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之间的强烈依恋
薇薇安·戈尔尼克五十出头时出版了《你为什么不离开我的生活》,真诚勇敢地书写母女关系。这本书让她收获了好名声。她坦承:“我跟母亲的关系并不好,年岁越长,往往像是越糟糕。我们一起困在狭小的熟人圈子里,焦灼而紧密。” 焦灼,紧密,单是这两个词就道出了母女关系不可言说的隐秘。做母亲的也不含蓄,人前人后说女儿恨她。这样一对母女,却总是凑到一起在纽约街头散步。
6岁至21岁期间,薇薇安一直和家人住在纽约布朗克斯区的犹太社区,13岁遭遇丧父之痛。她家的大楼里除了一户爱尔兰人、一户俄罗斯人以及一位波兰管理员,住的都是犹太人。所以当内蒂,一个嫁给犹太人的红发乌克兰佳人入住这栋大楼,薇薇安内心的冲撞可想而知,她甚至为了内蒂的召唤而“背叛”过自己的母亲。在一次超越底线的争吵后,母亲与内蒂多年互不搭理,但内蒂死后,母亲却哭着打电话给女儿。
婚姻结束后,薇薇安住在一个一居室的公寓里,情感总是无疾而终,一生没有孩子,靠写作谋生,从一篇《纽约客》的访谈得知她还养了猫。这样的生活方式放到现在稀松平常,可在她那个时代可谓格格不入。这么一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独立女性,自然与母亲的观念也不甚相合。母亲一生都摆脱不了追思父亲的爱情的执念,可薇薇安最终发现只有坐在书桌前才能得到救赎。母亲在她8岁时出去工作过八个月,但由于她丈夫的反对不得不回归家庭。母亲80岁那年,薇薇安问出“如果换到现在,爸爸说他不希望你工作,你会怎么做”的问题,母亲回答:“我会跟他说,去你的吧。”那一刻,母女连心。
母女二人在曼哈顿下城的公寓相隔不远,走走路就能去探望彼此。她们出双入对徜徉街头,“我们并不相亲相爱,常常冲对方发火,但我们还是会一起散步”。城市漫步时,她们共享记忆,一起分享往日今夕,童年记忆和母女对话互相穿插,节奏感耐人寻味,非虚构的文字写得比小说还要好看。
母亲教导女儿,爱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但当女儿真要结婚了,她却怒火中烧。但在见证另一位男士的非行之后,母亲没有忘记提醒女儿“不要结婚”。她们生活理念不同,经常争吵,一秒就能令对方陷于崩溃。母亲会剪坏女儿的裙子,在女儿年过四十后还会对她如何煮咖啡指手画脚,令人窒息;女儿看不惯母亲陷入沙发哀嚎痛失一生所爱(父亲),但最终发现自己也是那个会躺在沙发上发呆的人。她们亦步亦趋却精神隔绝,他们相互依存又各自为政。与很多母女关系一样,她们的关系中藏着诸多秘而不宣的痛苦和欢乐。很多人对此欲语还休,薇薇安选择将这种无法言明的复杂关系公之于众。撰稿|康华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