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何以为四川

日期:2025-10-14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作者从三个不同的方位切入,来阐释四川地理地貌的丰富多元与复杂多样,讲述四川人与四川山水景观之间的关系。
撰稿|王 淼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站在自然地理的角度看四川,四川可谓山川形胜、物阜民丰;站在人文地理的角度看四川,四川可谓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刘乾坤主编的《山河纪》即是一部以地理的视角看四川的著作,书中收录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十一年间所发表过的有关四川的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分别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多个维度入手,对四川的地理地貌和风土人情进行了全方位地描述,进而详实地解答了“四川在哪里”和“何以为四川”等问题。

  《山河纪》中的四川共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四川盆地”“盆周山区”和“西部高原”——作者从这三个不同的方位切入,来阐释四川地理地貌的丰富多元与复杂多样,讲述四川人与四川山水景观之间的关系。四川盆地原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也是四川当地最适宜人居、农耕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四川盆地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四川人悠闲安逸、“快耍慢活”的人生理念,尤其是川西平原“别财异居”和“随田散居”的生活方式,既享受着小家庭的自给自足,又享有大社会互助互惠的便利,形象地体现出生态环境与信仰习俗相互融合的特点。

  与充满了人文气息的四川盆地相比,为之遮挡风寒的盆周山区则更多地体现出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比如秦巴山地,既有着西域的豪迈粗粝和中原的厚重深沉,又有着江南的柔情婉约与巴蜀的内蕴外华。米仓山的红叶则在枯萎之前分泌出花青素,让叶子呈现出耀眼的红色,将最美丽的一面留给人间。从一片海域幻化为一座植物区系方面的奇山和宝山,峨眉山的崛起所耗费的时间长度相当于人类起源历程的六十倍;而小相岭的冰川遗迹,则再现了地质史上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时刻……这些奇迹无不是天工造化的产物,也无不见证了盆周山区的演化和变迁。

  西部高原无疑是四川地质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地质奇观与生态价值,共同构成了四川最为独特的自然遗产。复杂的地质构造与地貌特征,塑造出以贡嘎山为中心的无数大山、沟谷、湖泊、森林和冰川,在贡嘎山周围,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即多达四十五座。可以与贡嘎山比肩的还有四姑娘山,这四座独立的山峰从数百米的四川盆地边缘拔地而起,与贡嘎山相映成辉,他们像一对巍然屹立千万年的情侣,守望着一方水土的富庶和安宁。

  地质学家李忠东尝言:“地球上的山川,皆有故事。我们眼见的每一处景观,也都不是‘从来如此’,它们都有自己的前世今生。”我们追溯四川山水的前世今生,既是为了听它们讲述那些精彩的故事,更是为了探寻地球演化留给我们的密码,而解读这个密码,则是为了追溯人类文明的缘起,展望人类文明的未来。撰稿|王 淼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