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实探少林:热闹依旧,未来可期

日期:2025-08-1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此刻人们希望的是,“少林”IP可以继续红火兴旺;与此同时,少林“禅宗祖庭”“禅武双修”的本心,“爱国荣寺,普度众生”的精神,可以不变地传承下去。这亦是少林为中华文明、世界文明应有的坚守。
记者|王 煜


  “方丈风波”之后,少林寺看起来仍和往日一样熙熙攘攘,只是寺院内的一些细节,已经悄然发生改变。更多人愿意相信的是:少林的千年禅意、绝世武学并没有变质,只是在面临时代变迁带来的新考验时,它需要比以前更多的定力。


游人如织,慈悲依旧



少林寺藏经阁。摄影/王哲


  2025年8月中旬的一天,早间刚过8点,已经有不少游客涌入嵩山少林景区。随着时间靠近中午,在少林寺常住院,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少林寺寺院,几乎每一处石碑、古树、殿堂前都驻足着人群,香火缭绕,这座“天下第一古刹”依旧热闹非凡,其人气并没有因为不久前的“方丈风波”而受到影响。

  《新民周刊》记者在寺内看到,每一个请香处都在功德箱上摆着一叠香,箱上写着“三支清香,功德随喜”,游客可以随意免费取用。此前有游客反映的在请香处售价几十元到数百元、上千元不等的“平安香”“全家福香”已不见踪影。

  寺内游客熙熙攘攘,很少能见到僧人。记者在寺内逗留的时间内,只见到千佛殿前一名僧人在整理物品,以及靠近山门处的树下一名僧人在石凳上休息。之前游客描述的随处可见、扫码付费布施的“武僧”,也不复存在。

  曾经扫码付费才能拿到的少林寺介绍资料,已经可以在寺内免费获取。除了正常营业的法物流通处,寺内就只有几处饮料自动售货机,以及靠近出口的少林药局在开展经营。所谓“过度商业化”,在此时的少林寺常住院内,已不再能感受到。

  少林寺的新住持印乐法师到任后,有游客曾看到他出入方丈室,当时房间还被铁皮围挡包住,标牌显示正在维修。记者此次看到,方丈室外的围挡已经拆除,人们可以走近观察,不过无法进入。

  《新民周刊》记者此行也到达了印乐法师曾任方丈20年的洛阳白马寺。相距约40公里,一个是“禅宗祖庭”,一个是“天下第一寺”,少林寺与白马寺各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地位;不过,如今二者在“去商业化”这一点上已趋同一致。白马寺内,除了法物流通处外,再无营业场所;确实如网友所说“连一瓶水也买不到”,游客可以在寺内好几处免费供水点取水,也可以到“止语茶舍”免费喝茶。想要购买饮食、挑选文创,白马寺外就是热闹的商业街;少林寺如今也是如此,寺院与商业区各自分隔,互不干涉。

  记者抵达之前的几天,少林寺曾遭遇暴雨,网络上一度出现这样的声音:“僧人以保护文物为理由,不让游客进屋内避雨。”这似乎迎合了某些人对“方丈风波”带来少林寺“异化”的想象,而后来证明,这不过是和“新住持到任后少林寺大量僧人离职”一样,只是某些人为了流量而凭空编造的谎言。

  一名游客向媒体记者回忆:8月8日,他在少林寺参观时偶遇暴雨。“下午1点左右,我游览少林寺时突然下起雨,没带伞,腰也不好,就坐在达摩祖师殿廊上休息。”当时路过一位穿僧袍、戴眼镜的老僧人,注意到很多像他一样避雨的游客,便第一时间打开了平日不对外开放的殿门,邀请游客们进屋避雨。

  “其实我们躲雨的地方根本淋不到雨,但那位老僧人很热情,还说雨大,怕我们淋湿。僧人只交代四周墙壁上的壁画不要靠近,躲雨的大家也都很守秩序,离壁画一米多远。”殿内面积不大,游客们围在中间,有身穿黄色僧袍的僧侣为了让游客能避雨,自己站在屋外。

  不少游客也在社交网络发文还原当天避雨的经历:少林寺工作人员不光分发了雨衣,还引导大家到上香处、走廊躲雨;“我去过少林寺五六次,每个殿房檐下都有宽敞的走廊,完全可以容纳当时的客流量避雨,有重要文物的大殿暂时关闭,我们支持、理解……”在游客眼里,少林僧侣的慈悲之心,一直还在。

初到少林寺的游客,第一感觉通常是“大”。摄影/王哲


历经千年坎坷


  乘嵩山索道,再步行登上少室山的凤凰台,鸟瞰山麓下的整个少林寺,总共七进57600平方米的院落,让人备感宏伟庄严。初到少林寺的游客,第一感觉通常是“大”。不过,这里并非从一开始就达到如此宏大之境。

  少林伫立于此已逾1500年。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特地下令在离当时的都城洛阳不远的登封嵩山脚下兴建一座寺院,因其位于少室山的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

  32年之后的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释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他在跋陀开创的基础上,广集信徒,传授禅宗。自此,少林寺成为佛教禅宗在中国的起源地,达摩被尊称为禅宗的“初祖”。

