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一骑绝尘
电影《长安的荔枝》无论成败,至少原著作者马伯庸成了,完成了其小说影视改编的一鱼两吃。再算上《风起陇西》《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显微镜下的大明》……马伯庸已然是当下影视改编的王者。
影版上市前,剧版愣是将7万字的中篇小说注水成35集,到观众嘴里哪还有肉味。剧版改编用的是加法,加入一条支线,生拉出一个原著里不存在的陪酒侍郎郑平安(岳云鹏饰演),大男主戏变成双男主。剧作上多拉出一条朝廷的内斗线本无不可,毕竟原著里也有朝堂之争的暗潮汹涌。可惜一来编剧并未很好解决双线的咬合问题,岭南的郑平安时有时无;二来岳云鹏化身的郑平安一路尬演,尤其是在与何有光的博弈中,那些个降智小表情,放在真实斗争里怕是死八百回都不够。
影版貌似用了减法,原著里李善德的两名好友,只留名气大的杜甫,对李善德岭南行更具指导性的韩十四则从略。但实际上影版基本是在原著的大树下纳凉。马伯庸这个中篇的字里行间,场景基本可视化,台词也紧凑,篇幅和节奏对电影改编相当友好,大鹏导演拿过来“抄作业”即可。除了沿路土匪打劫等无足轻重的虚设,以及鱼朝恩出场前移,大鹏连峒女阿僮捉虫子以及她身边的狸花猫,都“原搬照抄”。
反倒是一些或改或加的戏,弄巧成拙。比如年轻化的苏谅,给了白客和大鹏搭戏的机会,但那些大闹市井的戏,以及宋小宝的恶搞戏,在这个时间紧任务重的故事里,太轻浮,不如原著来得丝滑。好在大鹏没像剧版那样,上来就把人家媳妇写死,给了杨幂抽大鹏嘴巴子的机会,这部分的加法没费篇幅,三两笔就勾勒出一个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患者的魔力。反观剧版把李夫人写死,给那尔那茜饰演的女主让道,结果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从人物塑造上看,雷佳音对李善德耿直又憨怂的那一面拿捏更入味,可惜注水终让这个人物的整体塑造溃如决堤,而且装憨卖傻后爆发的戏,在他其他作品中随处可见,毫无新鲜感。大鹏的形象倒是更接近小人物,其饰演的李善德妆造均比剧版用心——但问题在于和其他大多角色不同频——就好比一支球队,只有前锋大鹏在拼命,而白客、常远等角色球员只是象征性陪跑。另外,除了跑剧情,大鹏作为导演,在影像和风格上毫无建树,也削弱了这个故事的视觉魅力。
《长安的荔枝》影视两版均未达成使命,剧版不如人意,影版也未能成为暑期档的救市英雄。不过相比暑期档上半场,乃至春节档后一整个影市,《长安的荔枝》已经算是一骑绝尘,最能跑的了。妃子(观众)虽没能咋笑,大鹏依旧可以窃喜。撰稿|曾念群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