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蝶变“金山银山”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的乡村,余村的发展故事令人惊叹又感动。” 米哈伊尔·格林奇科的一句话,道尽了前往浙江余村探访的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埃及、巴林和卡塔尔等国政界、学界、媒体青年代表的心声。
今年6月,正值“两山论”提出20周年前夕,白俄罗斯青年联盟高校青年工作部副部长格林奇科同各国代表一起参加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组织的“感知共富路”活动,来到“两山”理念发源地。回看2005年8月15日,当时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是在这里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时光荏苒。20年,足以让余村旧貌换新颜,甚至“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更令世界各国一些关心中国发展,并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者感怀、赞叹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许多年。
以余村所在的长三角来说,无论是浙江,还是江苏、上海,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尝到了许多甜头,目前也正继续深入实践“两山论”!
正如7月24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时,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董保同所说,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下,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从最严格的制度到最严密的法治,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美丽上海
上海距离“两山论”的发源地浙江安吉余村比较近。过去二十多年,《新民周刊》记者多次到浙江安吉,包括到余村,发现变化不断,变化显著。在本世纪初,安吉已经开发了一些农家乐等旅游项目,但总体上规模小,经营又较为分散。一些农家发现诸如上海等地游客喜欢到安吉避暑,自发形成“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对于宾馆住宿业必须注重的排污排废等环保要求,并没有明确的、建立标准的认识。
随着“两山论”的提出,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余村为例,从往昔炸山开石等主业,逐渐转变为旅游业等等,却又特别注重环境风貌的维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仅刻在石上成为余村村口一处景观,也深深印入余村人的心中。因为秉持这一理念,余村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好。
2025年8月7日 8月6日拍摄的安吉县余村“青来集”青年人才社区(无人机照片)。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于2021年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首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余村考察。沿着村里道路,看到青山叠翠、流水潺潺、道路整洁,家家户户住进美丽楼房,总书记欣慰地说:“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余村原先有280户,1060余人。扩容后的“大余村”,范围扩展至3个乡镇,有4万余人。2024年,122万游客涌入余村打卡,而“大余村”共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0亿元。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这是总书记再次考察余村后,上海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班全体学员前往余村探访取经后的感受。美丽乡村“藏富于民”,传统产业在深耕后,亦能推动与农业三产融合!在安吉,上海“头雁”们看到传统茶园的修剪、浇水、采摘,仍然由农人一丝不苟去完成,各个环节还得靠人工。而“茶二代”年轻人们则动脑筋、想办法,将茶末与茶片“变废为宝”开发衍生品,用酒浸泡后萃取制作成膏体状的“绿茶香膏”,让茶有了另一种方式的延续和存在。
与此相类,比如上海青浦区练塘镇的茭白产量巨大,由此产生大量的茭白叶、茭白秸秆等等,如何处理?记者了解到,目前练塘镇对此的主要处理方式有两种。其一,开展茭白秸秆与微生物促进发酵,经过秸秆堆肥、粉碎过筛等步骤,制成秸秆有机肥;其二,还有部分茭白秸秆粉碎后制成饲料或食用菌菌棒。当然,还有一部分茭白叶,则被心灵手巧的“茭白叶编结”手艺人所用,火出圈的节奏!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终身学习白玉兰奖获得者、百姓学习之星沈萍,就是此项目的非遗传承人。她说:“我从小就喜欢动手,小时候我看见爸爸做草鞋,过去做饭窠——当年放饭保温的一种东西,我特别喜欢。他们做什么,我都要学,而且学得很像。”而让沈萍大有用武之地的原因,正是镇里、村里越来越重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让古老中华传统的“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之理念、循环利用物产之实践,与当代市场经济相结合?沈萍在村办企业柳条制品厂工作期间,发现厂里制作蒲团的蔺草是要到市场上去购买的。“当时哪怕只要几毛钱一斤,我也有点舍不得。当时我就观察,看用什么物质能够代替蔺草,能节省成本。后来发现路上有许多茭白叶子,味道很香。本来想将茭白叶放在圆的垫子里做配料,正好被一个日本人看到了。他说,茭白叶是个好东西,我们日本有很大的市场。”沈萍说。当她听说“有很大的市场”,就回家与老公合计。然后,夫妻俩去割茭白叶,然后烘干,再将之去做小玩意儿。客户拿着小玩意儿到日本推广,一下子打开销路。
位于上海青浦区练塘镇阿特麦文创园内茭白叶编结展示馆内所展作品。
在田头,沈萍跟村民用青浦本地方言交流,“生茭白大约只有30厘米左右长度,再有几倍高的都是茭白叶”。从前,收购者看铡刀铡下茭白,称分量拿去卖,茭白叶成了“废品”。如今,不仅有用于制作有机肥、菌棒的,更有沈萍将之开发成工艺品,“现在我们挑选来的茭白叶子比茭白还要值钱了!当我们将它做成工艺品,价钿就交关大!”沈萍说。沈萍的丈夫透露,现在有数百农民在一起做茭白叶工艺品加工。而他每天一大早6点多钟就到村子里去——从泖甸村,到朱家庄……,反正一个村一个村跑。村民们也感受到,沈萍和丈夫将半生心血投入到这一行,不仅让自家生活好起来,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富裕,更让茭白叶的价值被重新定义。“说他们发掘出一座原本不为人知的金山,并不为过!”有乡邻如此评价。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贺小林告诉记者:“20年来上海积极践行‘两山论’,尤其是一些地方通过生态整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贺小林认为,在践行“两山论”的过程中,上海已经在探索几种“颇为重要的路径”。