  位于少林寺常住院西北的初祖庵,相传正是当年达摩祖师面壁九年之地,建于北宋。每逢农历正月初二祭祖,是少林寺沿袭千年的传统,当日早殿结束后,少林寺方丈带领少林僧众及各方信徒从常住院出发,来到初祖庵。

  少林寺西侧不远就是塔林,是历代少林高僧安息的墓地、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塔建筑群。塔林内现存唐朝至现代的墓塔240余座,大小参差、风格各异,最新的一座为少林寺第二十九任方丈释行正的墓塔,上面雕刻有汽车、高铁列车、电脑、摄像机等当代元素。

塔林。摄影/王哲


  2010年8月,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在内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25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少林寺碑碣(566—1990)》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千余年间,少林寺的发展历经坎坷。

  南北朝本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高峰期,但北周武帝曾下令“灭佛”,少林寺遭遇了第一次严重毁坏,后来还被改名。到了隋代,隋文帝崇佛,将少林寺恢复原名,并赐土地一百顷。

  唐初,少林寺“十三棍僧”因帮助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攻克洛阳有功,后来受到唐太宗登基后的封赏,得赐田千顷、水碾一具,唐太宗称少林僧人为“僧兵”。如今,屹立在少林寺钟楼前的《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仍在向人们诉说这段历史,碑文上还能看到唐太宗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

  从此,少林寺名扬天下。达摩在此开创的禅宗教派兴盛发展,成为唐代佛教的最大宗派。唐宋年间,少林寺发展到拥有土地14000多亩、寺基540亩、楼台殿阁5000余间,僧徒最多时达2000余人。

  明末,倭寇袭扰中国沿海,少林僧侣多次抗倭有功,朝廷大规模修整寺院,少林寺还享有官府赐予的免除粮差等特权。其后,少林僧人至少有六次被朝廷征调,参与战斗屡建功勋。

  民国的军阀混战中,少林寺遭到战火侵袭。1928年春,少林寺成为军队的司令部,后来寺院在战争中被纵火焚烧,大批文物化为灰烬。

  “文革”期间,少林寺僧人被迫还俗,佛像被毁,寺产被侵。“文革”结束后,少林寺修缮重建,直至如今的“天下少林”。

  在许多游客心中,少林寺的文化传承一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来自山东临沂的中学教师张甲科带着孩子来少林寺,就是希望能实地触摸和感受少林文化、中华文明。他告诉《新民周刊》记者:“佛教禅宗和少林武功的精髓,这些肯定不是我们一般人走马观花就能理解的,但先身临其境,这是一个开始。”


天下武功出少林


  在少林景区内,最为醒目的是来自各地的儿童游学团,他们穿着统一的练武服,打着“武”字旌旗迈入功夫殿堂。家在洛阳的11岁的何俞辰是其中的一员,这个暑期是他第二次到少林寺来。在他心里,少林寺从来不是一个普通的寺庙,因为这里有少林功夫。“天下武功出少林,我这次来少林寺,想要更多感受少林武术的奥秘。”小何非常喜欢这里的武术表演,他印象最深的是少林形意拳中的螳螂拳,因为它很灵活。“我希望将来能来少林寺学武术!”

  小何观看的武术表演,就在游客进入少林景区之后,到达少林寺常住院之前的少林武术馆。《新民周刊》记者观看的是当天的首场演出,可容纳近500人的馆内座无虚席。模仿虎、蛇、猴、螳螂等动物的形意拳与少林十八般兵器展示让人眼花缭乱;少林童子功的极致柔术与“双枪刺喉”“腹部顶住三叉戟旋转”的少林硬气功让观众屏息凝神、叹为观止。互动环节,三位观众分别跟随少林弟子现场学习形意拳,在欢笑声中真实体验了少林功夫的魅力。30分钟的表演自然是管中窥豹,但足以给人深刻的印象。

  少林寺不仅是观武之地,更是习武之所。少林武术馆的入口阶梯旁,正是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专业的实习基地;看完表演走出武术馆之前,经过练武场,人们能看到孩子们正在少林武术馆的培训班里练习基本功;进入少林景区的检票口之后,右边就是著名的少林塔沟武校;从登封市区前往少林景区的路上,各类层级的武术学校广告林林总总,不断跃入眼帘。

武术学校。摄影/王哲


  少林武功,从何而起?

