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回到百年前的北京

日期:2025-08-1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作为一个出生于中国的外国人,她从小就在中国长大,熟悉北京城内的风土习俗,她会说一口流利的北京方言,能用纯正的京片子和老北京大爷唠嗑。
撰稿|徐 枫

  当你翻开这本书,就好像回到了百年前的北京,用文字触摸街巷深处的历史记忆。

  20世纪初的北京是很多外国人扮演浪漫角色的温床,他们大都沉醉于对北京历史文化的欣赏和现实生活情趣的享受之中,在这样的历史情境之下,西方作者撰写出一批描写这个时代的北京及他们在这座魅力东方大都市的生活体验的作品,初版于1920年的这本《北京纪胜》,距今已经105年了,英国作家裴丽珠(Juliet Bredon, 1881—1937)用她的细致观察写下的这本书,原汁原味地保留着100多年前北京的风土人情。因而,林语堂称赞它是“当之无愧地被认为是关于北京的最全面的著作”。

  裴丽珠是清朝海关副总税务司裴式楷唯一的女儿,而裴式楷则是长期担任清朝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的妻弟。裴丽珠出生于1881年,她幼年曾随父母在汉口生活。1897年12月,裴丽珠跟随父母搬到北京船板胡同居住,在这里一住就是40年。作为一个出生于中国的外国人,她从小就在中国长大,熟悉北京城内的风土习俗,她会说一口流利的北京方言,能用纯正的京片子和老北京大爷唠嗑。这本书英文版标题直译应为“北京:对其主要名胜的历史记述与亲密描述”,“亲密”二字,体现出她与其他走马观花的外国游客不同之处。她说,她想“挽着你的胳膊”逛遍北京城。

  这本《北京纪胜》便真实还原了裴丽珠眼中的老北京。她感兴趣的是北京人的日常生活,听小贩悦耳的叫卖声,看老北京普通手艺人的占道做生意,卖玩具和甜食的货郎,旧式婚礼和葬礼在她笔下是那样的隆重和热闹……同时,她也敏锐地注意到中国人生活中的秘密哲学。比如数字。她不仅记录了天坛南部圜丘坛“三层台面仍九五之数”的规制,还留意到最高层台面由九九八十一块石头铺成,栏杆总数恰好三百六十,暗合周天度数。最有趣的是她对祈年殿的观察:这座蓝顶金尖的建筑高达九十九英尺,四根龙柱支撑最上层屋顶,下面两层各有十二根红柱。

  裴丽珠在介绍每一个地点、每一处景观的时候,都勾连起相关的历史事件或民间传说,并引述各类相关文献,佐以个人化的细致观察和包含情感的评述,史料性与文学性并重,使这本书成为百年前北京最好的文化指南。

  1937年12月10日,裴丽珠在旧金山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56岁。随之,裴丽珠和她的著作也被淹没在故纸堆中,直到近年,才逐渐开始为学术界所重视。相信阅读本书的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北京城。撰稿|徐枫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