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竞放、戏聚东方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由中央批准,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自1983年创办以来,梅花奖始终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于育新人、推精品,至今已走过42年的光辉历程。
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活动将于2025年5月8日至21日在上海隆重举办。涵盖11个戏曲剧种和话剧、舞剧等戏剧艺术门类的17位演员将为广大观众奉献17场精彩纷呈的演出。经终评评委现场观摩后,差额评出15名获奖演员,结果将于5月21日晚举行的“中国戏剧梅花奖、曹禺戏剧文学奖颁奖晚会”上,与第26届曹禺戏剧文学奖的5部获奖剧作一同揭晓。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迈向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本届入围终评的演员呈现出剧种多样化、地域分布广的特点,涵盖了北京、上海、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湖南、江苏、福建、浙江、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京剧、昆剧、河北梆子、秦腔、曲剧、婺剧、锡剧、湘剧、蒲剧、柳子戏、台州乱弹以及舞剧、话剧等多种戏剧表演艺术门类。17名演员中,既有来自国家级、省市级重点院团,也有来自基层和民营剧团。
本届梅花奖评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演出导向,鼓励多演出,坚决纠正获奖就“入库”现象。报送剧目要求坚守戏剧本体和中华美学精神,纠正戏剧界长期存在的“舞美大制作泛滥”“泛剧种化”“题材同质化”以及“排一台扔一台”等不良现象。入围终评的剧目充分体现了“三并举”原则,既有整理改编传统戏,也有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其中,最能够展现演员艺术功底的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在本届终评中占比最大,包括京剧《铡判官》、昆剧《烂柯山》、秦腔《焚香记》等。入围本届终评的新编历史剧(古装戏)包括湘剧《夫人如见》、蒲剧《精卫填海》等,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再现了深入人心的历史人物和经典故事。入围本届终评的现代戏京剧《智取威虎山》、曲剧《信仰》等则实现了红色题材的艺术表达。此外,入围本届终评的话剧《四世同堂》《主角》均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在保留原著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实现了作品文化内涵的戏剧升华。舞剧作品《朱鹮》则以中国古典舞的现代化,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此次梅花奖首度落地上海,将通过多种创新元素,进一步彰显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的文化魅力。活动将以“梅花竞放、戏聚东方”为主题,既体现戏剧工作者对戏剧艺术本体的回归与坚守,更是以改革思维破解行业发展瓶颈的有力实践,对推动我国戏剧文化的发展繁荣具有深远意义。撰稿|王悦阳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