件二级文物,44件三级文物,其中不乏鲜少露面的珍贵文物。展线中融入AI黑白照片动态色彩还原、红歌生成等互动设置,为观众打造了科技与历史深度融合的观展体验。借助触摸屏,观众可以通过点赞党开展工人启蒙教育的巧思理念,助燃工人运动的星星之火;还可以自由选择歌曲风格,定制专属的“五卅”热血歌曲,在创作中感悟革命精神。
比如,五卅运动前后中国共产党发展数据表显示:党员人数,1925年底较1925年初增长了10倍。基层组织覆盖数量,1925年底较1925年初增长了3.6倍。“文物后的背板上,我们也把原先常见的图文用几何方式进行了更多元化的突破:历史场景的呈现、生动的剪影、汇总的图表,展示在有限的空间里。”薛峰说。
五卅的百年印痕,当然不仅仅在展出现场。诸如位于静安区宝山路403弄(原宝山里)2号五卅运动初期上海总工会遗址——1925年5月31日晚上,在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等的领导下,各工会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上海总工会。会议选举李立三为委员长,刘华为副委员长,刘少奇为总务科长(相当于秘书长)。6月1日,上海总工会在这里正式成立,公开办公。1925年9月18日,上海总工会被封闭,委员长李立三遭通缉。上海市总工会转入地下,秘密办公机关设在狄思威路麦加里,亦即如今的虹口区溧阳路965弄21号。这里见证了1926年上海总工会在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领导下,参与组织工人武装起义。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从罢工转为武装起义,总同盟罢工令在此发出。探访这些旧址,更能体会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这座光荣之城,所拥有的无上荣光!主笔|姜浩峰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