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领导真不是普通人能当
最近总刷到一个凯蒂猫动画吐槽:“从刚才到现在,遇到的每个人都是神经病!”配文则是“打工人的心声”。真正打工人的腹诽可能比这还要怨毒,对客户,对同僚,更常见的是对上司:没眼光,没胸襟,没追求……“他凭什么”的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衍生出“彼可取而代之”的心思。多年打工人做到资深时,再胸无斗志的咸鱼恐怕心里也要活泛上一两回:我要是领导,这个事情肯定不会这么干。“我得志,弗为也。”这是孟子的话,小时候要求全文背诵,倒也觉得豪气干云。我有我的理想,我有我的坚持,有的活儿我是不接的,有的电影我是不拍的——理想很高伟了,然后,就到了现实该给大耳刮子的时候了。
剧集《片厂风云》(The Studio)就以一位好莱坞大制片厂的高级打工人突然升职为切入点开拍。面对这从天而降的好运,男主人公激动得手足无措,在片场穿梭的高尔夫球车里都快蹦起来了:“要是让我做主,我才不拍垃圾电影,肯定一直拍《安妮霍尔》和《罗斯玛丽的婴儿》啊!”观众当中半老不小的文艺青年们,大概都被这句台词刀得猝不及防。然而高兴了没有十分钟,大老板出场,一句话如同冰水浇落:“你该不会是那种只想拍文艺片的人吧?”都还没来得及挣扎一下,刚冒头的理想就干脆利落地给扫进了垃圾堆。
另一方面,导演们又极其不待见资方,至少表面上是这样。在导演看来,资方掏钱了就胡出主意,胡乱干预拍摄,怎么就不能做个安静的金主,乖乖掏钱,然后任由艺术家们施展才华呢。剧集成功地塑造起了一个受夹板气的制片厂领导干部形象:忙着并不想做的工作,灭着不是自己点着的火,心不甘情不愿地捅刀,好不容易混进了查理兹·塞隆的派对,却因为前面这些事儿而被大明星本人从派对上毫不客气地轰走。他有一点理想,但缺乏付诸实践的勇气和办法;他向现实低头,却又拖泥带水,举棋不定。看过几集之后,只感觉大厂领导真不是天真烂漫的普通人能当的:你需要更高明的手腕,更柔软的姿态,更灵活的身段,以及更漆黑的良心。
《片场风云》是一部喜剧,节奏张弛有度,行云流水。剧集的特色之一是邀请了从导演到演员的许多明星,以真实身份出镜客串。这些明星客串跟剧情融合得非常舒服,没有突兀的感觉。哪怕观众完全不知道马丁·斯科塞斯或者史蒂夫·布西密是谁,也不会特别影响观剧效果。虽然我总不由阴暗推测这是资方给自己的洗白戏:高调唱不得,谁干都一样——然后大家就心安理得地躺在烂泥里了。但是剧集确实也拍出了工作中常见的进退维谷的尴尬和荒唐感。最重要的是,它治愈了我的春困。每周都有一天能叽叽咯咯地笑到精神饱满,对于打工人来说已经是弥足珍贵的了。撰稿|薄荷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