“我关注到生态产品价值的市场化转化路径,亦即如何从‘高颜值’转化到‘高价值’?”贺小林举例,“比如浦东森兰湖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通过系统治理,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达 1.48 亿元。2025 年 3 月,该区域4.7公顷水上运动经营权以105万元成交,成为上海市首单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案例,标志着生态资源市场化路径的突破。
贺小林还提及“传统工业与新兴产业协同的产业绿色转型路径”。比如上海推动钢铁、石化等传统行业低碳化改造,同时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宝武集团上海基地推进短流程炼钢,废钢比提升至 15% 以上,吨钢碳排放强度较 2020 年降低 5%。这是比较值得关注的案例。”贺小林说。
而就生活在上海的人们来说,看到的更多是环境变得更好的美丽上海。“苏州河是上海人的母亲河,她也一直是我镜头里的主人公。”演员胡歌最近以“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的身份录制了一段视频,“如今这里水清岸绿,让人舒心。但是难以想象,她曾经经历了这么多磨难……”胡歌在苏州河边所言,讲述的当然是苏州河蝶变的历史。年龄较长的老上海自然知道,在上海开埠以后,特别是工业化进程中,由于苏州河牵连着江南富庶之地与大海的联系而变成工厂林立之所。那些工厂,也常年将污水排放进苏州河。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治理,苏州河变清了。胡歌这一辈生长在弄堂里的孩子,见证了这一变化。践行“两山论”以来,苏州河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自然景致悠然怡人;工业发展印记也仍保留,历历在目,镌刻上海跌宕发展的进程;苏河水岸变为“发展秀带”,沿岸风光绘成“生态画廊”。
贺小林认为,在践行“两山论”的过程中,除了青浦、金山、崇明等区域生态良好地区,上海市中心区域也有其独特的比较优势。“在城乡协同发展的视域下践行两山理论,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上海可以将生态修复与城市规划相融合,打造宜居韧性的城市空间。通过生态修复工程提升城市生态功能,同时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可持续发展。”贺小林说,“例如黄浦江流域生态修复项目,就是探索超大城市生态治理新范式的典型项目。在城市更新中,新增黄浦江沿岸 6 公里滨水贯通岸线、苏州河沿岸 20 公顷滨水绿地,建设 300 个美丽街区和 120 座口袋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 9.5 平方米——这些都是市区践行两山理论的最新进展和重大成就。”
对此,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长聘特聘教授、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强向记者分析:“美丽上海,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在‘两山论’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显著,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斐然!”
大美中国
贺小林关注到有关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区域协同治理路径,乃至就全国范围来说,“两山论”之践行亦是需要各种协同。
“我们看上海与江浙两省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由此推动跨域生态联保共治。”贺小林向记者举例,“元荡23公里岸线全线贯通,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成为区域生态修复标杆。示范区建立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上沪苏浙有了‘三统一’ 机制,太浦河、淀山湖等跨界水体水质提前达到2025年目标,地表水优Ⅲ类断面比例从75%提升至 98.1%。”这些跨省的区域环境整治成果之取得,殊为不易!记者了解到,多年前,有关破坏环境的案例中,有不少乱扔、乱排放者,就是在省界之地来回流窜——这个省抓得紧些,就跑到邻省去排放;邻省抓得紧了,又窜回这个省。如果是三省交界之地,那更是来回逃窜。遭受环境污染之苦的居民怨声载道。还有一些空气污染案例,更是投诉无门——气味是跨省奔袭而来,找谁说理去?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区域协同治理,其实就是摸准了区域环境治理的命脉!甚至诸如沪苏浙三地的青浦、吴江、嘉善“互派干部”体验式交流培训,更让各地更了解合作方的情况。此种机制也扩大到更多地方。去年10月,安徽省天长市石梁镇市场监督管理所干部秦兆国就曾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干部交流“百日实训营”,到江苏宜兴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院跟班学习。经过学习交流,他发现“绿色护航促发展”不仅仅是停留于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口头,或者文件上的白纸黑字。经过现场观摩、蹲点跟学、交流研讨,秦兆国感受到了江苏同行在项目建设、矛盾调解、园区改造等方面如何与投资者打交道,如何帮助解决困难。比如企业为何会选择乱排放?有没有办法帮助企业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实际也就是解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并非遇到问题将企业一罚了之甚至一关了之。
贺小林观察到,有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区域协同治理,才进一步使得诸如交通互联互通方面,有了沪苏湖高铁、上海地铁 17 号线西延伸线等项目建成,实现30分钟快速互通,为产业协同和生态合作提供支撑。“在中国,对于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来说,通过生态产品价值的市场化转化路径、传统工业与新兴产业协同的产业绿色转型路径,当然能够较好地践行‘两山论’,但在成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社会价值方面,也需要关注生态绿色一体化区域协同治理路径的实现!”
