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古埃及的迷思与日常

日期:2025-05-13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古埃及文明》致力于为我们清晰呈现出这个早熟文明的辉煌历程。
撰稿|谈炯程

  脱胎自其于复旦大学开设的通识课程,金寿福的《古埃及文明》一书,以宏阔的视角,俯瞰着这一古老文明的方方面面。不同于常见以线性时间串联起来的古埃及史通俗读物,《古埃及文明》的每一章都是一独立专题,述及古埃及先民在官吏制度、日常生活、经济、外交、神话、风俗、文学、艺术、建筑与医学上取得的诸多成就。得益于金寿福在国际埃及学一线所接受的学术训练,及他在埃及当地亲身参与考古所取得的一手史料,《古埃及文明》写得举重若轻,并为中国读者厘清了那些缭绕于这千年文明之上的迷思。

  此种迷思已然在流行文化中生出错落的根系。它们中有些径直来自“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的史学巨著《历史》。在他笔下,胡夫金字塔被描绘成一项劳民伤财,只为满足法老迷信心理的重大工程。《历史》这样描绘:10万奴隶在皮鞭驱使下夜以继日地工作了20年,才终于建成这一举世无双的金字塔,繁重的工程导致国库空虚,法老甚至不惜让其妻女卖身,换取建造金字塔的石块。如此描绘也见诸几乎所有好莱坞的埃及题材电影,在他们的镜头里,法老往往画着标志性的蓝色眼线,显得阴狠残暴。

  然而,《古埃及文明》援引最新研究,指出上述说法,只能被看作是希罗多德透过其史学想象力编织出来的寓言。这一寓言中,蕴含着东方主义的最初酵母。透过对法老专制统治的想象,希罗多德为他所身处的希腊世界绘制出所谓“文明”的风向标。

  事实上,胡夫并非因耽于营造奇观而耗尽民力的暴君。透过对金字塔旁建筑工人驻地的遗址的系统发掘,美国考古学家莱纳发现,在古埃及,负责建造金字塔的,乃是一群拥有专业技术的熟练建筑工人,而非被强行征招的民夫或奴隶。他推算,这群建筑工人的总体数量不会超过五千人。遗址中出土的鱼骨和谷物,亦显示这些工人拥有充足的膳食供应。至于胡夫金字塔传说中的20年工期,早在19世纪就已被证伪。德国学者莱普修斯在考察胡夫父亲的红色金字塔时,发现了两块标记有时间的石头。其中一块位于金字塔底部,另一块位于中部。它们所标记的时间,相隔仅一年。因此,他推测,建造红色金字塔的工期约为三年,而比红色金字塔稍大的胡夫金字塔,工期应在六年以内。

  《古埃及文明》致力于为我们清晰呈现出这个早熟文明的辉煌历程。故而,其穿插在书中的引文,大多出自一手文献,如《亡灵书》、古埃及人的书信和各类说教文。透过这些文本,一个生活在五千年前的埃及先民的日常被描绘出来。我们会发现,他们和我们这些现代人一样,流连于市井生活,懂得互相帮助,懂得管理家资,希望作为“一个精打细算的人,并受人称颂”。撰稿|谈炯程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