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逊的回转
撰稿|须 弥
地下有神龙,切忌乱凿挖。我们村庄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而藏族人的说法更是精细到龙蛇的形态——大地之下,盘桓着龙蛇,它不停地盘旋着做螺旋运动。即是说,大地之下运作着漩涡式的自然秩序。人们在地上一层层地盖起的建筑物,基本都是线性的,这样会压抑到正在做螺旋运动的龙蛇。为了避免它震怒,缓解两种不同形态的冲突,人们需要进行一种安抚仪式。这是一种古老的朴素观念。在人类学家中泽新一看来,它看似是一种迷信思想,但却道出了问题的本质,即建筑和自然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而如何使两者协调起来,成了当下建筑需要解决的最大课题。
如何在建筑实践中与自然建立一种柔软的关系,也是建筑师伊东丰雄一直思考的问题。虽然人们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以及寻求新的建筑可能性已经几十年,但如今标准化的建筑空间依然统治了各大城市,它所带来的负面问题,依然像幽灵一样,在大地上不停地回荡。基于线性思维的现代建筑,切断了与现实的关系,忽视自然的存在,基本遗忘了本土性和历史性。伊东丰雄曾直呼:“方格网在不断地覆盖着地球”,“我们被方格网囚禁了!”他认为“建筑也有不往这个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他一直致力于从现代主义建筑中再次转型,不断寻求如何将自然的事物引入建筑的内部,探寻与公众、与自然紧密相连的建筑形态。
基于两人在思想上的亲近性和共通性,中泽新一和伊东丰雄展开了反思建筑的对话。在这之后不久,日本发生了3·11大地震。灾难之后,反思建筑的意义更加凸显了出来,同时也促使他们展开关于建筑大转型的进一步思考和对话。伊东丰雄投身于灾难后的重建工作,并重新思考建筑的公共性,即如何建立人群之间的沟通,以及建筑师作为协调人的身份。中泽新一从社会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论及能源的大转型,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建筑的转型问题。他们对建筑的思考根植于一种与世界的谦逊关系之中。他们批判现代建筑的线性思维和抽象性,在探寻建筑未来的路途中,致力于一种谦逊的回转,寻求一种基于赠予关系的建筑,使建筑回到人类与自然的圆融关系上来,回到与世界融为一体的原初状态中。这本《反建筑》就是他们二人在建筑大转型上的思想结晶。
“在这个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交换,可以归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赠予(恩赐),也就是不求回报地给予他人的交换。另一种则类似商品交换,是一定要向对方索取代价的交换,也就是等价交换。”(中泽新一)等价交换所导向的是一种线性思维或环形空间,而赠予交换所连结的是一种交叉结构或非线性的空间。我们的心灵结构中会同时发生这两种交换,存在着两种构造。建筑的实践中同样混杂着这两种思维,但在当下却几乎被线性思维所垄断。于是,伊东丰雄和中泽新一都致力于推进建基于赠予关系的建筑。在他们看来,基于赠予关系之上的建筑,即交叉的建筑,将自然运动纳入建筑本身的建筑,才是未来建筑的新可能。
一个在创作实践中思考建筑未来的建筑师,一个从人类思想出发关注建筑问题的人类学家,协力合作完成了一件思考未来的艺术作品。它完好地展现在《反建筑》这本书中。“如果建筑可能存在与之不同的形态的话,应该是一种能让大地之中的力量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地上,使其具备某种结构形态,这样的建筑本身就不是一个完成的作品,而是一种力量的运动。我认为这才是未来的建筑理论应有的发展方向。” 他们以谦逊的姿态,进入与大地的亲密关系中。他们共同完成的“建筑”,提醒我们所有人:应该以长远的目光来审视建筑,将建筑纳入自然的赠予关系中,这才是建筑的未来之路。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