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跨越时空的女性生命共同体

日期:2025-08-0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当多数作品还在重复“娜拉出走”这个陈旧命题时,郭爽已深入“出走后怎样”的鲁迅式思索。
撰稿|冯新平

  郭爽的《肯定的火》以三部中篇构筑了一座精密的多维叙事棱镜,在代际女性的命运折射中,呈现出主体性建构的复杂光谱。这部作品既延续了作家对亲密关系与身份政治的持续勘探,更以先锋的叙事实验,在“成为自己”这一现代性命题上刻下了独特的文学印记。

  《拱猪》《九重葛》《烧画皮》构成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女性生命共同体。《拱猪》中,郭爽以人类学的敏锐,解剖了“饭圈文化”与母职神话的镜像结构。单身母亲通过自我牺牲确立的权威,与女儿借偶像崇拜获取的主体性,在消费主义的荧光海中达成了悖论性和解。这种代际张力在《九重葛》中发展为更复杂的共生系统——作家借用植物生态学视角,使两个家庭三十年的恩怨呈现出藤蔓缠绕的生存智慧。九重葛尖锐的刺与艳丽的花,成为伤害与滋养同源性的绝妙隐喻。

  《烧画皮》的元叙事实验具有范式革命意义。当作家角色在停电中说出"我们都是自己故事的NPC"时,郭爽不仅解构了现实主义的叙事权威,更揭示了算法时代的存在困境。反复出现的“停电”意象构成精妙的叙事开关,当现代照明系统失效时,那些被数据流量遮蔽的生命本相才得以显影。这种处理既承续了张爱玲“倾城”叙事的生存洞见,又注入了数字时代的新维度——在虚实交织的语境中,如何确证自我的真实性?

  郭爽的语言实验呈现出鲜明的在地性突围。贵州方言的粗粝质感被锻造为抵抗标准化生存的利器,这些词语超越了地域色彩,成为存在困境的文学表达。这种语言策略与小说中下岗潮、粉丝经济等时代症候的私人化处理相互映照,使作品兼具文学质感与社会学厚度。

  “淬火叙事”是这部作品最核心的美学创新。郭爽摒弃了简单的受害者叙事或英雄主义模式,转而关注创伤后的结晶过程——就像《烧画皮》中病床写作的作家,其文字既是伤口的分泌物,也是愈合的结痂。当母亲们在化疗间隙打理花园,当女儿们在偶像工业废墟上重建自我,我们看到的不是廉价救赎,而是经过否定之否定的存在确证。

  这种叙事伦理使《肯定的火》区别于同代女性写作。当多数作品还在重复“娜拉出走”这个陈旧命题时,郭爽已深入“出走后怎样”的鲁迅式思索。她笔下的女性既非欲望斗士也非都市隐士,而是在日常炼狱中淬炼出带伤的智慧。在这个意义上,这部作品不仅照亮了女性成长的幽径,更提供了关于“如何活着”的文学方案——那簇“肯定的火”,终究是历经淬炼后的生命结晶。撰稿|冯新平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