哪怕单以“两山论”的提出地浙江安吉所在的湖州市为例,如果没有全市范围内的协同发展,单余村乃至安吉一地,也势必无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得更美好。毕竟山山水水是相联系的。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下诸湖街道街边景色。摄影/姜浩峰
8月8日,湖州举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新闻发布会。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党委书记、局长潘鸣分享了一组数据:截至2024年,湖州PM2.5浓度改善幅度57.03%,空气优良率改善幅度56.51%;入太湖水质连续17年保持Ⅲ类及以上,2024年入太湖断面水质首次实现Ⅱ类水全覆盖,达历史最优。
“太湖美呀,美就美在太湖水。”这首创作于1978年的歌曲,是无锡市的市歌!可苏州也大有人唱这首歌曲。换言之,如果单单湖州特别爱护太湖,比如入太湖水质连续保持在Ⅲ类及以上,也未必能保证整个太湖水美!江苏、浙江、上海共同践行“两山论”,无疑使得汇入太湖的水都能达到标准。“以法治为纲、科技为翼、产业为基,推动太湖治理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从‘水质改善’向‘生态恢复’升级,走出了一条大型湖泊治理的创新发展之路。”这是苏州有关方面对太湖连续17年安全度夏,达到国家优良湖泊要求所作相关总结。
2021年8月1日,《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江苏省首部以立法形式保护太湖岛屿的“绿色法典”,为太湖生态修复构筑起铜墙铁壁。“一面临太湖水、一面临田园村。”湖州市吴兴区委副书记袁晓亮近日曾讲起太湖新溇港蝶变之事,也谈到了各省市共同维系太湖水质稳定。
“新时代以来,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国各地创造性地把对‘两山’理念的认识转化成为生产绿色产品、发展绿色经济的创新实践,使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变成金山银山,也为全球环境治理和绿色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郇庆治如此点评“两山论”在全国的开展。
惠及更多国家
在“两山论”提出20周年前夕,7月14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家战略与实施进展——中国‘两山’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国专场活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
联合国副秘书长李军华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也是“两山”理论提出20周年,在此背景下,中国专场活动的举办具有特别的意义。中国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张兵围绕“中国的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与可持续发展”作专题报告。
与此同时,不少国家的各界人士对“两山论”很有兴趣。比如近日,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埃及、巴林和卡塔尔等国政界、学界、媒体青年代表前往余村考察等等。“各国人士探访余村并不奇怪!”陈强教授分析,“只有实地走一走,和当地人聊一聊,才能对‘两山论’有更加真切的感受。”陈强认为,近年来,“两山论”不仅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理念,还在中国各地形成诸多成功的实践模式。“两山论”及其实践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回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关切,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共鸣在情理之中。
“早在十年前,我担任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期间,曾和同事们组织同济大学的180多位国际学生和中国学生合作完成‘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国情资讯与舆情研究项目,成果颇丰。但是,那次活动带来的更大收获在于研究成果之外的发现。一是沟通和交流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误读,减少分歧。活动启动前,相当一部分国际学生,甚至少数中国学生对于‘一带一路’其实并不太了解。或者虽有耳闻,但认识不深。通过反复的交流和讨论,同学们对于‘一带一路’有了更加充分的理解,并产生深深的认同感。二是‘一带一路’作为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合作共赢’是根本。在活动中,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同学发现,‘一带一路’的很多理念和主张与他们国家的发展需求不谋而合,这样一来,合作的基础就有了,具体的事情就好做了。”
具体到“两山论”,陈强说,“两山论”及其实践模式,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形成发展理念及发展道路选择方面的启示。“为了做好‘两山论’与‘一带一路’的联动,一要开展‘两山论’及其实践模式的学理化和体系化研究,并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者参与其中;二要在国内开发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发展模式各异的‘两山论’实践示范场景,让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士能够迅速切入其熟悉的环境,引发共鸣;三要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让‘两山论’的核心理念及其实践能够惠及更多国家。”主笔|姜浩峰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