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而活
当今时世,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碎片化的世界:信息碎片化,文化碎片化,心理碎片化,生活碎片化……处身在这个喧嚣与浮躁的世界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选择,才能够真正做到顺天应时、随遇而安,来安抚自己的那颗躁动的心灵呢?
作家吕峥的新著《隐入山林》是一部以唐代高僧三平祖师的生平事迹为线索,将禅宗、老庄和儒家的思想与现代哲学相互交融,阐释其真意、评价其得失,进而探寻生命之真相和人生之价值的著作。开宗明义,吕峥在序言中申明:“人首先应当成为一个人而不是禽兽、奴才,其次才可去谈他要扮演的社会角色。”吕峥以为,人生的真谛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为自己而活——把时间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用在一切美好的事物上,人生的目的,说白了就是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三平祖师原本是唐代的一位高僧,他平生最为人所知的事迹之一,是他在学佛方面主张顿悟,所谓:“如言桂花香气,一嗅便知;若用文字叙述,怎写也无从理会。”三平祖师反对学佛者专从文字上下工夫,他提倡的是一种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式的会心,要求学佛者祛除浮躁之气,不是向外索求,而是寻求内省,在一种平心静气的状态中与佛相遇,突破认知的盲区,走出生命的迷雾。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呢?在吕峥看来,浮生长恨欢娱少的真正原因,其实就是“不满足”:不满足,就会奔竞躁动、寝食难安;不满足,就会欲壑难平、滋生贪念。佛陀所说的“苦”,即源自不满足,而破解“苦”的路径则有两条,其一是从空间上破,其二是从时间上破:前者需要认清世间万物都是一个“集合体”,而不是独立自存的实体;后者需要明白所有的“集合体”都是瞬息万变的,不存在确定性和一贯性。如此,才能真正看清万物的实相,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人生的实质就是一个人活着,所以,所有的物质财富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有的虚名浮利,最后都是一场空。倒是那些看似毫无价值的事情,诸如静坐,发呆,看日出,数星星……反而更具有审美的愉悦,当然也更能带来精神的抚慰。所以,人生在世,真正的智者什么都不曾失去,也什么都不会失去,因为他只是保管,却从不占有。当一个人拥有了这份豁达,他就获得了自由。
吕峥将自己的新著取名为《隐入山林》,既是指三平祖师的人生志向,同时也是在诠释一种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吕峥其实将佛学视作一剂济世良药,他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犹如一辆狂飙的汽车,当此时,尤其需要佛学的当头棒喝,因为佛学能够起到一种减速或刹车的作用。撰稿|王淼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