  从现有史料考证,把武术带到少林寺并发扬光大的是第二任住持稠禅师,他可称为少林寺最早的武僧。稠禅师又名僧稠,祖籍河北昌黎,其少年时期在另一所有大量武僧活动的佛教寺院——邺下寺院修行。稠禅师接任住持后,少林寺习武风气渐浓,并逐渐发展形成了高超而丰富的少林武功。

  “十三棍僧救秦王”让少林武功名满天下,而到了明朝中后期,少林僧兵应募抗倭,进一步展示了少林武艺的精湛。

  正德年间,武僧边澄在一次与倭寇比武时,以少林绝技一下打落敌人十多支刀枪,并用轻功跳出敌人包围,且擒拿了两名对手,直令对方惊魂四散,不敢轻易出战。

  嘉靖时,武僧月空接到檄文,即率三十余名少林僧兵赴松江一带抵御倭寇。沙场之上,月空及所率僧兵以高超的武功多次获胜。后来为救出民众,他们闯入敌人设下的埋伏圈,一场血战,寡不敌众,全部牺牲。

  明末,少林永化堂多次奉诏召集门下的少林禅武医僧和少林俗家弟子组成少林僧兵,随从官军队伍出征,奋勇参加东援朝鲜抗击倭寇、西平宁夏鞑靼叛军、南讨播州杨氏叛军、北伐建州女真叛军、内剿中原流寇贼匪等威胁明朝存亡的诸多护国战争,很多弟子为国捐躯。彼时,真可谓“誉满天下,威震华夏”,少林功夫在中国武术界的权威地位得以确立。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奇故事到处把你传扬……”新中国成立后,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上映,“到少室山拜师学习少林功夫”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梦想,这些“逐梦人”之一,就是后来到少林寺做了6年俗家弟子、如今成为影视演员的王宝强。

少林武僧。摄影/王哲


中国少林,世界共享


  少林景区的游客中,外国人的身影很多。在少林武术馆排队候场时,身边的英语、俄语、西班牙语等各种语言交替响起。走入常住院的山门后,长长的甬道两侧,有不少记录着各方弟子“归山”的石碑,其中就有许多是欧美、日本等国的少林武术团体所立。

  自新中国成立,少林寺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从规格、规模、频次和范围等方面,不断得到提升。欧美舞蹈家、世界泰拳王、NBA球星、好莱坞影星争相前来探访,来自缅甸、泰国、柬埔寨、尼泊尔和斯里兰卡等传统佛教国度的高僧大德纷纷到此拜谒。

  多国政要也把少林寺当作自己中国之行的必经之地。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南非总统曼德拉、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等人都登门拜访,一圆他们心中的“少林梦”。

  200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将每年的3月21日确立为“加州嵩山少林寺日”。如今,少林寺在世界数十个国家建立了40多个海外文化机构,辐射全球300多座城市,少林僧侣在这些少林文化中心讲经授法、练武修禅。少林寺在欧洲和北美举办少林文化节,向世界各国主流社会传递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东方价值观。

  显然,“少林寺”这个IP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是巨大的。单以“少林功夫”来看,回溯过往的数据,1974年—1978年,少林寺的游客总量仅有20万人次;但在电影《少林寺》上映的1982年,少林寺的单年游客量便飙升到了70万人次。

  自那以后,少林寺武术队(后来的少林寺武僧团)、少林书画研究院创立,通过“弘扬武术文化”等方式开启巡回表演,借武僧、少林典籍等概念,少林寺的知名度,文旅、武术教学等方面的影响力,迅速上升。

  少林寺相关产业在2024年取得了总营收突破11.7亿元的经营业绩,但人们也看到了前任方丈在巨大利益面前的沦陷。此刻人们希望的是,“少林”IP可以继续红火兴旺;与此同时,少林“禅宗祖庭”“禅武双修”的本心,“爱国荣寺,普度众生”的精神,可以不变地传承下去。这亦是少林为中华文明、世界文明应有的坚守。记者|王煜


链接:到底几多“少林寺”


除了嵩山下的本院,少林寺还有诸多分院。


  北少林寺

  这是历史记载最明确的少林寺分院,位于天津蓟州盘山中麓,原名“法兴寺”,始建于魏晋年间。元代,少林寺雪庭福裕禅师分设“五少林”,它是唯一以“少林寺”冠名的下院。1315年,元仁宗皇帝赐名“北少林寺”。清代,北少林寺受到重视,乾隆皇帝31次到此,并曾题诗:“少林有南北,对峙不为孤。”

  南少林寺

  福建有3座“南少林寺”,分别位于莆田市、泉州市、福清市,相传都是“少林十三棍僧”中的一人所创。

  莆田少林寺始建于577年,原名“林泉寺”。李世民登基后,特敕少林寺昙宗方丈在莆田对林泉寺进行改扩建,形成了一座规模较大的少林寺。

  泉州少林寺位于泉州清源山东麓,创建者是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禅师。泉州少林寺走出了洪拳创始人洪熙官,洪熙官又培养了包括黄飞鸿在内的一大批传人,使该寺在海内外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福清少林寺始建于唐代,后毁于战乱。1993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福清市东张镇少林自然村,找到了少林寺遗址。后来该寺得以重建。

  官渡少林寺

  2008年11月,少林寺与昆明市官渡区签署协议,托管妙湛寺等四座古刹,派驻僧团及武僧,按少林寺模式管理,并设立武术职业学校面向南亚、东南亚招生。

  “官渡少林寺”是昆明市少林武术职业学校的别称,位于昆明市官渡区,2009年正式揭牌。

  台湾少林寺

  台湾彰化卦山少林寺创立于2000年,主祀菩提达摩,该寺效法嵩山少林寺精神,除了向信众传授佛法,也传授健身法、拳法等。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