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以自由为代价的一桩魔鬼交易

日期:2025-10-2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它们的策略,是以金融的触手,以交易的形式,缓慢渗透进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政治机体之中。这就注定了利比里亚的故事,相较刚果更为曲折复杂。
撰稿|谈炯程


  在小说《黑暗之心》中,约瑟夫·康拉德描绘了一次深入非洲腹地的艰难航行:当汽艇溯着喑哑的刚果河而上时,殖民统治下的混乱癫狂的世相次第呈现。殖民者与冒险家为掳夺这片土地上涌流的橡胶而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材料因其在工业领域的广泛使用,被称为“白色黄金”。然而,橡胶开采却是一种劳动力高度密集的产业。殖民者遂以暴力机器为背书,迫使原住民沦为近乎奴工般的存在。未能完成开采任务的,会被无情地砍去右手。而这样一个殖民政权,在最初却是由欧洲小国比利时,打着人道主义与传播文明的旗号成立的。

  美国环境史、科学史、医疗史学者,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杰出教授格雷格·米特曼的《橡胶帝国:美国资本在利比里亚的土地与权力之争》则呈现了另外一种典型的殖民主义范式。同样是为了取得橡胶资源,以费尔斯通公司为代表的美国资本,没有选择如同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一样,在看似无主的非洲大地中圈出一片土地。它们的策略,是以金融的触手,以交易的形式,缓慢渗透进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政治机体之中。这就注定了利比里亚的故事,相较刚果更为曲折复杂。

  在西非建立这一黑人共和国的人们,甚至并非本地原住民,而是来自美国的黑人移民。在南北战争后的重建时期,种族主义者、废奴主义者以及部分非裔美国人中的精英,难得地达成了共识,他们意欲将被解放的自由黑人遣送回非洲:种族主义者认为自由黑人的存在是对黑白种族秩序的颠覆,废奴主义者及黑人精英,则认为,黑人唯有离开种族歧视根深蒂固的美国,回到属于他自己的土地上,才能找到出路。于是乎,在西非,一个黑人共和国在欧洲列强的包围下成立了。

  吊诡的是,这些来自美国的黑人移民在利比里亚这片土地上扮演着殖民者的角色。从他们来到这里开始,原住民的起义就从未停息。这个贫弱的国家深陷债务危机。在美国资本入场之前,英法德等国的资本,就已在争夺利比里亚的土地与资源。

  《橡胶帝国》认为,利比里亚为缓解债务困局而与费尔斯通公司达成的协议,无疑是一桩“魔鬼的交易”。米特曼在书中描绘了该公司运行过程中根深蒂固的种族秩序。在该公司,“非裔劳工只能清理工厂车间的痰盂,或在研磨室搅拌生橡胶与有毒化学物质,或者在利比里亚采集乳胶”。而“在费尔斯通的家中、工厂和20世纪20年代之后的种植园中,他们只能在隔绝的空间中从事服务工作”。他们许诺为利比里亚带来文明开化,却透过经济殖民,将这个国家困在一种以种族资本主义为基础的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之中。在后殖民主义的当下,《橡胶帝国》的故事,仍在不断上演。撰稿|谈炯程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