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吾心安处:夏阳的艺途与归栖

日期:2025-08-2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在美术馆里度过“夏阳的夏天”,每一位观者都会爱上这位可爱、可敬、又传统又新潮的“老顽童”。
撰稿|王悦阳


  粉色的画布中央,一位笔触抽象的爷叔坐在藤椅上,他的四周有九叶、三花、二虫、一蝶、一兔、一乌,你问为什么这只乌有三只脚?因为它正是中国神话里的“三足乌”。近日,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举办的“吾心安处——夏阳的艺途与归栖”展厅里,藏着更多这样的“中国风”与“孩子气”。这场展览,不只是看作品,更像在听一个邻家爷爷跟你讲:怎样带着中国传统去闯世界,又怎样带着世界的故事回故乡。在美术馆里度过“夏阳的夏天”,每一位观者都会爱上这位可爱、可敬、又传统又新潮的“老顽童”。

  此次展览以九旬艺术家夏阳跨越三大洲、从艺70余年的艺术历程为线索,展出绘画、雕塑等60余件精品力作,完整呈现其风格演变,用“全球轨迹—本土根脉”的双向叙事,为观众提供丰富全面的解读视角。设置“芯之所在”“心之所向”两大篇章,“芯”,乃夏阳艺术生命里涌动的华夏文脉。“心”,是夏阳未曾蒙尘的赤子真淳。他融合中西,以现代艺术语言重塑中国民俗传统与文人精神,是坚持“两个结合”精神内涵的当代典范。他的艺术探索道路,对于新时代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夏阳1932年出生于南京的书香门第,因战乱家道中落,在历史的洪流中辗转台北、米兰、巴黎、纽约多地,直至2002年定居上海。他的艺术启蒙于孩童时的涂涂画画,成长于台湾现代主义运动的波澜,沉淀于巴黎时期表现主义的澎湃,扬名于纽约时期照相写实主义的浪潮,堪称一部“流动的艺术史”。耄耋之年的艺术家用画笔丈量过世界,用心灵归返于东方,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气息的独特艺术风格,其艺途跨越中西之界、融汇古今之思。

  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夏阳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其早期素描写生作品,展现出日后“毛毛人”系列抽象绘画语言形成的雏形。在巴黎,他将中国书法线条的韵律,熔铸于抽象艺术肌理,孕育出标识鲜明的“毛毛人”意象。至上世纪末,夏阳的目光回归民间沃土,自年画的热烈、剪纸的灵巧中汲取丰沛滋养,凝练出一种拙朴而饱满的美学语言,赋予民间艺术以当代表达的崭新生命。

  早年漂泊颠沛,却始终安贫乐道,正如他的打油诗中所写,70年“强吞苦果”的砥砺,终换得晚年“倒吃甘蔗”的甘醇。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他秉持真淳热忱的赤子情怀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在多元文化的环境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艺术,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绽放出独特光彩。撰稿|王悦阳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