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挖开人性的深层褶皱

日期:2025-09-2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新版《北地王》最动人心之处,不是重述原版忠奸对立、爱国与否的外在冲突,而是将创作落在“人性”——国之将灭时,每个生命的复杂处境与道义选择。
撰稿|张婷婷

  随着钱惠丽老师唱出“去矣东逝水,叠翻滔天浪。群雄皆随波,逆流北地王”,上海越剧院新版《北地王》拉开帷幕。这四句唱词凝练地勾勒出三国末期蜀汉覆亡的历史图景,预示了北地王刘谌逆势抗争、以身殉国的个人命运。作为“徐派”嫡传弟子,钱惠丽以悲怆而富有张力的演唱,将全剧置于历史、理想与人性交织的叙事之中,为后续戏剧冲突的展开奠定了厚重基调。

  新版《北地王》最动人心之处,不是重述原版忠奸对立、爱国与否的外在冲突,而是将创作落在“人性”——国之将灭时,每个生命的复杂处境与道义选择。全剧的故事脉络,围绕北地王与谯周、与妻子崔夫人、与刘禅这三条核心人物关系铺展,每一条关系线都折射出不同维度的人性困境:

  “阻谯”一场,聚焦的是师生间的立场交锋。谯周曾是刘谌的授业恩师,二人有着深厚的师生情谊,此刻却因家国抉择站在完全对立的立场。刘谌痛斥他主降是背弃大义,谯周则沉声劝他莫为“忠义”虚名连累苍生。一场对峙没有绝对的对错,只道尽“忠义守国”与“仁政保民”的两难,将人物的挣扎具象化。

  “别妻”一场,写的是夫妻情。编剧没有照搬经典“杀宫”一折的情节,也未将崔夫人塑造成男性附庸式的节烈形象,反而赋予她独立的精神空间。崔夫人理解丈夫的忠义抉择,在家国大义与个人情感的权衡中,她以自己的情感深度,成全丈夫道义的重量。她的柔情之下藏着刚烈,最终以自我牺牲,展现出堪比千钧之力的精神力量。

  “逼父”一折,则是父子情。演员吴佳燕演出了刘禅复杂的内心世界。刘禅自幼缺爱,又在君王规范的驯化中长大,既无力扛起江山倾覆的重压,又难以割舍父子亲情;面对儿子以死相谏,吴佳燕用颤抖的手、闪避的眼神以及克制的肢体语言,将刘禅身为君王需维系威仪、身为父亲却心痛如绞的撕裂感层层剖开,不仅打破了“庸主”的扁平化窠臼,更让刘禅成为一个背负时代悲剧的“凡人”,多了份深沉的共情力。

  在最为经典的“哭祖庙”中,王婉娜将北地王刘谌的悲愤与孤绝刻画得淋漓尽致。她的唱腔凄厉苍劲却不失收放,从痛悼先帝的哀恸,到质问天命的不甘,再到最终殉国决心的笃定,层层推进人物心理;身段表演同样极具感染力,跪拜时的沉重、踉跄间的无力、仰天悲啸时的决绝,每个动作都灌注了饱满的情绪。尤其“血洒庙堂”的瞬间,王婉娜的眼神在绝望中注入信念落定的决然,不仅强化了角色的悲剧崇高感,也使全场气氛趋于凝滞。

  演出在肃穆的寂静中收束,仿佛历史瞬间在此定格,进而引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深层次历史反思,展现出作品超越个体命运的人文关怀。撰稿|张婷婷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